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6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538篇
安全科学   535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1605篇
基础理论   298篇
污染及防治   136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102篇
灾害及防治   11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991.
建筑物土岩组合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一直都是设计和施工的难题,结合工程实例,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使用CFG桩、旋挖桩和换填垫层法联合处理方案进行处理的土岩组合地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对土岩组合地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并分析地基的差异沉降和整体沉降,判断使用何种处理方式能较好地处理土岩组合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使用CFG桩和换填垫层法联合处理的土岩组地基可以较好地解决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模拟结果可以为相关工程土岩组合地基的设计及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深基坑的设计理念主要以“变形控制”为主,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深基坑开挖变形研究分为2类:深基坑开挖平面变形研究和三维变形研究。在深基坑开挖平面变形研究的模式下,回顾了地表沉降模式、地表沉降影响范围以及基坑支护变形,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深基坑开挖三维变形研究的模式下,对土体本构模型和数值模拟进行了总结分析;介绍了深基坑智能监测发展趋势,对机器学习在深基坑变形预测和稳定性评估方面的不同算法模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工程实测、数值模拟、智能监测以及机器学习5个方面,对深基坑开挖变形进行了综述。可以看出,深基坑变形研究需要多方法并举、多领域贯通、多学科相互配合,旨在构建智能一体化云监测分析预警平台,保障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安全,为今后智慧工地和智能建造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  相似文献   
993.
模拟放牧改变了氮添加作用下高寒草甸生物量的分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草甸是氮素匮乏的生态系统,氮添加和放牧都会显著改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高寒植物对养分的利用方式,从而影响群落生产力。为了认识氮沉降和放牧干扰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影响,在西藏当雄县高山嵩草草甸开展了氮添加及模拟放牧实验。在模拟放牧样地(G+N)和不放牧样地(NG+N)分别设置4个氮添加处理:0、 10、 20和40 kg N·hm-2·a-1,在生长季采用原位封顶埋管法测定净氮矿化速率,同时分析群落生物量分配与植物氮利用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氮添加与模拟放牧对植物的分配模式有不同的影响。在无放牧压力下,氮添加主要刺激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在放牧压力下,氮添加更倾向于促进植物地下部分的生长。虽然剪草移走了15%~20%的地上生物量,但由于氮添加促进了植物的补偿生长,模拟放牧与不放牧处理的总生物量无显著差异,甚至前者高于后者。高寒草甸植物生物量分配对氮添加和模拟放牧的响应也体现在土壤供氮潜力的作用模式上,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在NG+N样地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在G+N样地与植物地下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高寒草甸植物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光合产物的分配模式来响应土壤养分状况和放牧干扰,在有效养分匮乏的高寒草甸添加氮素能够促进植物的补偿性生长。  相似文献   
994.
不同电子废弃物拆解场重金属经口暴露的健康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浙江台州电子废弃物拆解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拆解场(焚烧场、手工拆解场、酸洗场)各环境介质中Cu、Pb、Cd等共7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运用美国环保局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场地的人群经口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通过调查问卷、实测等方式优化了暴露参数.研究结果表明:3个拆解场经口暴露的风险度均超过国际组织推荐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其中:手工拆解场的致癌风险度最大,焚烧厂的非致癌风险水平最高.从暴露途径角度分析,食物摄入的致癌风险水平最高,地下水经口摄入的非致癌风险水平最高;从元素角度分析,As的致癌风险水平最高,Cr的非致癌风险度最大.敏感性分析表明:实测参数体重(BW)对健康风险具有负敏感性,约为14%~15%,污染物浓度(C)、摄入率(IRw、IRF、IRs)具有正敏感性,分别为15%~16%和15%.  相似文献   
995.
环境因素对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在水体中沉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纳米二氧化钛进入水体环境后,其存在形态可能受离子强度、pH和溶解性有机质的影响,进而影响其生态风险.因此,本文考察了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沉降性能.结果显示,纳米二氧化钛在水体中聚集程度与体系的pH值有关,pH值偏离颗粒的等电点时,颗粒的表面电位越高,越不容易聚集;水体离子强度的增加可促进纳米颗粒聚集,而水体中广泛存在的溶解性有机质可使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增强,这与颗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和空间位阻的变化有关.通过对不同来源溶解性有机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溶解性有机质中所含的芳香性结构对颗粒稳定性的影响大于脂肪烃结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可在自然水体中迁移,不易沉降,因此,其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96.
陪外地来的朋友逛北京,朋友的孩子好奇地指着地铁线路图上的"西直门"问:"刚才出去都是马路和大楼,怎么没有看到门呢?" 最近有一组热门照片回答了这个问题——摄影师将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照片叠加,将过去和现在同时呈现在一张照片上.原来,那些曾经耸立着不同风格的古城门,都已经在推土机的作用下,成为图片上虚化的背景,眼前真切的只有川流不息的宽阔马路,以及街边充满现代气息的写字楼.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分析降水酸度、化学特征和湿沉降量等酸沉降控制指标,得出2009年辽宁省大气湿沉降化学特征。研究发现,辽宁省总体上酸雨污染并不严重,但区域性污染突出;降水化学污染严重,呈地域分布不平衡特征,重污染城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和中部;湿沉降量的空间分布与降水化学污染不同,沉降量大的城市位于东部和南部沿海,所有离子湿沉降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  相似文献   
998.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大国际创始人林毅夫6月25日参加第十四届CCER-NBER中国与世界经济年会时指出,中国经济将主要面临增加内需、改善收入分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999.
黑龙江甘南县大气降尘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采用被动式同时采集了黑龙江甘南县17个点的大气降尘样品,分析了Cd、Hg、Cr、Mn、Ni、Pb、As、Cu、Zn九种元素的含量,对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利用富集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元素来源做了解析。研究表明:降尘中重金属元素Mn的年沉降通量数据值较高,均值为7...  相似文献   
1000.
同时测定了从贵阳市区到农村3个方向采集的樟树叶、马尾松叶、根际土以及苔藓共计296个样品的氮、硫含量,结合苔藓氮、硫含量估算了相应区域大气氮沉降量和SO_2浓度.结果表明樟树叶氮含量(1.01%~2.37%)和马尾松叶氮含量(0.99%~2.42%)在市区最高,往外明显降低,而在较远农村区域(24 km)又出现回升,反映了农村地区大气输入的氮有所增加;叶硫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16%~0.43%和0.18%~0.32%,均呈现在市区最高,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在距市区最远处(30~36 km)达到最低值,表明市区的生产生活向大气输入了较高的硫.各区域土壤氮、硫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将樟树、松树叶氮、硫含量分别与大气氮沉降量和SO_2浓度(由苔藓氮、硫值计算)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樟树、松树叶氮含量与大气氮沉降量以及樟树、松树叶硫含量与大气SO_2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维管束植物樟树与马尾松叶组织氮、硫含量的变化特征能同时很好地指示贵阳区域大气氮、硫沉降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