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5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591篇
安全科学   385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232篇
综合类   1591篇
基础理论   600篇
污染及防治   118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294篇
灾害及防治   152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资源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钻井工程中井斜给工程带来了一系列危害,井斜规律和防斜降斜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全面分析了影响易斜地层钻孔倾斜的地层因素,主要包括地层倾角、各向异性地层、岩性交替变化地层、断层,并结合湖北某米黄玉矿的勘探实例,分析和验证了易斜地层钻进中客观存在的"车轮效应",即钻头在不均质匀层状地层中钻进时,由于钻头两侧岩石的岩性和抗压强度不同,导致钻头沿地层走向方向偏移,使得钻井轨迹的方位角产生变化。该研究对类似条件的钻井勘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沂蒙山区典型小流域特殊降雨的磷素输出特征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揭示沂蒙山区不同降雨条件下的磷素流失规律,对当地孟良崮小流域2010年13场自然降雨径流量及磷素浓度的动态过程进行实地监测,研究了年内产生有效径流的首场和最大强度2场特殊降雨的径流、磷素输出负荷、初期冲刷效应及径流量同磷素负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场降雨径流中溶解态有机磷(DO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全磷(DP)、颗粒态全磷(PP)和总磷(TP)浓度明显高于最大强度降雨,而其输出负荷分别为最大强度降雨的168%、54%、71%、48%和54%;2场降雨对小流域磷素年输出负荷有重要影响,DOP、DIP、DP、PP和TP的输出总量分别占整个雨季输出的48%、81%、70%、87%和81%,其中DIP占DP流失的77%,PP占TP流失的71%;2场降雨均存在污染物的初期冲刷效应,最大强度降雨的初期冲刷效应较首场降雨强烈;2场降雨的各磷素累积输出负荷同累积径流量之间均呈线性关系,且拟合度较好,但首场降雨各形态磷素直线方程的斜率均大于最大强度降雨.根据气象预报尽量减少在特殊降雨期间翻耕、施肥等农事活动,以及有针对性地建立沟渠、池塘等截污措施减少初期冲刷效应,是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3.
铜陵相思谷尾矿用于处理酸性矿山排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相思谷尾矿是夕卡岩型矿床尾矿的典型代表,以富含碳酸盐为特征.为了考察该尾矿砂在AMD淋滤作用下重金属的迁移行为及用于处理AMD的有效性,研究在自行设计的动态实验柱中填充尾矿砂,在保持进水理化性质不变的条件下对其进行80 d的连续淋滤实验,实验过程中定期检测出水的成分,实验结束后对尾矿砂中元素赋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出水pH值始终维持在7.5以上;Cu、Zn、Fe离子浓度分别保持在0.1、0.4、1 mg.L-1以下;尾矿砂的渗透系数逐渐降低,由初始的0.23 cm.s-1降至实验结束时的0.10 cm.s-1;固体中元素赋存形态分析结果表明,进水Cu2+、Zn2+主要通过2种作用被固定:Fe氢氧化物的吸持和自身沉淀(形成碳酸盐).研究发现铜陵相思谷尾矿具有较强的酸中和潜力,在中和过程中不仅不会产生重金属离子的淋滤迁移,相反会对其产生沉淀和吸附,因此,可以考虑将该尾矿作为AMD处理的有用材料进行废物利用.  相似文献   
104.
王晶  周启星  张倩茹  张颖 《环境科学》2007,28(8):1796-1801
采用浓度梯度污染暴露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e)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石油烃和重金属Cu2+、Cd2+的毒性效应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响应.结果表明,石油烃和Cd2+、Cu2+对沙蚕均具有较强的毒性效应.暴露4 d和10 d后,石油烃LC50分别为440和110 μg·L-1,Cu2+分别为1 150和570 μg·L-1,Cd2+分别为5 090和2 500 μg·L-1,相应的生态毒性大小为:石油烃>Cu2+>Cd2+.在Cd2+、Cu2+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抑制率均低于50%.而在石油烃污染暴露条件下,沙蚕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最高抑制率可达90%以上;而且,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与石油烃的浓度显著相关.可见,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较灵敏地反映出石油烃对沙蚕的污染效应及其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研究地震等灾变性事件对于消费品产业链内价格传递和市场的影响,本文利用从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四川省江油市畜产业链进行实证研究,使用向量纠错模型(VECM)和历史分解图(HDG)分析了价格调整的动态效果和沿产业链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价格的调整关于速度和大小都是不对称的,外生震荡对于该产业链的不同层面产生不同影响,导致价格差益的扩大和价格不完全传递。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灾变事件条件下消费品产业链内价格波及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06.
