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5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污水处理工程--两段式活性污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通常有如下特点(1 )工业废水所占比重较大,甚至超过50 %,致使要处理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污染物负荷变化较大 ;(2)城市财政状况比较紧张,可用于建设污水处理厂的资金有限.两段式活性污泥工艺是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改进,在好氧处理之前采用一个缺氧或厌氧段,用于有机物的水解酸化或生物除磷.两段式工艺有以下优点处理效率高、工程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低,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文以两个工程项目为例,论述了两段式活性污泥工艺的工程设计与实际应用.山东省招远市污水处理厂于1999年7月投入运行,处理后排放水中的污染物指标低于设计值.蓬莱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即将竣工,设计处理能力20000m3 /d,工程总投资约1200万元,远远低于目前国内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2.
碳氮比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6组不同的碳氮比(C/N)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容积比以及脱氮效率的影响.将进水总氮浓度恒定为42mg/L(凯氏氮浓度为40mg/L),以比较出水总氮浓度.结果表明,在一定C/N条件下,通过调整进水流量分配和每一段缺氧区与好氧区容积比可达到高于95%的总氮去除率.同时污泥体积指数也会随着进水流量分配系数的升高而增大.出水总氮浓度主要是由进水流量分配所决定,每一段中缺氧区好氧区的容积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3.
改良倒置A2/O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广泛采用的AO、A2O、倒置A2O等工艺的基础上,为提高脱氮除磷效率,提出改良倒置A2O工艺。并对其工艺的特点、设计和脱氮除磷效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54.
系统考察接种市政消化污泥EGSB反应器的初次启动和二次启动运行情况,以确定在EGSB反应器内接种市政消化污泥时快速形成高活性、稳定颗粒污泥的可行性和EGSB反应器所形成的颗粒污泥长期放置后能重新用于其他EGSB反应器作种泥并快速启动的可行性.接种市政消化污泥EGSB反应器在中温(35℃左右)条件下能够在46 d内快速启动,所形成的颗粒污泥沉淀性良好,产甲烷活性高,菌群丰富.接种市政消化污泥EGSB反应器初次启动宜采用低进水浓度、高有机负荷的方式.在7~15 ℃的低温下放置一段时间的EGSB反应器的快速二次启动是可行的.仅仅经历了7 d,有机负荷率高达24.84 kg COD/m3·d、COD去除率为94.6%.EGSB反应器二次启动宜采用高启动负荷,快速提高负荷的方式.  相似文献   
55.
试验对传统两段式生物反应器(TSBR)进行了改进,二段采用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BMBR);在一段HRT=SRT=2.82~4.23h,二段HRT=6.44~9.66h、SRT→∞,每日空曝气8h的运行条件下,对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后,出水水质稳定,CODc、NH4^ -N和TP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5%、80%和60%以上,膜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6.
周圆  支丽玲  郑凯凯  王燕  李激 《环境工程》2020,38(7):100-108
反硝化过程是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达标排放的重要环节之一,进水碳源、回流比、溶解氧(DO)和搅拌方式等均为影响活性污泥反硝化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太湖流域58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并对水质波动规律、工艺设计及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调研及优化分析,研究了不同条件对活性污泥反硝化速率的影响,探讨了污水处理厂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反硝化脱氮过程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各厂反硝化速率在0~5.18 mg NO3--N/(g VSS·h)时,平均反硝化速率为1.40 mg NO3--N/(g VSS·h),进水碳源浓度较低为各个污水处理厂反硝化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其中外加碳源的种类、投加点位对反硝化脱氮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各厂进水中投加易降解碳源并保持较高的搅拌速率后,发现反硝化潜力为1.16~20.80 mg NO3--N/(g VSS·h),表明改善进水水质并创造较好的反硝化条件,有利于整体反硝化水平的提升。此外,充分的搅拌条件也可增强污泥的反硝化性能。另外,选择合适的内回流比可以有效强化生物反硝化脱氮性能,但内回流中高DO对反硝化影响较大,降低回流DO可以有效提高NO3--N去除量。  相似文献   
57.
金旭东 《环境与发展》2020,(4):107-107,109
本文主要介绍了CAST工艺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和相关特点,在低温条件下的运行成果分析,并且探讨了设计和运行过程当中的各种问题,目的就是为北方CAST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冬季低进水温度的条件下的应用,提供相关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8.
两段式混合滤料渗滤系统处理模拟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段式混合滤料渗滤系统在土壤渗滤系统的基础之上,加强反硝化反应,进而强化脱氮过程。为强化脱氮,整个系统被分成好氧段和厌氧段。混合滤料的使用可有效防止系统堵塞。厌氧段添加的锯末草灰为反硝化反应提供了足够的碳源,因此运行初期厌氧段内NO3--N去除率可达100%。同时铁屑的添加除强化还原环境外还加强了TP的去除效果。采用模拟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运行稳定后,该系统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7.7%、82.6%、81.0%和90.4%。  相似文献   
59.
采用2种生物法/人工湿地工艺(水解酸化/好氧/人工湿地工艺和水解酸化/人工湿地(进水区强化曝气)工艺)处理胜利油田某联合处理站经隔油、混凝处理的采油废水,并运用发光细菌技术研究采油废水在处理过程中的生态毒性削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水解酸化段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 h,好氧段HRT为10 h,人工湿地HRT为2 d的工况下,水解酸化/好氧/人工湿地工艺与水解酸化/人工湿地(进水区强化曝气)工艺的出水水质均能满足COD≤80 mg/L、NH_4~+-N≤15 mg/L的处理要求.发光细菌法试验结果表明,经隔油、混凝处理后的采油废水属高毒性废水,再经水解酸化/人工湿地(进水区强化曝气)工艺处理后生态毒性大幅削减,出水生态毒性降至低毒.  相似文献   
60.
在两点进水的条件下采用A2/O工艺处理化工园区废水厌氧水解出水,分析配水比对A2/O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在最优配水条件下,各类A2/O工艺处理废水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在厌氧段-缺氧段的配水比为30%~70%时,A2/O工艺的处理效果最好。在两点进水条件下的各类A2/O工艺中,倒置A2/O和改良A2/O比常规A2/O工艺具有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