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土地细碎化也是对产权的细碎化,即将一束产权分割成多束产权。在集体生产的相互作用下,细碎化土地产权在地理空间上呈分离与交叉的排列形式与农户决策和生产管理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结构。通过SPSS 17.0对乌村的经验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细碎化土地产权增加了集体协商成本和监督管理成本,也增加了农户的信息成本。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细碎化土地产权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过程,文章通过对乌村的访谈案例对这些实证结果进行了讨论,发现:①细碎化土地产权造成集体在灌溉系统的投资过程中协商成本高昂,以至土地质量难以得到改良;②农户因细碎化土地产权产生额外的保护和监督费用,使农户对土地产权的使用效率降低;③细碎化土地产权增加了农户的信息成本,造成部分农户种植决策的困难,但生产经验丰富的老农户能够克服细碎化土地产权产生的信息成本,Sen早年提出的土地规模与生产效率的逆向关系只适合农村的部分群体。细碎化土地产权对农业生产过程产生了负面作用。有学者认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应实行土地私有化模式,实现规模化经营,虽然私有化对于提高土地经济绩效和土地的流转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显然没有意识到细碎化土地产权的独特属性会降低私有化的经济意义。国家解决这一困境首先应改变细碎化土地产权的结构,实现单个农户产权的局部集中。细碎化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不仅可以实现农户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同时也为提高整个村庄集体土地产出、土地市场价值和解决土地流转困境提供一个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2.
樊纲 《绿叶》2010,(Z1):96-100
现在我们面临很多腐败问题,这与经济转轨有密切联系,是因为没有把公权力私有化,而不是因为搞了市场经济。现在有人想再回到政府大包大揽的计划体制,这实际上是在走老路,最终的结果一定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中国还没有建成市场经济,现体制中还有许多由于旧体制没有改革造成的效率损失。中国的改革远没有结束,通过缩减政府支出、深化产权改革、推进金融国际化,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增长源泉。  相似文献   
153.
农地资源不同价值属性的产权结构设计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是农业的基础、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农地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属性、生态价值属性和社会价值属性,而社会价值属性包括社会保障功能价值、社会稳定功能价值及其他社会功能价值。本文针对农地资源不同的价值属性进行了产权结构设计,经济价值属性对应于农地农用产权,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对应的是农地发展权,其他的价值属性构成了农地的公共产权。通过建立农地资源不同形态的价值属性与产权、价格之间的关系框架,为农地产权价格的衡量提供了依据。江都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农地发展权价格和公共产权价格在农地完全价格中的比重高达81.85%,其中,发展权价格的比重最大,达到63.02%,是农用产权价格的3.47倍;而公共产权价格的比重也达到18.83%,高出农用产权价格4%。在征地过程中如果考虑农地发展权和公共产权,并将其权益分配给农民,那么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可以增加4倍多。  相似文献   
154.
旅游景区管理模式选择研究——基于景区资源产权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景区资源管理的责任是“保护”和“展示”辅之以“利用”,清晰界定各产权权能的主体以及各主体的责、权、利,有利于管理责任的实现,也有利于克服目前景区管理的无序状态。强调在进行各主体的权、利界定时应建立各主体配套的责任机制的重要性。景区资源的产权主要是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等。根据景区资源与旅游活动的特征,进一步提出了有助于管理责任实现的“基础管理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主张,进一步完善了景区产权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