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55篇
安全科学   170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578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城市燃气管道在发生泄漏导致火灾爆炸事故时,在空间某点形成的风险,不仅与泄漏量、泄漏时间有关,还与空间有无障碍物、泄漏环境等因素有关。基于物理场经典的场理论,定义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的风险场,推导出多个危险源在空间某点形成的风险强度公式。利用ANSYS/LS-DYNA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有无障碍物时爆炸事故形成的风险在空间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障碍物对空气超压峰值的影响具有距离效应。在障碍物近区,空气冲击波经反射叠加作用造成超压峰值急剧升高;在障碍物远区,空气冲击波经障碍物反射后由于随距离衰减过快,对超压峰值影响微弱,甚至没有影响。同时对有障碍物存在时进行爆炸破坏效应模拟,得到爆炸破坏效应的5个分区,界定了爆炸破坏对人身伤害程度范围。首次提出了城市燃气管道泄漏爆炸事故风险场的概念,并运用风险场理论研究了空间某点多个危险源同时存在时的风险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102.
为应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严峻态势,亟需建立健全空气污染来源追因系统。三维空气质量模型可以克服外场观测与烟雾箱模拟高成本与低时效的缺点。主要介绍了使用空气质量模型解决大气污染物来源分析的方法,其中:过程分析(PA)可用于估算各物理过程与净化学过程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臭氧来源解析技术(OSAT)和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PSAT)通过标记不同地区各类排放源一次污染物的排放,得出不同受体点位主要一次与二次污染物的来源或主要排放源区对区域各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3.
运用虚拟现实和三维数字化技术对油田企业操作仿真、管网三维管理和消防桌面推演进行可视化开发,阐述了基于交互的可视化操作培训和管线可视化管理,研究了基于灾害场景和应急预案的桌面虚拟演练系统,系统能够有效提升油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4.
构建CCMP再分析风场与Holland经验台风风场的叠加风场作为海浪的驱动风场,建立SWAN自嵌套模型对影响江苏沿海的典型台风"梅花"引起的台风浪过程进行模拟。在得出风场叠加方式的基础上,设计3种订正系数方案及3种权重系数方案共9种风场构建方案,分别对东中国海进行台风浪模拟并结合Jason-1卫星高度计观测的有效波高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各方案有效波高的相对误差最大可相差3%。选取最佳方案的模拟结果为嵌套区域提供波谱边界条件,对嵌套区域的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与浮标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台风经过江苏沿海期间,近岸海域最大波高可达5~6 m,中北部海域波浪以涌浪为主,而南部海域则以风浪为主。  相似文献   
105.
三维电极处理腈纶聚合废水的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填充粒状活性炭的三维电极处理腈纶聚合废水,考察实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废水处理前后可生化性的变化.阳极为Ti/SnO2-Sb2O3网状极板,阴极为网状钛电极,分别考察了停留时间、 电解电压、 pH值、 曝气量对废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电压和pH值对废水有机物的去除率影响较大,在最优实验条件:电解电压为15V,pH值为3,曝气量400 mL/min的条件下电解120 min,腈纶聚合废水的COD、 TOC和丙烯腈的去除率分别为32.59%、 22.17%和89.70%,并且经过电解处理,废水BOD5/COD值从0.02上升至0.42,可生化性显著提高,为生物处理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6.
青岛酸雨天气边界层气象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岛地区酸雨成因研究表明,青岛市近代工业发展排放大量致酸物质、海洋上天然排放的二甲基硫是重要的原因;青岛地区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的特殊规律是形成酸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江淮气旋和黄淮气旋大型天气形势起了辅助作用。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了1993年7月23日一次典型酸雨的实际例子,证明了上述论点。  相似文献   
107.
王伦  周运友  孙益民  杨耿 《环境科学》1995,16(2):63-64,49
在计算机上运用自编程序绘出苯胺的三维荧光光谱,确定苯胺的特征荧光峰,提出了三维荧光光谱法测定苯胺的分析方法。苯胺浓度在2.0×10-7-5.0×10-6mol/L范围内与相对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5%,检出限为1.0×10-7mol/L。用于工业废水中苯胺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8.
三维多箱模型预测大气环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三维多箱模型对石家庄市区特征污染物SO2的浓度进行了计算,把计算结果与地面监测值和1994年1月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高空航测值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用多箱模型预测大气环境比单箱模型产生的误差要小。从而证明用三维多箱模型预测城市和经济开发区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是最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9.
以生活中常见的丝瓜络为原材料,在氮气保护和不同温度(600、700、800、900℃)的条件下热解制备了三维多孔丝瓜络生物炭(LSBC600、LSBC700、LSBC800、LSBC900)。表征了丝瓜络生物炭的理化性质,通过动力学吸附实验和等温线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制备的丝瓜络生物炭对菲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和吸附等温线特征,探讨了可能的吸附机理,评估三维多孔生物炭对菲的去除能力,为水生态系统保护和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会影响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团组成,进而影响其芳香性。丝瓜络生物炭呈现多管束堆叠的三维多孔结构,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挥发性物质减少,丝瓜络生物炭的表面变得粗糙,比表面积增大,芳香结构增加;LSBC900的比表面积达到了467 m2·g-1。吸附动力学结果说明,丝瓜络生物炭对菲的吸附是复杂和多阶段的,主导吸附速率的是液膜扩散过程,其次是颗粒内扩散过程。在600-900℃范围内,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丝瓜络生物炭对菲的平衡吸附量升高,吸附速率加快。吸附等温线结果说明,热解温度升高可以提高丝瓜络生物炭对菲的吸附容...  相似文献   
110.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2021年4月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个碟形湖(战备湖、白沙湖和东湖)28个采样点的水样和实测水质参数数据,运用紫外-可见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