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281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特定岸坡生态系统去除水源中微量有机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义锋  吕锡武 《环境科学》2009,30(10):2924-2929
水源地长期污染严重,微量有机物检出率增加,水质安全性下降,以及岸坡传统硬质化护砌导致生态恶化,为此提出以新型环保材料生态混凝土构建特定岸坡生态系统改善水源水质的研究方法.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停留时间为6 d时,水中阿特拉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去除率分别为70.5%、57.7%、72.4%、62.4%和45.1%,水样有机物图谱峰数与黄浦江原水相比减少23个,峰总面积降低36.8%;相同条件下对照水库(岸坡硬质护砌),5种微量有机物的去除率仅为40.2%、42.9%、54.8%、52.0%和16.2%.以生态混凝土为载体构建的水源地特定岸坡生态系统在微生物和绿色植物等多因素协同作用下,使水中微量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对改善水源水质和生态修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2.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被赋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农村饮用水源地作为农村水资源的源头,加大开发力度具有特定的必要性,但水源地的开发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做好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工作也就成为了确保水源地水质量乃至于当地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就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开发建设现状来看,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即城周水质净化景观维护区,渝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区、秦巴山区水源涵养区和渝东南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区。对于饮用水源地水生态的修复,需要根据不同的区域从不同的方位进行修复,修复模式主要包括水源涵养保护、污染的综合防治以及对生态景观的保护。本文即浅谈重庆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43.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关系到环境安全。本文针对产芝水库水环境现状和水质污染的潜在因素,提出了加强水源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44.
实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维护居民的用水安全,而且提供了水质监测管理数据上的保障,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努力实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系统,以便更好地服务大众。本文从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系统的概述、如何设计与实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系统两个方面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45.
黑龙江省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用水的安全与否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黑龙江饮用水水源地的基本情况、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为改善全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障人民饮水安全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6.
中国水源地保护与城镇发展矛盾较为突出。在现有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下,仅对排污口控制,不足以保障水源地安全。在污染物排放破坏水源地环境的表象下,水源地城镇的功能布局和建设方式是影响水源地安全的本质原因,而相关的管控措施十分缺乏。低冲击发展模式是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发展模式,它有利于保障水的健康循环,减轻水污染及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是从根本上保护水源地安全的规划途径之一。因此,水源地保护应在全流域视角下,采取低冲击发展模式对建设进行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47.
乌恰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乌恰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现状,对乌恰县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划分。为确保乌恰县饮用水安全,提出了饮用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对策,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环境管理,解决了乌恰县水源长期以来保护区界不清、管理依据不足的状况,为乌恰县饮用水安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8.
生态修复技术在保护水库水源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为改善和保证库区水体水质 ,有必要对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水库水源地进行生态修复。结合水库水源地的自然、社会特点 ,提出对保护区内涧河、入库口门、库区等处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设想 ,使水体水质得到净化 ,进而保证水库供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9.
松花江流域四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对该流域城市河段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现状进行研究,对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市四方台和朱顺屯水源地、齐齐哈尔市嫩江浏园水源地、吉林市第二松花江水源地等四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水质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0.
为了解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及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对该范围内主要河道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质量比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进行了调查,探讨了重金属分布对底栖动物的影响。除Hg采用冷原子吸收法分析外,其他金属都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由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得出重金属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为Cd、Hg、Pb、Cu、Zn,区域整体的生态风险等级为"极微污染"~"中度污染",其中位于江苏、浙江与上海交界处及黄浦江支流的区域生态风险整体较高。Cd和Hg是研究区域生态风险的主导因子。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8种,其中环节动物3种,软体动物4种,节肢动物1种,大部分属于耐污类群。多样性指数H'基本小于1,属于"重污染"水平,其值与Pb、Hg、Zn的质量比成正相关关系,与Cd、Cu的质量比成负相关关系。大型底栖动物不同纲目的密度对沉积物中不同种类的重金属响应不同,多毛纲和瓣鳃纲密度与5种金属质量比都呈负相关关系,寡毛纲(以霍普水丝蚓为代表)密度与Cu、Hg质量比呈正相关关系,腹足纲(以铜锈环棱螺为代表)密度与Cu、Hg、Zn质量比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