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453篇
安全科学   218篇
废物处理   101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1004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230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6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杜爱军  魏鸣  王炳赟 《灾害学》2015,(2):186-192,234
下击暴流产生的强风切变对飞机的飞行和起降危害严重,为避免其对飞行的危害,需充分认识下击暴流的气流结构特征。该文利用特征风场建模方法,仿真了下击暴流的三维结构。通过设置风场的特征半径、扭曲因子、风场中心位置及上限高度,仿真对称与不对称的切变风场。对仿真的三维风场沿雷达径向投影,得到下击暴流的雷达径向速度。通过分析下击暴流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对应的雷达回波特征,验证了仿真风场的结构与实际观测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对下击暴流的雷达回波分析,有利于飞行员对下击暴流的识别和预警,有助于保障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提高森林灭火决策和林火管理的效率,直观、科学的林火蔓延模拟成了有用的辅助工具。集成了FARSITE的林火蔓延模拟引擎和基于粒子系统的林火三维可视化方法,研发了林火蔓延三维可视化模拟软件原型系统。系统实现了在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可燃物、地形、气象等因子影响下的林火蔓延过程,预测林火行为,估算过火面积和林火边界。用户可以交互式输入着火点的空间位置、林火影响因子数据,交互式圈定隔离带,模拟、分析不同情境下的林火演化过程。这种形象、动态地表达林火的蔓延过程,可以激发人的直感思维,有利于人们做出合理的灭火方案。  相似文献   
993.
合成腐殖酸氧化还原能力与光学性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合成商业腐殖酸Aldrich humic acids(AHA)与国药化学试剂腐殖酸(TJHA)为研究对象,与铁氰化钾反应测定不同浓度AHA与TJHA还原前后氧化还原能力.研究发现,原态和还原态的HA均能向铁氰化钾传递电子,还原后两种HA的氧化还原能力均大于其原态的氧化还原能力.原态和还原态TJHA的单位碳电子转移数(原态1.49 meq·g C-1;还原态20.95 meq·g C-1)均大于AHA(原态0.52 meq·g C-1;还原态1.75 meq·g C-1).同时随着HA浓度的增加,两种HA的原态与还原态单位碳电子转移数均逐渐降低(AHA:0.91—0.52 meq·g C-1;TJHA:13.57—1.49 meq·g C-1),而AHA单位体积电子转移数目逐渐增大(0.002—0.072 meq·L-1),TJHA单位体积电子转移能力无明显变化.这是由于在HA与铁氰化钾电子转移体系中,氧化还原能力的高低与腐殖酸中氧化还原官能团数量和分布有关,与HA粒径大小,分子质量也有关系.进一步通过E465,E4/E6值表明两种HA E465值与浓度呈明显正线性关系,E4/E6值与浓度呈对数增加趋势.三维荧光分析发现,HA还原后,激发/发射(Ex/Em)峰出现蓝移,相对荧光强度降低,说明HA还原的过程中有π—π*的断裂.进一步对HA荧光测定发现TJHA中具有更多数量的氧化还原官能团而AHA中氧化还原官能团种类相对丰富.  相似文献   
994.
采用C/PTFE气体扩散电极在无隔膜体系中进行H2O2发生工艺研究,探讨了石墨和Vulcan XC-72碳黑两种碳材料以及电解电压、p H值对该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空气流量(1.41 cm3·min-1·cm-2)下,以Vulcan XC-72碳黑为表面的气体扩散电极相比石墨电极有较高的H2O2产率和电流效率,碱性条件比酸性条件下H2O2产率和电流效率更好;在2.6 V恒定电压下,2 h后,H2O2浓度达到了250 mg·L-1,电流效率从69.8%降到44.7%,单位产量能耗从5.87 k Wh·kg-1升高到9.16 k Wh·kg-1.  相似文献   
995.
红树植物对根际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应与其根区微域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简称DOM)密切相关.采用总有机碳(TOC)分析仪和三维荧光分析法对5种主要红树植物建群种的DOM浓度和组分进行原位采样与测定.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孔隙水DOC的总平均值分别为207.87 mg·L-1、144.51 mg·L-1.从三维荧光光谱图及荧光特征值r和荧光指数FI判断,根际土中有机物浓度及成分均大于非根际土中,根际土孔隙水DOM的内源性较非根际土中强,外源输入的腐殖酸量大于富里酸量.  相似文献   
996.
