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安全科学   213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645篇
基础理论   152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在对纺织染整企业集聚、环境位置敏感的两个典型区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类似重金属标准和毒性类比、排污治理情况及水体底泥中锑含量的分析、水环境承载力和允许排放浓度计算等技术论证,提出环境敏感地区纺织染整工业锑的排放限值按不同排放情形可分别设定为0.1 mg/L和0.05 mg/L。工程实例表明,采用基于聚合硫酸铁混凝沉淀法的高低浓度废水分质处理技术可满足排放限值要求,且经济成本可接受。  相似文献   
972.
四氯乙烯(PCE)、三氯乙烯(TCE)等氯化溶剂常被看作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针对该类典型污染物,厌氧脱氯渗透性反应墙的应用引起了较多关注。在渗透性反应墙中,微生物消耗地下水中的溶解氧,为后续生物厌氧脱氯提供高还原性环境。树皮填料水解后,同时为好氧微生物消氧气及降解氯化乙烯污染物提供电子,而好氧微生物电子消耗量远高于生物脱氯。研究解释了不同环境下松树皮对好养微生物脱氧作用的维持能力,得到松树皮的耗氧容量为31.2 mg·g~(-1),并证明了不同环境条件会改变反应墙对地下水脱氧反应的速率。  相似文献   
973.
利用生物质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影响小等优点,通过高锰酸钾-硫酸亚铁处理过程对铜绿微囊藻改性,制备了能够高效吸附水中锑(Sb)的铁锰改性藻粉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改性藻粉中存在大量铁锰氧化物颗粒,铁锰的主要存在形式为Fe_2O_3和MnO_2。改性后的复合藻粉对Sb(Ⅲ)的吸附量从3.06 mg·g~(-1)增加到35.30 mg·g~(-1),对Sb(Ⅴ)的吸附量从3.07 mg·g~(-1)增加到4.37 mg·g~(-1),并且改性后的复合藻粉到达吸附平衡的时间更短。Langmuir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Sb在复合藻粉上的吸附行为,Elovich模型对藻粉吸附Sb(Ⅲ)和Sb(Ⅴ)的吸附过程拟合较好(R~2=0.957,0.943),而复合藻粉更适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53,0.961)。Sb(Ⅲ)主要通过氧化和吸附作用被去除,而Sb(Ⅴ)在复合藻粉表面形成表面络合物后被吸附。共存阴离子(SO_4~(2-)、CO_3~(2-)、PO_4~(3-))的存在对复合藻粉吸附Sb(Ⅲ)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共存阴离子浓度越高,对Sb(Ⅴ)的吸附抑制越明显。  相似文献   
974.
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介孔α-FeOOH吸附剂,并探究其对水中Sb(Ⅴ)的去除效果。采用XRD、SEM、ATR-FTIR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溶液pH对Sb(Ⅴ)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Sb(Ⅴ)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表征结果显示:介孔α-FeOOH具有棒状结构,长度大约为50~100 nm,最可几孔径为20 nm,比表面积为137.6 m2/g。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Sb(Ⅴ)质量浓度为10 mg/L、pH为7、介孔α-FeOOH投加量为0.25 g/L、吸附时间为2 h、吸附温度为25 ℃时,Sb(Ⅴ)去除率可达100%;pH为4~7时,Sb(Ⅴ)去除率受pH的影响较弱;Sb(Ⅴ)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975.
选择受锑矿开采活动影响较严重的都柳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丰水期和枯水期干支流河水及悬浮颗粒物样品,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和样品分析获取数据,探明不同地质背景条件下流域水体中锑(Sb)的时空分布及迁移转化,揭示Sb的形态与净化机制.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区弱碱和氧化性水环境有助于矿渣中辉锑矿溶解;流域水体锑含量介于0.00~ 86.30 μg·L-1(丰水期)和5.10~487.26μg·L-1(枯水期),丰水期稀释作用较强,含量较低;由于辉锑矿(Sb2S3)氧化分解释放Sb和SO42-,二者含量显著正相关;干流水体溶解态锑主要以迁移性较强的SbO3-存在,沿流向含量降低,并受污染支流及水库影响;水体悬浮颗粒物对溶解态锑具有一定的吸附净化作用,溶解态和颗粒态锑比值介于28~1180;稀释作用是水体锑含量降低的主要净化机制,同时在水利枢纽的调控作用下,出境断面锑含量可降至5.34 μg·L-1(丰水期)和9.75μg·L-1(枯水期).治理流域内受污染支流,并借助稀释作用和梯级水利枢纽调节功能,能够有效降低水体锑含量及输送通量,预防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976.
