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虎杰 《四川环境》2001,20(4):51-52,56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森林破坏、植被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在上游地区应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建立生态型持续农业系统和生态文明示范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2.
渭河上游天然径流变化及其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贡献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渭河上游入陕西境内的水量不断减少,90年代天然径流量仅为60年代的60%。分析天然径流与降水的相关关系,对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对径流减少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与非降水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渭河上游径流量不断减少,且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非降水因素的贡献率逐渐增强,成为影响渭河上游天然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分析天然径流量与气温的相关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47以上,采用假设法,将气温从非降水因素中提取出来,进一步分析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80年代以前,以自然因素影响为主,80年代以后,以人为因素影响为主,且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增强,其原因在于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导致径流减少。  相似文献   
53.
在黄浦江上游区域发展规划与水源保护协调分析及管理和政策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区域环境管理、土地利用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政策调控、环境风险管理和环保产业发展等6个方面来调控的可持续发展的水源保护方案,为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褐土不同亚类剖面及养分特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典型地段海拔梯度上褐土的3种亚类土壤剖面及其养分特征.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褐土粘化作用较弱,矿物风化程度低;土壤呈碱性,pH值为7.0-9.0,富含碳酸钙的石灰性褐土达8.0-9.0;土壤表层有机质w在32.55-72.78g/kg,整个土壤剖面中全氮w0.78-4.00g/kg,全磷w0.33-0.68g/kg,全钾18.24-21.68g/kg.总的来说,褐土潜在肥力水平较高,但由于土壤水分条件的限制,土壤潜在性肥力向有效性肥力转化的能力较差,致使土壤有效性肥力水平较低.其中,土壤有效氮和有效钾w分别为25.57-24.46g/kg和研8.24-1453.65g/kg,同时由于土壤pH值和碳酸钙w较高,土壤中磷的固定较多,使得土壤有效磷w尤其偏低,为1.10-21.20g/kg.干旱河谷高海拔地区的淋溶淀积型褐土的肥力水平高于中海拔地区的石灰性褐土,低海拔地区的燥褐土肥力水平最低.土壤肥力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增,决定了干旱河谷植被恢复从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更容易进行.表3参13  相似文献   
55.
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利用1999年上海水资源普查数据及2000年初成像的上海市1∶50 000彩红外航空像片,采用G IS空间分析技术、灰色关联分析技术,划分土地利用样带,设计水质改善指数,探讨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质量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响应,以及水源水质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浦江上游水环境质量受到土地利用格局及上游来水的综合影响,各样带工业用地比例与水质改善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与上游来水水质以及水源地当地的工业发展、人口密度等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建议在开展平原河网地区水源保护工作中,应在关注上游来水状况的同时,从土地利用及其社会经济驱动两方面控制水文敏感区域土地开发强度,构筑水源地圈层土地利用格局。  相似文献   
56.
柯文仲  肖秋荣 《环境》2000,(3):22-23
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期间,以全国人大代表黄国胜领衔的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向省政协提交了“关于将东江上游流域建成一个省级生态区的建议”,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本刊特地派出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员,收集了充足素材。现将有关情况公诸于众,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7.
环境生物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污染发展的趋势及环保产业的需求情况分析了环境生物技术在未来污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及潜在的市场前景,论述了包括生物强化技术、有机物生物降解及废弃物资源化、生物修复、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生物传感器与生物标记物在内的环境生物上游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各种工艺及各种物理场作用下的环境生物下游技术,剖析了若干种典型技术并用工程实例强调上、下游技术的紧密组合,提出环境生物技术需要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8.
大伙房水库水环境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1992-2002年对大伙房水库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水体受到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质为氮、磷。水库上游流域的种、养殖、生活污水是水库氮磷污染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9.
黄浦江上游支流污染负荷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浦江上游14条主要支流的水资源特性,水量、水质和工业,、生活、农田径流、禽畜、泵站等污染源的现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对2000年各污染源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同时,对支流区域内污染物的产生量与影响支流水体污染的成因,及支流的污染负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0.
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是我国“三磷”(磷矿、磷化工企业和磷石膏库)最为集中的区域,总磷污染尤为严重.为保障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支撑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从分析长江上游“三磷”污染状况出发,剖析总磷污染成因,提出“三磷”污染控制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上游地区总磷污染成因主要包括:磷矿资源丰富,长期开采对上游水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围绕磷矿开采的磷化工产业发展迅速,但管理薄弱导致总磷超标排放;存量磷石膏临河不当处置与堆存,环境污染与安全隐患大.针对总磷污染成因,按照“重点突出,精准施策”原则,以长江流域上游地区“三磷”集中片区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提出几点对策建议:①重点加强沱江上游德阳段绵远河、石亭江,乌江上游贵州段瓮安河、洋水河和清水江,湖北省宜昌-兴山-神农架一线和钟祥-南漳一线三个片区的磷矿治理;②推动绵远河、石亭江、乌江、香溪河流域等涉磷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的技术改造升级,促进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③加强四川省(沱江)、贵州省(乌江)、湖北省(香溪河)等磷石膏堆场密集分布区域的规范化综合管理;④以法规和标准为准绳,加快完善涉磷污染源监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