40°N以北城市夏季气候舒适度及消夏旅游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传统的近距离山地避暑,已不能满足大众对凉爽气候环境的需求。论文着眼我国高纬地区消夏旅游,选取212座城市1980—2010年长期气候观测数据,利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衣着指数对40°N以北城市夏季气候舒适度进行定量测评。研究结论如下:1从气候舒适度角度分析,空间上,东北地区适合消夏旅游的地域广阔,内蒙古和新疆北部山地,适合消夏旅游地域较小;时间上,6月气候舒适度最舒适,均值为7.62,8月次之,7月较差,均值仅6.81。2从旅游舒适期长短分析,东北三省以及新疆的阿勒泰消夏期最长,达60多天,而河北北部、内蒙古中部、新疆伊犁消夏期为30~45 d,内蒙古西部、新疆天山谷地最短,小于30 d;时间上,一年中8月舒适期最长,均值25.1 d,7月次之,6月最短,均值为19.9 d。3高纬地区,消夏旅游区划分为6种。在我国更适宜消夏旅游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高纬地区的中东部,并且以东北三省最具竞争力。研究可为游客消夏旅游目的地选择和相关部门消夏旅游开发及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儿茶酚抑制藻细胞活性过程中IOM的三维荧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水体中藻类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儿茶酚对藻类的抑制效应,并采用三维荧光法分析了抑藻过程中胞内有机物的释放及降解情况。水样A和水样B分别采自某护城河和一景观水体。结果显示,儿茶酚能够有效抑制实际水体中藻细胞活性,当儿茶酚终浓度为10 mg/L培养6 d后,水样A和水样B的抑藻率分别达90%和94%,且抑藻率随着投加浓度的增加、培养时间的延长相应增加。在投加儿茶酚后,水样类蛋白荧光峰强度显著增加,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峰强均有所降低,细胞释放的类蛋白物质发生降解。当投加儿茶酚浓度低于1 mg/L时,藻细胞活性受轻度抑制,会释放类富里酸物质,当儿茶酚投加浓度高于5 mg/L,藻细胞活性受到强烈抑制,不会释放类富里酸物质。投加儿茶酚会增大水样COD浓度,但对水样TN浓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8.
电催化还原技术处理丙烯酸盐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电催化还原技术处理高浓度丙烯酸盐废水,考察了离子交换隔膜、阴极材料等对丙烯酸盐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催化还原技术可将废水中的丙烯酸盐高效还原为丙酸盐;反应器中加入阳离子交换隔膜有利于提高催化还原的电流效率;阴极极板材料对丙烯酸盐还原有很大影响.其中钯/泡沫镍电极(Pd/Nickel foam)的平均电流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99.
阴极电极面积和膜面积对H型MFCs产电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百仓  姚雪  周先敏  邬晓超 《环境科学》2011,32(6):1837-1842
以生活污水为底物,碳棒作电极,构建H型瓶式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研究了阴极电极面积和膜面积对电池产电能力的影响.阳极以厌氧污泥作接种体,两室分隔物使用阳离子交换膜(cation exchange membrane,CEM),阳极不使用中介体,阴极使用无催化剂的普通碳电极....  相似文献   
1000.
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法对铬(Ⅵ)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将Fe0、沸石等活性材料附着在电极上构成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以Cr(Ⅵ)污染土壤为处理对象,对电动修复过程中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法对土壤pH的控制、Cr的去除效果以及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可渗透反应材料的复合电极法比单一电极法无论在土壤pH控制还是Cr的去除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其中以在阳极同时添加Fe0和沸石效果最为显著.在施加2 V.cm-1的直流电压,运行5 d后,相比在阳极单纯添加沸石或Fe0可渗透反应层,添加"Fe0+沸石"反应层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小阳极土壤pH值的波动,可将土壤pH值控制在5.5~8.5范围内,土壤中任意位置Cr(Ⅵ)的去除率可提高到97%以上,土壤中残留的Cr(Ⅲ)更少,可渗透反应层对Cr的截留量可分别提高8倍和1.8倍,并将98%的Cr(Ⅵ)转化为低毒的Cr(Ⅲ).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实用意义的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修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