苯酚对活性污泥活性及微型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苯酚对污泥活性及微型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SBR工艺的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分析苯酚对污泥TTC-ETS活性、INT-ETS活性和微型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TTC-ETS活性较之INT-ETS活性能够更有效表征有机毒害物质苯酚对污泥活性的影响,且随着进水苯酚浓度的增大,苯酚对污泥活性的抑制越明显:进水浓度在50mg·L-1时,苯酚对污泥活性的抑制率为(20.75±10.43)%.进水苯酚浓度为100 mg·L-1时,抑制率为(39.73±26.92)%,且波动较大.在300 mg·L-1进水运行后期,苯酚对污泥活性的抑制率稳定在40%左右;苯酚对活性污泥微型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对不同微型动物类群影响不同:在低浓度苯酚进水条件下,只有单个微型动物类群(有壳变形虫)受到明显的抑制,而当浓度增大至100 mg·L-1和300 mg·L-1时,对多个微型动物类群(固着型纤毛虫、有壳变形虫、匍匐型纤毛虫、肉食性纤毛虫等)产生抑制,对少数类群(鞭毛虫、线虫等)产生促进作用;苯酚影响下的污泥活性与微型动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针棘匣壳虫(Centropyxis aculeata)、多变斜板虫(Plagiocampa mutabilis)等可作为含酚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泥活性低的指示生物,湖累枝虫(Epistylis lacustris)、软波豆虫(Bodo lens)、跳侧滴虫(Pleuromonas jaculans)等可作为污泥活性高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107.
Excessive use of pesticides poses increased risks to non target species including human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lack of proper awareness about the toxic potential of pesticides makes the farmer more vulnerable to pesticide linked toxicities, which could lead to diverse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The toxic potential of a pesticide c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ir ability to induce genetic mutations and cytotoxicity. Hence, determination of genetic mutation and cytotoxicity of each pesticide is unavoidable to legislate health and safety appraisal about pesticides. The objective of current investigation was to determine the genotoxic and cytotoxic potential of Endosulfan(EN) and Lambda-cyhalothrin(LC); individually and in combination.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 assay was utilized to determine cytotoxicity, while two mutant histidine dependent Salmonella strains(TA98, TA100)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mutagenicity of EN and LC.Moreover, mutagenicity assay was conducted with and without S9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etabolic activation on mutagenicity. Even though a dose depend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revertant colonies was detected with EN against both bacterial strains, a highly significant(p 〈 0.05) increase in the mutagenicity was detected in TA98 with S9. In comparison, data obtained from LC revealed less mutagenic potential than EN. Surprisingly,the non-mutagenic individual-concentrations of EN and LC showed dose dependent mutagenicity when combined. Combination of EN and LC synergistically induced mutagenicity both in TA98 and TA100. MTT assay spotlighted comparable dose dependent cytotoxicity effects of both pesticides. Interestingly, the combination of EN and LC produced increased reversion and cytotoxicity at lower doses as compared to each pesticide, concluding that pesticide exposure even at sub-lethal doses can produce cytotoxicity and genetic mutations, which could lead to carcinogenicity.  相似文献   
108.
利用超声波处理含工业废机油的污水,阐述了超声波对裂解含油污水中油分子的作用主要是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在空化作用产生空化泡后,在局部形成瞬间的高温高压并进而产生强烈冲击波使得泡体周围的油分子键断裂,形成自由基,而后随着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在污水表面形成一层大分子薄油膜,达到裂解复杂油分子除油的作用。文章通过实验得到了超声波的作用时间、超声功率和频率(40 kHz和28 kHz)对污水作用后对污水粘度和裂解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功率的增加,污水的粘度下降不断加快,裂解效果先增加后降低,约在70 W左右出现最大值;而在相同功率时间下频率为40 kHz的超声波比28 kHz的超声波作用含油污水后对粘度和裂解效果的影响更大;随着超声时间的增加,污水的粘度和裂解效果将持续下降,但是存在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9.
通过滦河干流滦县水文站径流的长期演变趋势,分析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水文效应及其生态响应。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滦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出现显著的衰减趋势,并引起滦河下游河道系统严重退化、近代滦河三角洲萎缩、下游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等若干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应加强竞争性用水条件下的河流生态水文调控,以改善滦河下游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0.
煤矿酸性矿井水具有强腐蚀性,并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直排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法、微生物法与中和法处理酸性矿井水治理方法,并对目前国内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石灰乳中和法进行了重点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