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姚建  张军  朱莞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977-979,982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岷江上游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选取了测度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20个指标、25个样本年的2500个数据,采用逆向测度法构建了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了影响岷江上游的六大驱动因子:生态环境背景状况、人口承载与结构水平状况、水土流失状况、土地垦殖与利用状况、产业结构水平状况、投资水平与结构状况,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区恢复重建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位于大渡河上游的响水地段,在有利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气候环境下,岩崩、坍塌十分活跃,特别是响水沟汇口处的响水岩崩,其规模达2.40×106m3,一旦活动,能直接堵塞大渡河,相应产生的堵溃洪水,会严重危害下游的中国历史名城--四川泸定和石棉.为了城市建设规划和防洪工程的需要,对该岩崩次生的特殊洪水进行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23.
该文采集了海河上游地区土壤样品,测定了24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量,并对其残留特征、污染来源和污染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河上游地区土壤中检出大部分有机氯农药,其中3种有机氯农药检出率达到100%,OCPs总残留量(∑OCPs)范围为2.75~139 ng/g,平均为40.1 ng/g。DDTs和HCHs是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污染物,相应的残留量分别为2.75~131 ng/g和ND~11.0ng/g,二者的残留特征表明了该地区土壤中HCHs主要来自于早期商业残留,部分地区存在新源输入的可能;而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上DDTs农药的使用,部分地区显示有新源输入。土壤中HCHs污染程度较低,而部分地区土壤中DDTs属于较高程度污染,存在较大的环境风险。文章同时首次分析了海河上游土壤中DDTs的降解产物DDM(bis(p-chloropheny)-methane)、DDMU(bis(chlorophenyl)-1-chloroethylene)和DBP(dichloroben-zophenone)的残留量,并讨论了DDT降解产物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4.
岷江上游水电开发特点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流域的水电开发类型与空间格局,可为水库群的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流域水电优化布局等提供科学参考。在流域分割的基础上,对岷江上游水电站的基本类型、水电站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构建水电开发率、水电开发密度和水电开发强度3个指标对流域水电开发程度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流域水电站类型以高水头低闸坝的引水式小水电为主,高坝大库相对较少。梯级水电开发已拓展至岷江三级支流,汶川—都江堰河段是干流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河段,杂谷脑河是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一级支流流域。岷江上游流域的水电开发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梯级水电开发密度大于国内主要河流。农村小水电占水电站总数的82%,梯级农村小水电对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是将来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张应松  黄俊 《绿色视野》2014,(11):40-43
在群山环抱的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黄山市休宁县新安江源头,有一条玉带般蜿蜒奔腾倾泻而下的沂源河,在河流上游一排排临溪修建的黛色农舍房前屋后,都挖有用石块砌筑的10多平方鱼塘,引泉流活水养鱼,以野草喂养。植被掩映的鱼塘,水深一米清澈见底游鱼尽现,成为当地特有奇景。在板桥乡梓坞村74岁老人汪宏珠眼里,池鱼不但能听懂她的话,而且比他的亲孙子还亲。  相似文献   
2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桂林漓江由于上游森林遭受破坏出现水生态环境快速恶化的趋势。地表热场的时空变化直接影响森林蒸散及水文效应。因此,对漓江上游1989~2006年5景TM/ETM+卫星图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提出归一化温度使不同时相地表热场具有可比性,分析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对地表热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地表温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植被覆盖度很高或很低时,这种影响相对变弱;在时间上,漓江上游1989~2000年植被中、高度覆盖面积从96.1%逐年下降到65.9%,导致归一化地表温度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相应增加;2000~2006年植被中、高度覆盖面积逐渐恢复上升到90.8%,但仍略低于1989年,使得归一化地表温度数值较高的像元比例相应减少。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地降低漓江上游地表温度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索珠江上游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与生态安全,我们选择三都水族自治县作为定位研究基地.对建国以来区域内经济活动变迁进行历史、现状研究和综合评估,揭示历史时期发展政策、发展模式、重大经济活动等人为扰动因素在区域生态环境系统退化过程中的作用.评估少数民族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与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8.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街谷内上风建筑与上游阻挡建筑的间距(D),即上游建筑间距,对街谷内空气流动特性和气态污染物分布规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街谷内迎风区的气流速度基本不随D的变化而变化,而背风区和中心区的气流速度随着D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并在D=90m时,气流速度达到最小值.相应地,在D=90m时街谷内污染物浓度最高,表明D存在最不利值,在城市规划中应尽可能避免该间距.当D大于90m时,D越大,污染物浓度越低,而D小于90m时,D越小,污染物浓度也越低,可以同时实现节约用地和减小交通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9.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1  
阐述了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及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森林、草地、农用地和整个山地生态系统环境退化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岷江上游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对策,即加强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分区分类治理;不同区城不同退化亚系统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法。同时,就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出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0.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涪江上游骨滑坡的主要形成条件及触发因素。结果显示,相对主同差是滑坡的主要形成条件,地震是滑坡的主要触发因素,此外,还对滑坡相关因素进行了相关显著性比较,评价了每项相关因素的其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在滑坡研究中的利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