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我们提出海峡西岸港口物流结点的命题。打造海峡西岸港口物流结点,将能够极大拓展福建港口经济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福建与长珠两三角洲及内陆省份城市间的大融合,进一步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何谓港口物流结点?它是指以一港或若干个港为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原石油勘探局开始进入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十几年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今年4月该局共有49支专业化施工队伍、近600名职工在苏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联酋、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伊拉克等9个国家从事石油工程技术、海外油气资源开发、带资工程服务项目等服务,年创产值达6亿多元。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该局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王源源 《环境教育》2016,(Z1):110-112
正(一)在福建省南靖县,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客家土楼。它们因蔚为壮观的建筑规模、巧夺天工的建造艺术和神秘莫测的布局,令世人无不为之惊叹。在数以千计的客家土楼中,其中有一座最令人匪夷所思,因为它竟然建在松软泥泞的沼泽地上。这就是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的和贵楼。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其生态环境保护直接关系着经济区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状及其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扶贫策略,进一步保护好鄱阳湖环境,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成增收致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5.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法,结合遥感和GIS技术,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区)2007年生态系统组成及景观格局特征,以期为海西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海西区主要由森林、草地、农田、水域、湿地、城镇和荒地构成;海西区斑块数量较多,形状简单,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整体比较完整,多样性不高,异质性较低,稳定性较高;森林是海西区的优势景观类型,呈规模化集中分布;草地和农田是海西区重要景观类型,斑块数量最多,分布零散;湿地斑块形状最为规则,表明人类对其进行了良好的保护和利用;城镇和荒地的结构特征最差,表明其稳定性差,受人为干扰强烈;水域的景观特征处于中间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经济与环境协调性关系的分析是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核心。文章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状况,选取了7个经济指标和7个环境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协调性发展指数评价方法,对2006-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研究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成渝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区,根据成渝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特点,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结合研究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态脆弱区分区等数据,采用空间图层叠加法,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未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主要生态屏障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土地覆被和生态足迹为切入点,综合考虑陆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空间格局,从区域层面上对海西区陆域生态系统承载力及其演变趋势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海西经济区总生态承载力增长了165%,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小,由0.52 hm2/人增加到0.53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较高的地市呈现承载力增加的特征,例如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和宁德市,而人均生态承载力较低的地市呈现明显减低的特征,例如厦门市、潮州市和揭阳市。海西经济区人均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较大,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0倍多。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在内陆地区,承载力较小的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现出西部内陆地区高东部沿海地区低的分布格局,并且这个格局在过去10 a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吨标准煤,目前已利用量约2200万吨标准煤,还有约4.4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中原地区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人口、自然资源丰富,自古以来乃为兵、商家必争之地。然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原经济却出现塌陷,中部出现洼地。因此,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关乎中国上亿人的福祉,关乎中部崛起的大局,是统筹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手笔,也是转变中部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构建“中原经济区”,将有利于完善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拓展中国内需增长空间,有利于提高全国人力资源保障能力,有利于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如何来构建中原经济区呢?着力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