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48篇
综合类   621篇
基础理论   119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314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1 毫秒
991.
Drawing on fairness heuristics theory (Lind, 2001) and cue consistency theory (Maheswaran & Chaiken, 1991; Slovic, 1966), we test 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that examines whether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tactics enhances or constrain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supervisory and coworker‐referenced justice and support on newcomer role clarity and social integration. The findings of a three‐wave study of 219 French newcomers show that although institutionalized tactics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indirect effects of supervisory interpersonal and informational justice on role clarity, via perceived supervisor support, it also acts as a substitute that weakens the positive indirect effect of coworker‐referenced interpersonal justice on social integration, via perceived coworker support.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socializ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2.
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在了解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及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前提下,采用A-P值法,对涪陵区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进行研究,并对辖区内的污染负荷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分配.研究结果表明,在涪陵区化工园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达到或超过总量控制指标,需要制定削减计划,新兴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量虽远小于总量控制指标,但根据城市发展规划需进行结构优化与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993.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面临开发与保护的巨大挑战,构建科学、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为其保驾护航成为重中之重。作为一个流域式生态共同体,区域统筹协调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根本关键。本研究导入区域协同治理理念,提出构建梯度式渐进学习环境协同治理框架,并采用数据进行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治理的多情景测度与评价实证检验了梯度间以及梯度内部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协调机制的潜在影响。最终,从中央、区域和地方三个层面提出梯度式学习视野下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94.
站在环境美学的角度,从建筑造型形态入手,研究建筑如何实现与环境的相互消融。在明确消融性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实例论证和分析总结的方法,从地形消融和元素消融等两方面进行具体阐明,在建筑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以期为二者的融合找到契合点,进而创造环境的建筑,实现环境美并为建筑造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全球和区域碳模拟与同化反演系统(简称“碳同化系统”)快速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时空尺度的碳通量和碳汇估算、碳排放量校核研究中,为支撑全球碳盘点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文章回顾了国内外主要碳同化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案例,总结了当前常见的全球和区域碳同化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包括使用的大气传输模式、同化方法、空间分辨率等内容;探讨了当前常见模型系统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不足与发展方向,以期为碳同化系统应用于我国环境管理和气候变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政策效果模拟是从政策理论到政策实践的关键步骤,让决策者感知政策效果的方向和影响程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政策实践转化。本研究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资源经济政策耦合机制下水资源系统动力学(SD)模型,将我国划分为三种类型区域(干旱地区、丰水地区和过渡地区),进行三类四种水资源管理经济政策(水资源有偿使用,水价政策和水权政策;水污染收费,排污收费政策;水生态保护,水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耦合仿真实证研究。以我国水资源管理政策设计为目标,进行不同水管理政策耦合的生态经济效果仿真和效果定量评价,结果发现:干旱地区有偿使用的经济政策是目前经济水平下效果最好的;过渡地区有偿使用结合污水排放收费政策效果是最好的;而丰水地区必须同时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水污染收费两类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997.
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灾害脆弱性的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灾害及灾害风险的形成机制。在重新审视承灾体系统灾害脆弱性的分析层次和描述角度之后,深化了对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和描述指标的再认识,完善了以主成分分析为核心技术的分析该类脆弱性时空变化的数理方法。以此为基础,以1985、1995、2000和2004年为代表时期,对京津唐地区20多年来的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变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主要结论是: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20多年来的时空变化可分解为少数几种脆弱性模式的变化;1985年以来,该类脆弱性的空间分异格局整体稳定;但是,各地自身脆弱与否的程度20多年来的变化却很显著——各大中城市市区的脆弱程度显著增强,其他地区整体减弱,且变化幅度前者显著大于后者;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的时空变化主要受该地区的人口和经济特别是工商业经济的增长、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3方面因素所驱动。  相似文献   
998.
长期以来,区域发展更加关注经济发展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影响区域发展的传统要素作用的下降,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为代表的新的影响要素正在扩大影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特征主要表现为特征的区域差异性、要素的区域流动性和区域的空间类型。因此,针对不同的区域应实行不同的区域政策,建立区际之间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合作机制,避免污染要素和污染产业的区际转移。  相似文献   
999.
油田开发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风险评价(ERA)的主要症结在于恰当处理环境中偶发事件的不确定性。本文旨在对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作出尝试性的探讨。提出了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的概念,探讨了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的程序、方法,并以盘锦油田为例,对开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作了综合评价研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00.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土壤、水量和水质的影响。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通过改变地表发射率、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含量影响区域气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影响着能量交换、水交换、侵蚀与堆积、生物循环和作物生产等土壤主要生态过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覆被类型的空间组合影响着土壤养分的迁移规律;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非点源污染途径,许多非点源污染来源都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紧密联系。文中还探讨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造成的土壤侵蚀、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海水入侵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