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分析干旱区河流乌鲁木齐河径流在年内的分配及变化特征,定量辨析气温、降水对径流年内变化的驱动作用,根据流域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对1993-2012年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降水、气温与径流变化的特征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降水、径流的集中期和集中度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径流对降水的时滞效应;运用正积温来拟合温度与径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径流与气候变化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降水和气温直接或间接地对径流产生影响,三者各有其年内变化特征,又存在着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2011年1-12月在新疆科学院设置采样点,采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分析。采样期间细粒子(PM2.5)和粗粒子(PM2.5-10)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0.30~559.00μg/m3和16.70~218.80μg/m3;美国EPA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中由于萘(Nap)、苊烯(Acp)和苊(Acey)的浓度低于检测线未被检出之外,其余13种化合物均被检出。在PM2.5和PM2.5-10中这13种多环芳烃的总浓度范围分别为:1.18~2 504.72 ng/m3和1.14~519.87 ng/m3;采用SPSS软件对颗粒物浓度与气象参数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颗粒物浓度与温度及风速在P0.0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在P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PM2.5-ΣPAHs、PM2.5-10-ΣPAHs浓度与气象参数之间建立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89、0.557。  相似文献   
93.
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区内快速路、主干道和次干道3种典型道路工作日和非工作日每小时的车辆实际行驶工况进行了测试,得到了乌鲁木齐市机动车在实际道路上的行驶工况;并对3种典型道路在不同时期(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不同时段(每小时)的平均速度、加减速度、行驶特征比例以及VS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道路及同一道路不同时段的行驶特征均不相同。因此,用单一的排放因子计算整个城市车队的排放清单尤其是建立时空分布的排放清单时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4.
基于2003年、2004年和2007年3年内共采集的155个气溶胶样品的分析测试,探讨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区气溶胶中可溶性离子的组成及年际变化特征,并对其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可溶性离子平均浓度为2.759μg·m-3,化学组成以NO-3、SO2-4、Ca2+和CO2-3为主,冰川区大气环境呈碱性.可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年际变化特征为2007年2004年2003年,主要离子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单一离子浓度变化不尽相同,其原因主要与沙尘活动的强弱有关.Ca2+、Na+、Mg2+、CO2-3和Cl-主要可能来自陆源矿物,而NO-3和NH+4很大程度上以人为源为主;并且发现,SO2-4和K+可能同时受陆地源与人类活动来源的影响.通过气团轨迹聚类分析得出,冰川区大气主要受来自西南方、西方及西北方3个方向气团的控制,这些气团均经过伊犁河谷或阿拉山口到达冰川区,其中,在距地面2000 m以下高度传输的气团会带来大量的沙尘物质,影响冰川区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95.
胡俊  亢燕铭  陈勇航  刘鑫  李霞  刘琼 《环境科学》2018,39(8):3563-3570
利用2006~2015年美国NASA地球观测系统(EOS)中分辨成像仪MODIS Level 2 10 km分辨率产品MYD04__L2__C006数据,分析乌鲁木齐市存在轻度以上(包括轻度)大气污染状况下的10年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10年平均AOD年内呈单峰分布,AOD从1~4月逐渐增大,4月达全年峰值,为0.37±0.19,10月达到最低值,为0.22±0.20;受春季沙尘天气频发影响,AOD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最大,城区大气污染状况严重,夏季、冬季次之,秋季最小,且乌鲁木齐市区大气污染状况较郊区严重;10年AOD均值为0.293;2006年出现AOD年均最高值为0.33,最低值出现在2008年,为0.24,较2007年单年降幅达23.3%.乌鲁木齐市10年AOD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且低值点与高值点较以往研究均有不同程度增幅,虽然2015年出现减弱势头,乌鲁木齐市近10年的大气污染状况仍较严重,仍需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96.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结合“6·5”环境日,在全局上下开展了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各二级厂处组织三次环保知识抢答赛、黑板报比赛,管理局环境保护讲演比赛,由讲演获奖人员组成巡回讲演团,赴准东基地、乌鲁木齐地调处、独山子等...  相似文献   
97.
乌鲁木齐市PM_(2.5)和PM_(2.5~10)中碳组分季节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1月至12月在乌鲁木齐市区用膜采样法采集了大气PM_(2.5)和PM_(2.5~10)样品,并利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浓度.通过OC与EC的粒径分布特征、比值和相关性的分析,初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碳质气溶胶污染特征,并用OC/EC比值法估算了二次有机碳(SOC)的浓度.结果表明,PM_(2.5)和PM_(2.5~10)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2.8μg/m~3和64.7μg/m~3.PM_(2.5)中OC和EC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3.85μg/m~3和2.38μg/m~3,PM_(2.5~10)中OC和EC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63μg/m~3和0.57μg/m~3.OC和EC四季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季浓度最高.碳组分主要集中于PM_(2.5)中,OC/EC比值范围为3.62~11.21.夏季和秋季的PM_(2.5)和PM_(2.5~10)中OC和EC的相关性较好(R20.65).估算得出的PM_(2.5)和PM_(2.5~10)中SOC的估算浓度为2.31~11.98μg/m~3和0.38~1.49μg/m~3.  相似文献   
98.
为了更好地协调乌鲁木齐城市群内部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2011—2013年乌鲁木齐市、阜康市、五家渠市、昌吉市、石河子市5个城市的API日数据、日气象数据、PM10、SO2、NO2日均浓度值,对比分析大气污染特征,首要污染物及其变化趋势,再结合经济因素、气象因素、城市群内部之间相互影响等讨论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
为研究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大气降水中的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对2017-2019年降水中主要离子浓度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米东区2017-2019年降水的雨量加权pH年均值为7.95,雨量加权平均电导率年均值为16.15 mS·m-1,雨量加权平均总离子浓度为72.75-95.89 μeq·L-1,年均浓度为81....  相似文献   
100.
乌鲁木齐城市环境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阶段乌鲁木齐市环境状况为前提 ,分析城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开展城市环保工作和强化环境管理工作 ,实现“一控双达标”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