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8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1368篇
安全科学   484篇
废物处理   133篇
环保管理   130篇
综合类   2450篇
基础理论   424篇
污染及防治   669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超声波/H2O2/CuO协同氧化降解苯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uO为催化剂,利用超声波(US)、H2O2及US/H2O2降解苯酚模拟废水,考察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O催化作用明显;H2O2投加量的增加对降解反应先促进后抑制;溶液pH值先升高后降低,当溶液初始pH值为5.50时,苯酚的降解效果最好.在溶液初始pH值为5.50,CuO加入量为1mg/mL,H2O2投加量为40mmol/L时,US/H2O2/CuO降解苯酚的速率常数(k)为3.04(10-2min-1,明显大于US、US/H2O2、H2O2/CuO处理下的k值(5.25(10-4,2.31(10-3,2.31(10-2min-1),降解过程均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992.
IPF-PACl混凝动力学研究:形态组成的重要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基于浊度脉动测定的混凝监测技术结合经改进的传统混凝烧杯试验方法 ,对具有不同形态组成的聚合铝 (PACl)产品的混凝性能进行了细致地研究 .结果表明 :聚合铝不同形态在混凝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混凝反应途径随预制后产品形态分布的不同而得到改变 .其中 ,A1b 是起电中和作用的主要形态 .PACl中A1b 的含量越高 ,其电中和能力越强 ,因此大大增加了颗粒间的碰撞效率 .然而 ,PAC2 5则表现出更为优越的混凝性能 ,在于其中A1c 含量的不同而引发“静电簇”混凝效应 ,导致混凝的快速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93.
改性玉米秸秆对水溶液中硝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将玉米秸秆资源化,成为一种能够有效去除水及废水中硝酸根的吸附剂,将玉米秸秆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阴离子交换剂.重点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对硝酸根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改性玉米秸秆对硝酸根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模式和Freundlich等温模式.在20℃和40℃条件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0.8407 mg·g-1和72.7273 mg·g-1.吸附过程放热,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改性玉米秸秆对硝酸根的吸附为快速吸附过程,3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改性玉米秸秆对不同初始浓度硝酸根的吸附过程均为一级反应,吸附过程受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同时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玉米秸秆是一种良好的硝酸根吸附剂.  相似文献   
994.
聚偏氟乙烯共混改性膜对Cu2+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热诱导聚合和相转移技术,制备了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改性膜,采用XPS、XRD、SEM和FTIR表征了PVDF改性膜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水溶液中Cu2 的吸附性能,研究了PVDF共混改性膜对Cu2 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的平均吸附能为8~16 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参数△G0<0、△H0>0、△S0>0,证实了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PVDF共混改性膜经吸附/脱附4次循环后,对模拟废水中Cu2 和城市污水中Cu2 的吸附量分别大于0.025 mg/cm2和0.015 mg/cm2,脱附率超过95%.PVDF共混改性膜具有优良的吸附/脱附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高铵氮废水生物硝化过程抑制现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宗升  冯娟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8):1238-1244
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硝化反应中氨氧化和亚硝酸氧化的抑制动力学,发现了氨氧化过程的多态现象.当自由氨浓度小于10mg·L-1时,氨氧化菌不会受到抑制,为氨氧化菌的第一个稳态阶段;当自由氨浓度大于10mg·L-1、小于50mg·L-1时,氨氧化菌受到抑制,为第一过渡阶段;当自由氨浓度大于50 mg·L-1、小于175mg·L-1时,氨氧化菌同样不受抑制,为氨氧化菌的第二稳态阶段;当自由氨浓度约大于175mg·L-1时,氨氧化再次受到抑制,直到自由氨浓度达到约750 mg·L-1,氨氧化反应才趋于停止.对于亚硝酸氧化菌,自由氨浓度1 mg·L-1为其受抑制的下限,50mg·L-1时亚硝酸氧化反应完全停止.Haldane抑制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氨氧化的铵氮或自由氨基质抑制动力学过程.亚硝酸氧化的铵氮抑制过程也可较好地用Haldane抑制动力学来描述.  相似文献   
996.
997.
壳聚糖对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亮  高亮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3):140-142,145
通过壳聚糖吸附酸性染料普拉蓝RAWL和阳离子蓝染料X-GRRL的试验,研究了壳聚糖对这两种水溶性染料吸附的动力学行为,包括吸附速率K和颗粒内有效扩散系数Di′,同时通过对吸附焓△H的试验计算,初步分析了它们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998.
文章在气相连续流动装置中对紫外光分解甲醇进行了研究。实验了反应气的空速、光照时间、反应温度对光解甲醇蒸汽转化率的影响,以及添加水蒸汽和改变甲醇蒸汽浓度对光解甲醇脱氢产量的影响。研究了反应的动力学得到了该光解反应为零级反应,求出了该反应活化能为17.16 kJ/mol,并讨论了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999.
文章阐述了废物处理处置企业也要进行清洁生产,废物处理处置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推行清洁生产,发挥提高废物处理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最终排放质量,对废物产生源施加影响和控制,为推行清洁生产提供信息反馈和决策支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硫/石灰石滤柱的自养反硝化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花  王志石 《环境化学》1994,13(5):439-447
本文对用硫作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由脱氮硫杆菌进行的自养反硝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盐在滤料表面生物膜中的扩散过程对硫/石灰石滤柱的反硝化动力学影响很大。若扩散速率慢,硝酸盐只能穿过生物膜的一部分,则滤柱的反硝化速率遵循1/2级反应动力学;若扩散速率快,硝酸盐能穿过整个生物膜,则滤柱的反硝化速率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