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3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1013篇
安全科学   1353篇
废物处理   238篇
环保管理   987篇
综合类   3699篇
基础理论   306篇
污染及防治   750篇
评价与监测   125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484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22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研究了悬浮填料投加对分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的COD去除效果、污泥混合液特性及膜污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器有机负荷为2.09 kg/(m3·d),污泥负荷为0.54 kg/(kg·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8 h,温度为(35±2)℃的条件下,与未投加悬浮填料阶段比较,投加填料后AnMBR的COD总去除率由96.6%提高至97.9%,甲烷产率提高16.0%。同时投加悬浮填料后AnMBR混合液污泥平均粒径增大,滤饼层阻力、总阻力、滤饼层阻力在总阻力中的占比较未投加悬浮填料时分别降低7.8、6.5和1.3百分点,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EPS)和结合性胞外聚合物(BEPS)浓度分别降低了20.5%和29.4%,跨膜压差(TMP)线性增长速率降低,膜污染速率明显减缓。因此,投加悬浮填料可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改善污泥混合液特性,起到强化AnMBR处理效果和控制膜污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锌(Zn)对水稻镉(Cd)累积的影响及其根表铁膜所发挥的作用,选取Cd高累积型水稻品种中9优547(简称"Z547")和Cd低累积型水稻品种金优402(简称"J402"),采用温室水培试验,研究0、2、5、10、15和20 μmol/L等6个Zn浓度下水稻幼苗对Cd的累积效应,以及不同浓度Zn处理对根表铁膜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c(Zn)的增加,Z547和J402水稻幼苗生物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c(Zn)为2和10 μmol/L时达到最大值.②Z547和J402水稻幼苗中w(Cd)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分别在c(Zn)为5和2 μmol/L时达到最小值;当水稻幼苗中w(Cd)达到最小值时,Z547根和地上部中w(Cd)分别为31.65和11.47 mg/kg,J402根和地上部中w(Cd)分别为22.58和14.36 mg/kg.③不同浓度Zn处理下水稻幼苗各部位中w(Cd)均与根表铁膜中w(Mn)、w(Fe)、w(Fe+Mn)呈显著正相关,高铁膜处理水稻幼苗中w(Cd)显著高于低铁膜处理,表明根表铁膜生成量的增加会促进Cd在水稻幼苗中的累积.研究显示,当c(Zn)较低时,c(Zn)的增加会抑制水稻幼苗对Cd的累积;当c(Zn)较高时,c(Zn)的增加会促进水稻幼苗对Cd的累积,而Zn可通过控制根表铁膜的生成来影响水稻幼苗对Cd的累积.   相似文献   
23.
“两山”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生态环保目标(“绿水青山”)和经济发展目标(“金山银山”)称为“两山”,客观、科学地评价“两山”成效,明晰制约“两山”转化的瓶颈,对于推动“两山”实践进程至关重要.在辨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两山”实践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为例,对浙江省11个城市的“两山”实践成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8—2017年,综合发展度与“两山”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综合发展程度对“两山”指数产生重要影响,浙江省11个城市间“两山”指数区域性差异明显.②浙江省11个城市间“绿水青山”指数与“金山银山”指数排名基本呈逆向变化特征,丽水市、衢州市等“绿水青山”指数排名靠前,但“金山银山”指数排名靠后.②根据“两山”指数的分布情况,浙江省11个城市可划分为“绿水青山”保护领先型、“金山银山”建设领先型、“两山”建设相对同步型3种类型.研究显示,尽管浙江省“两山”建设已步入第三阶段,但11个城市中“两山”建设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均衡,建议各城市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政策,推进“两山”实践.   相似文献   
24.
采用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对制陶工艺含酚废水进行处理,选择pH、时间、电压、FeSO4·7H2O投放量、通气量、电解质投放量以及电极间距为单因素,设置不同水平,研究苯酚和COD的去除效果,同时探讨了该方法的电化学能耗。结果表明:在pH为3,电压为15 V,FeSO4·7H2O投放量为1.8 g/L,通气量为9 L/min,Na2SO4粉末投加量为1.0 g/L,电极间距取10 cm,反应120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苯酚及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4.13%和86.67%,处理效果明显,且能耗较二维电极大大减少,可为该方法在含酚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水量、泥沙和污染物交换作为河流与湖泊之间的关键过程,对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江湖”“河湖”“人湖”三重作用关系变化,从水文情势、水质、富营养化3个层面剖析了近30年洞庭湖水环境演变态势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江湖”关系变化影响了洞庭湖水沙交换及其年内分配,是湖泊枯水期提前和延长、水沙关系突变等现象的主控因素;“河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加剧了该现象.②“河湖”关系的失衡和“河湖”统筹管理措施缺位,造成入湖河流长期输送大量营养物质,是湖体氮磷污染较重的根源;“江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影响着营养盐分布格局,但影响范围及程度有限.③在“江湖”“河湖”作用关系复合影响下,藻类生长条件更为有利,增加了洞庭湖富营养化及水华风险.为保障洞庭湖水环境安全,建议:针对“江湖”作用主导的低枯水位问题,以水资源调控为核心,推进长江与流域上游水库联合生态调度,保障湖泊生态流量;针对“河湖”作用主导的水质恶化问题,以水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流域污染控制,统筹“河湖”一体化监测管理模式,保障湖泊水环境质量;对于“人湖”作用主导的生态破坏问题,以生态空间管控为核心,划定并坚守生态红线,保障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天舟一号"(TZ-1)货运飞船的空间污染探测器的在轨探测数据。方法 TZ-1货运飞船上的污染探测器采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QCM),利用污染物沉积在QCM探测器传感晶片表面引起的振荡频率变化情况来分析航天器在轨空间污染环境。根据其探测原理,通过分析下传的原始数据,得到航天器在轨的污染累积量结果。结果航天器在轨飞行过程中,污染累积已达到会导致污染敏感器件光学性能明显退化的程度,并且污染源温度是影响航天器污染累积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将其作为航天器在轨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航天器污染设计、控制提供参考,为提高航天器可靠性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制备硫离子响应杀菌材料,研究它在不同浓度铜离子条件下的封装效果,以及在不同浓度硫离子条件下的释放行为。方法选择埃洛石纳米管为载体并用透射电镜进行表征、采用真空负载的方式,将甲硝唑和苯骈三氮唑(BTA)分步填充到埃洛石纳米管内部,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不同浓度铜离子对纳米管中甲硝唑的封堵效果,以及材料在不同浓度硫离子条件下的释放情况。结果实验中通过调整铜离子浓度发现,铜离子浓度越大对甲硝唑的封堵效果越好,当铜离子浓度达到160 mmol/L时,对甲硝唑的封堵效果最好。杀菌材料在外界硫离子达到0.1mmol/L后,甲硝唑的释放浓度迅速提高,进一步提高硫离子浓度,释放情况改变不明显。结论铜离子浓度达到160 mmol/L时,材料的封装效果是最好的。材料能够对硫离子实现响应释放,且对应的临界浓度为0.1 mmol/L。  相似文献   
28.
建立了用膜-柱串联固相萃取(SPE)技术,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紫外和荧光检测器串联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水中EPA优先监控的16种PAHs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南通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积极做好“服务三农”工作,2004年12月上旬,对如东小洋口和大洋港滩涂进行了滩涂养殖区海水、滩涂沉积物、水产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滩涂海水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要求,水质能保证鱼、虾、贝类的正常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30.
程钟 《环境研究与监测》2006,19(3):53-55,34
膜生物反应器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工艺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废水处理技术.综合论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分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