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58篇 |
免费 | 573篇 |
国内免费 | 176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39篇 |
废物处理 | 214篇 |
环保管理 | 527篇 |
综合类 | 3356篇 |
基础理论 | 442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552篇 |
评价与监测 | 258篇 |
社会与环境 | 276篇 |
灾害及防治 | 3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78篇 |
2022年 | 237篇 |
2021年 | 275篇 |
2020年 | 251篇 |
2019年 | 255篇 |
2018年 | 241篇 |
2017年 | 286篇 |
2016年 | 318篇 |
2015年 | 294篇 |
2014年 | 304篇 |
2013年 | 377篇 |
2012年 | 422篇 |
2011年 | 464篇 |
2010年 | 270篇 |
2009年 | 238篇 |
2008年 | 179篇 |
2007年 | 244篇 |
2006年 | 226篇 |
2005年 | 166篇 |
2004年 | 124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104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09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196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31.
种植杂交稻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早、中、晚稻三季24h稻田甲烷监测结果表明,种植杂交稻没有明显增进福田甲烷排放的作用.甲烷释放总量在3个种植季节中,除连作晚稻的杂交稻田比常规稻田高11.6%外,早稻、单季稻杂交稻田分别低于常规稻田6.4%和8.9%.稻田甲烷每周日平均释放量在水稻生长前期(移栽后5~7周)杂交稻高于常规稻,孕穗至收获期杂交稻低于常规稻.温度对甲烷释放影响十分明显.在不同水稻种植季节,稻田甲烷释放模式各不相同.经测定,杂交稻田的土壤产甲烷细菌数量及土壤产甲烷潜力明显高于常规稻田,其中产甲烷细菌数可相差数倍至2个数量级.试验结果还表明,种植水稻明显增加了稻田甲烷排放量,与侵水稻田相比.植稻田甲烷排放量增加了41.4%. 相似文献
132.
砖瓦厂含氟废气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选取了一种固氟剂添加到砖坯中后,砖块的存氟率为910%,烟道气总氟排放降低率为7678%。连续五年的生物检测试验,没有发生任何家蚕氟中毒现象。固氟剂的应用为砖厂含氟废气的治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3.
测定在室内培养情况下南京水稻土中挥发性含硫气体的释放.结果表明,该土壤中产生H2S、羰基硫(COS)和二甲基硫(MDS)气体.当土壤中加入胱氨酸后,检测到甲硫醇(CH3SH)、二硫化碳(CS2)、COS、H2S和DMS气体.除DMS之外,这些气体的释放量随胱氨酸添加量增加而增加.据此推测,水稻土中胱氨酸的分解可能是CH3SH、CS2、COS、H2S等4种气体产生释放的来源之一.在厌氧条件(充氮淹水)下检测到的含硫气体低于好氧条件(普通大气淹水).光照、pH值、土壤含水量等对含硫气体的释放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4.
135.
溶剂法生产酞菁兰废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煤油溶剂法生产酞菁兰过程中废水产生的节点及特征,介绍了以回收利用与末端处理相结合使废水减量化和达标排放的酞菁兰废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6.
城市交通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城市交通机动车污染问题非常复杂,在许多不可控因素,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系统,污染物排放量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控制城市交通污染,必须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放,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对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的概况,以及几种城市中污染物扩散的模型,展望了这方面研究前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效能系统设计与管理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37.
Ranjan Kumar Mohapatra Pankaj Kumar Parhi Hrudayanath Thatoi 《Chemistry and Ecology》2017,33(2):114-130
Hexavalent chromium-tolerant (1500?mg/L) bacterium MW1 was isolated from harbour water of Paradip Port and evaluated for Cr(VI) reduction potential. The isolate was identified as Exiguobacterium indicum by biochemical and 16S rRNA gene sequence methods. Salt tolerance of the bacterium was evaluated in a wide range of NaCl concentrations (0.5–13%, w/v). The Cr(VI) reduction of the strain was evaluated and optimised with varied Cr(VI) concentrations (100–1000?mg/L), pH (5.0–9.0), temperature (30–40°C) and shaking velocity (100–150?rpm) in two different minimal media (M9 and Acetate). Under optimised conditions, after 192?h of incubation nearly 92%, 50% and 46% reduction in the M9 minimal medium and 91%, 47% and 40% reduction in the acetate minimal medium were observed for 100, 500 and 1000?mg/L of Cr(VI), respectively. The exponential rate equation for Cr(VI) reduction yielded higher rate constant value, that is, 1.27?×?10?2?h?1 (M9) and 1.17?×?10?2?h?1 (Acetate) in case of 100?mg/L and became lower for 500 and 1000?mg/L Cr(VI) concentrations. Further, the association of bacterial cells with reduced product was ascerta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 UV–Vis–DRS and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dispersive X-ray analyses. The abov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higher reducing ability of the marine bacterium E. indicum MW1 will be suitable for Cr(VI) reduction from saline effluents.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
MethaneemissioninaricefieldofThailand¥RongXiang;Chuen-HowNg(EnvironmentalEngineeringProgram,SchoolofEnvironment,Resourcesand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