王勇  杨军  刘严萍 《灾害学》2020,(4):108-112
DInSAR技术可快速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形变信息,融合精密水准测量数据获得更为精确的形变,有助于其在城市地面沉降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的应用。以天津市蓟州区五名山为例,研究融合DInSAR与精密水准测量的滑坡体形变监测。利用二轨DInSAR技术,获取了天津市蓟州区五名山近两年的DInSAR形变,通过与精密水准测量相比较,构建基于精密水准测量的InSAR形变校正模型构建,对校正模型进行了验证,获得了蓟州区北部山区校正的DInSAR形变。研究结果表明:与精密水准测量相比较,校正前后的DInSAR形变,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69 mm和2.64 mm,校正模型可改善DInSAR形变。由于矿山开采,蓟州区北部山区2017-2018年的垂直形变达到38 mm,形变较大地区集中在采矿区的周边及山区。  相似文献   
977.
五氯酚(PCP)对鸡肝癌细胞(LMH)毒性效应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用于灭钉螺、木材防腐、除草剂等方面,由于PCP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本文以鸡肝癌细胞系(chicken hepatoma cells,LMH)为受试对象,探讨了PCP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MTT结果显示LMH细胞经不同浓度PCP暴露后,呈现出先促进细胞增殖后抑制的J-型曲线,PCP对LMH细胞24 h的半数效应浓度(24 h-EC50)为427.52μmol·L~(-1)。LMH细胞在1.56、6.25、25、100μmol·L~(-1)PCP染毒条件下可增加细胞EROD、MROD、PROD和BFC活性,并可使CYP1A、1B、1C、2H及3A家族基因mRNA表达水平升高。LMH细胞在0.4~100μmol·L~(-1)PCP染毒下可显著降低硫酸基转移酶(SULT1B1和SULT 1C1)基因mRNA水平。此外,LMH细胞在6.25、25、100μmol·L~(-1)PCP染毒下可引起细胞内ROS升高,同时PCP(1.56~100μmol·L~(-1))可显著增加细胞内MDA含量和降低GSH/GSSH比值。这些结果表明细胞色素P450(CYP450)基因及酶活性的变化、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及GSH/GSSH可作为评价LMH细胞PCP毒性效应的敏感性生物标志物。此研究在细胞水平上利用多个评价指标研究PCP对细胞的毒性效应,为PCP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8.
老化是影响土壤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的重要因素。为了解老化对土壤Sb形态和毒性的影响,结合化学分析和生物测试,以模式生物跳虫(Folsomia candid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北京潮土中外源Sb(Ⅲ)分别老化7 d、60 d后价态、水溶态和急性/慢性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化仅7 d后,土壤较低浓度的Sb主要以Sb(Ⅴ)存在,而浓度较高(1 600、2 400、4 800 mg·kg-1)时Sb(Ⅴ)分别仅占47.4%、27.5%和2.2%,但老化长达60 d后,浓度最高(4 800 mg·kg-1)的土壤中Sb(Ⅴ)的比重上升到38.1%,其他浓度处理的土壤中,均以Sb(Ⅴ)为主。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水溶态Sb含量占总Sb的比例显著降低。与土壤老化过程中毒性较大的Sb(Ⅲ)向毒性较小的Sb(Ⅴ)转化与水溶态Sb含量下降相一致,Sb对跳虫的毒性随老化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弱:7 d老化后土壤Sb对跳虫急性存活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 105 mg·kg-1,对跳虫慢性存活的LC50为683 mg·kg-1,对跳虫繁殖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307 mg·kg-1;老化60 d后土壤Sb对跳虫急性存活、慢性存活的LC50均大于设置的最高浓度,对跳虫繁殖的EC50为1 419 mg·kg-1。因此,对于Sb这种变价金属而言,当进行土壤Sb生态毒性评价时,为避免高估其生态风险,考虑老化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79.
2009年2月16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第五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李万疆主持会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武警等21个单位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出席了会议,国务院应急办副主任郭晓光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980.
研究了土壤原样及其去锰氧化物、去铁氧化物、去有机质和去水溶性有机质(DOM)土壤样品对五氯酚(PCP)的吸附规律,分析了土壤及其主要化学组分对PCP的吸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可较好地描述PCP在各土壤样品上的热力学吸附过程.PCP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与自身性质和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有机质和铁氧化物对PCP的吸附起到促进作用,而锰氧化物和DOM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PCP的吸附.通过Langmuir方程得到的拟合结果,可判断PCP在各土壤样品上的最大吸附量为去锰氧化物土壤样品>去铁氧化物土壤样品>去DOM土壤样品>土壤原样>去有机质土壤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