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96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06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通过厌氧发酵动力学分析、还原糖及其他代谢产物变化情况,结合香蒲微观结构解析,系统研究酸(HCl)、碱(NaOH)、酶(纤维素酶R-10)3种预处理对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H2-CH4的影响. 结果表明:香蒲分别经酸、碱、酶3种预处理后,厌氧发酵联产累积H2、CH4产量及含量均显著提高,c(HCl)、c(NaOH)均为1.0mol/L, w(纤维素酶R-10)(以底物计)为10mg/g时,预处理最佳. 其中1.0mol/L NaOH预处理香蒲效果最佳,φ(H2)(H2含量)达30.09%,累积产H2量(以香蒲干质量计)达11.39mL/g;φ(CH4)(CH4含量)最高达67.48%,累积产CH4量(以香蒲干质量计)达41.87mL/g;还原糖利用率达50.87%,sCOD(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利用率达66.17%. 纤维素酶预处理后香蒲产CH4能力显著提高,产CH4阶段φ(CH4)最高为71.39%,累积产CH4量达46.32mL/g,还原糖利用率达72.10%. 扫描电镜微观结构分析表明,碱预处理对香蒲纤维素结构破坏程度最大,可有效增加香蒲与微生物接触面积,有利于厌氧发酵联产H2-CH4工艺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2.
郑安桥 《环境工程》2010,28(5):58-62
危险废弃物因其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性和破坏性而需特殊处置。以某市危险废弃物焚烧处置工程为例,通过对其预处理系统及烟气净化系统的组成、工程原理、工艺流程等的分析论证,探讨一种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预处理系统及烟气净化系统工艺设计的工程原理和性能特点,为今后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预处理-气浮-氧化沟工艺在再生纸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进水ρ(COD)、ρ(BOD5)、ρ(SS)分别为1542,654,2254mg/L时,出水分别为77,38,22mg/L,系统出水水质达GB3544-2001《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4.
The biologic activated carbon (BAC) process is widely used i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s. A comprehensive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provides very helpful data to improve the reactor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bottleneck of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extraction from BAC attached biofilm has to be solved since the conventional procedure was unsuccessful due to firm biomass attachment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BAC granules. In this study, five pretreatments were compared, and adding skim milk followed by ultrasonic vibration was proven to be the optimal choice. This protocol was further tested using the vertical BAC samples from the full-scale biofilter of Pinghu Water Pl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e DNA yielded a range of 40 μg·g-1 BAC (dry weight) to over 100 μg·g-1 BAC (dry weight),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biomass distribution. All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final protocol could produce qualified genomic DNA as a template from the BAC filter for downstream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es.  相似文献   
65.
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的强化预处理人工湿地装置进行处理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针对人工湿地堵塞问题,考察了运用强化预处理装置(海绵装置和滤布装置)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来预防湿地的堵塞,并且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d的工况下,研究了湿地装置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运用强化预处理装置后,不仅能有效防止湿地堵塞而且不影响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强化预处理湿地装置对CODCr、SS、NH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14%,90.39%,64.12%,70.13%和67.98%,出水CODCr、SS、NH4+-N、TN、TP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的一级B要求,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采用厌氧发酵的方法研究Pseudomonas sp.GL1利用灭菌、微波和超声波预处理污泥产氢效果,讨论3种预处理污泥产氢效果的差异,并对污泥发酵过程中底物性质变化(SCOD、可溶性蛋白质、总糖和pH值等)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产氢菌Pseudomonas sp.GL1发酵各预处理污泥过程中均只有H2和CO2产生,无CH4产生.3种不同预处理污泥同等条件下发酵,灭菌污泥的产氢效果最佳,氢气含量高达81.45%,产氢率为30.07mL·g-1.超声波处理污泥产氢延迟时间最短(3 h);灭菌污泥最长(15 h);微波预处理污泥为12 h.在预处理污泥发酵产氢过程中,各种污泥性质变化情况各不相同,尤其是灭菌污泥,这说明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影响Pseudomonas sp.GL1发酵过程对污泥中营养物质的利用.  相似文献   
67.
初步研究一种用于高浓度制药废水的预处理工艺方法。采用微生物絮凝剂和粉煤灰过滤相结合的预处理工艺,其综合的效果可以将高浓度制药废水中的COD去除80%,基本脱色澄清,且可以将对生化处理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效价予以降低。并初步讨论了该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8.
人工湿地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估了一级强化预处理+人工湿地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的使用范围,提出当进水中氨氮达到35mg/L,通过一级强化预处理以及人工湿地的出水难以达到一级B标准;同时由于人工湿地大部分为厌氧环境,对硝态氮去除效果良好,本文提出在进水氨氮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将硝化加入人工湿地的预处理,利用人工湿地的一部分硝化能力和良好的反硝化能力使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9.
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评述了纳米碳管在环境样品前处理特别是在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并对纳米碳管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
汞的毒性、环境行为、生物有效性不仅跟其浓度有关,还决定于其化学形态,因此汞的形态分析在环境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样品前处理几乎是汞形态分析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步骤,而色谱和光谱/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分离检测方法。文章对近十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如酸/碱溶剂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单滴微萃取、分散液液微萃取等,以及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与光谱/质谱(紫外可见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等离子体质谱等)的联用技术在汞化合物形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今后应重点研究建立高效、简便的前处理方法,发展高分离度、高灵敏度、高速度的分离检测联用技术,以便更好地对汞的形态进行分析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