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4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963篇
安全科学   1272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440篇
综合类   3246篇
基础理论   398篇
污染及防治   315篇
评价与监测   272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17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515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338篇
  2007年   503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典型天气条件特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3年3月到2014年12月期间西安市大气中0.25~32μm颗粒物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参数、散射消光系数等数据,分析了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分布及典型天气条件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平均数浓度为206.27个/cm3, 99%以上为<1μm的颗粒物数.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夏和春季,分别为267.66、231.31、141.82和135.77个/cm3.四季的数浓度低值均出现在18:00左右,之后数浓度上升,且晚上高于白天,冬季6:00左右达到峰值,夏季的昼夜差最小,秋季最大.春夏秋冬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与散射消光系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56、0.702、0.411、0.377.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在沙尘天气发生前、中、后会升高、下降和再下降,霾天气出现前、后会升高和下降;高温干燥天气下,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相对较低;降雨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作用明显,但降雨后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又很快回升.  相似文献   
992.
作为天然水体中常见的物质,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对土霉素(oxytetracychine,OTC)测定有明显的影响。通过固相萃取和LC-MS-MS方法研究DOM浓度及来源对OTC测定的基本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DOM对OTC的测定影响呈现不稳定的规律;相同浓度但不同来源的DOM存在时,OTC回收率关系为:进口商品DOM<河底土壤DOM<国产商品DOM<沙土DOM≤无DOM。同时,直接用仪器测定单纯的DOM溶液基本不产生OTC的相关信号,这是由于DOM与OTC存在着某种作用关系而导致测定结果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抗生素类污染物的分析检测和数据校正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基于TM影像的乌梁素海叶绿素a浓度反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选取预处理后乌梁素海TM影像的单波段及波段组合与实测叶绿素a浓度进行分析,发现相关性很低。然后,结合乌梁素海的水利条件和自身特点,把湖区分为两个区,发现波段组合(TM1+TM2+TM4)/TM3和TM4/TM3与叶绿素a浓度有较高的相关性。最后,选取误差较低的波段组合(TM1+TM2+TM4)/TM3建立线性模型,实时、快速地反演乌梁素海湖区叶绿素a浓度,与实地情况吻合,为乌梁素海"黄苔"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基质浓度下SBR进水方式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厌氧SBR反应器,分别以配水培养和以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培养的厌氧氨氧化菌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基质浓度下,SBR改进式连续进水方式与一次性进水方式对厌氧氨氧化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处理人工配水时,在中低进水浓度下(NO2--N£400mg/L),与改进式连续进水方式相比,宜采用一次性进水方式运行;在高进水浓度下(NO2--N3400mg/L)改进式连续进水方式比一次性进水方式优势明显,特别是在5h改进式连续进水方式下,平均比污泥脱氮速率增加至39.11mgN/(gVSS·h),相比一次进水方式效率提高40%.当处理进水NO2--N浓度为(300±20)mg/L的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时, 5h改进式连续进水的SBR比污泥脱氮速率最高.由于晚期渗滤液较配水成分复杂,使得厌氧氨氧化菌面临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影响,其厌氧氨氧化的反应速率低于同等基质浓度配水条件下的厌氧氨氧化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选择5种多溴联苯醚同系物(BDE-28、BDE-47、BDE-99、BDE-153和BDE-209)对2种海洋饵料藻(亚心型扁藻和盐生杜氏藻)进行急性毒性试验。96 h半抑制浓度(96 h EC50)计算结果表明,BDE-28 和BDE-47的毒性较高,随溴原子取代数的增加,PBDE同系物对海洋饵料藻的毒性呈下降趋势,5种PBDE同系物对亚心形扁藻、盐生杜氏藻的96 h EC50由小及大依次为:BDE-28(128,75 g/L)、BDE-47(114,120 g/L)、BDE-99(383,572 g/L)、BDE-153(996,1249 g/L)和 BDE-209(2056,1868 g/L)。目前全球近岸海水中PBDEs浓度尚不会对海洋饵料藻产生急性毒性。海洋微藻对同种PBDE同系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96 h EC50相差1~2个数量级),为客观评价PBDEs的海洋生态风险性,应研究PBDEs对更多种类微藻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96.
使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于2013年11月对渤海和北黄海海水中4种常见的挥发性卤代烃(VHCs)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秋季渤海和北黄海表层海水中CHBr2Cl、CHBr3、C2HCl3和C2Cl4的浓度平均值和变化范围分别为7.03(4.23~12.63) pmol/L、19.61(5.99~55.00) pmol/L、20.37(1.68~58.25) pmol/L和41.03(10.84~96.94)pmol/L。受生物生产、人为输入、陆地径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4种VHCs浓度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渤海海域由北向南递减,北黄海海域山东半岛以北、鸭绿江口浓度较低的特点。受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的影响,不同站位VHCs浓度在垂直分布上有较大差异,但最大值均出现在真光层。周日变化研究表明:VHCs在13:00和17:00浓度较大,7:00和21:00浓度较低,说明VHCs生产释放受光照和潮汐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采用Liss和Salter双膜模型估算了CHBr2Cl、CHBr3、C2HCl3和C2Cl4的海-气通量,结果分别为36.28(0.13~109.54)nmol/m2d、85.96(-8.9~308.61)nmol/m2d、191.71(0.10~386.67)nmol/m2d和285.14(0.19~914.85)nmol/m2d,表明在调查期间渤海和北黄海是大气中CHBr2Cl、CHBr3、C2HCl3和C2Cl4的源。  相似文献   
997.
胜任力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差异的个体特征。胜任力模型就是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品质和工作能力的组合。通过胜任力模型,建立一套标杆参照体系,能够明晰目前企业的人员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拔那些能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的员工,也便于企业有针对性地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研发人员能力培训和发展、职业发展路径规划,同时也有利于与绩效考核系统相结合,为考核衡量提供一个共同理解的框架,改变绩效考核系统过于强调考核而不是开发的现状,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14,(9):112-113
<正>美国《呼吸性煤尘规则》开始实施据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网站消息,2014年8月1日,《呼吸性煤尘规则》正式实施,这一法规旨在预防煤矿尘肺病。该规则实施的第一阶段,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将在露天煤矿和井工煤矿,开展为期2年的"消除黑肺——立即行动"活动,进行普法并加强实施的力度。2014年5月1日,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还开展了"降低矿工暴露于呼吸性煤尘浓度,持续提高个人粉尘监测水平"的活动。  相似文献   
999.
安塞油田塞152区块主要开采层位为长2层,产出物特性表现为高含硫,存在于原油开采、生产、集输过程中。从近几年中石油生产发生的H2S腐蚀管线来看,所造成的原油泄漏易造成严重的污染事件,影响十分恶劣。而特别是在原油集输、转接站内的原油外泄事件中,大部分事件都是由于岗位工人的巡回检查漏检、滞后,造成初期泄漏没有及时发现,致使事件扩大,因此高含硫采油区块硫化氢腐蚀管线的防范和控制,各级人员的责任落实,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00.
岳辉  张锋  仇振宁  张养宁 《安全》2014,35(6):42-43
2011年4月27日晚23:20左右某作业区应急二班杏14-015井组水套炉旁原油B管线进口腐蚀发生破裂,随即泄漏天然气遇炉体高温后发生闪燃,将现场泄漏原油全部引燃。杏五转站内检修岗当班员工王某发现情况后,及时关闭了该井组来油管线,并立即通知了应急2班副班长何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