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34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36篇
综合类   620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359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规模养猪是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方式,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如果养猪场产生的大量粪尿得不到妥善处置和充分利用,将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危害。猪粪尿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生物质能,以猪粪尿厌氧发酵为纽带,充分利用沼液和沼渣作为发展种植业和渔业的肥料或饲料,形成“农林渔牧”生态农业体系,不仅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剖析了小、中、大3类猪场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发展生态农业的规律、生产模式、系统结构及其效果。结果表明,为了促进规模养猪健康发展,形成“农林渔牧”生态农业体系,养猪专业户必须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政府要加强猪场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促进猪粪尿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2.
《绿色视野》2010,(7):33-36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规模逐年扩大、数量逐年增多,环境污染的新账、老账正在叠加,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诉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已处于"环境问题凸显期"。环境执法作为维护环  相似文献   
123.
信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相互作用又有机统一.信息产业对可持续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主要表现为:信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可以减少人物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可以通过非物质化降低能耗和物耗,等等.同时,信息产业因其固有的特殊性,又表现出与可持续发展不协调的方面,如信息安全与信息污染、电子产品中有毒元素的应用、电磁辐射及对人体的影响等.文章最后提出,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并以信息产业推动其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环境利用和管理水平,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4.
中国人口结构对碳排放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结构角度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碳排放量的人口因素,有的放矢地制定碳减排政策,应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7年碳排放量、人口总数、人口的城市化率、老龄化率和反映人口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等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多元回归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我国人口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1995-2007年间,人口结构中的人口城市化率、人口的消费结构、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对碳排放量均存在正向影响,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在模型中却表现为负效应;②相对于人口规模,人口的结构特征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人口的城市化率对碳排放量的正向影响最大,说明中国的碳排放量与城市化的进程存在着密切关系;③人口的老龄化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具有负效应,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长期碳排放有抑制作用,所以在未来实现碳减排会逐渐成为可能.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探讨了未来我国的碳减排策略,以期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因素对我国碳排放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影响养老保障需求重要因素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动,为了揭示养老保障需求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间的依赖关系,本文首先运用微分代数方程理论诠释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养老保障需求的作用机理;然后在离散状态下,分别构建人口年龄结构测算模型、人均养老保障需求测算模型和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因素的养老保障需求测算模型;结合陕西省相关数据资料,对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障潜在需求、预期需求和期望需求进行现实模拟。研究发现,2009-2050年,陕西省城镇养老保障需求将增长670.15%,年均递增5.11%;农村养老保障需求由2009年的493.85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1 298.63亿元,后下降至2050年的945.35亿元。为了满足陕西省养老保障需求,本文建议当前养老保障基金支出应等于期望需求,养老保障基金积累应等于预期需求,参考潜在需求数据进行未来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26.
基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人口空间分布预测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规划为框架,在分析国家主体功能区下人口空间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和最新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综合考虑分析了城市化率、总和生育率、死亡率、人口迁入率以及迁出率等影响因素,然后设定不同情景下的各种可能组合,预测出我国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优先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的人口空间分布。计算结果表明:2050年,优先开发区的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人口将分别达到183.57、151.68和144.03百万人;重点开发区的哈长地区、海峡西岸、北部湾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成渝地区、关中-天水地区、中原经济区、江淮地区人口将分别达到34.526、117.028、12.147、58.896、65.560、25.075、32.372和21.613百万人。最后针对不同主体功能区提出了我国人口空间布局的战略选择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7.
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从消费压力人口视角探讨碳排放问题,有利于正确判断和把握气候变化压力的人文因素,以及人口与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通过对STIRPAT模型的扩展,应用岭回归方法计量分析人口、消费及技术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我国1980至2007年碳排放情况的统计实证结果表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中国国情有较高的解释力.居民消费水平、人口城市化率、人口规模三个因素对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影响明显;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口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已高于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力,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模式等人文因素的变化有可能成为我国碳排放的新的增长点;技术进步因素在此模型中对我国该阶段碳排放的解释力有限,表明我国未来通过技术进步减缓碳排放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8.
公共汽车(又称为公交车、公汽或巴士,其中“公交”是公共交通的简称)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线,有或者无固定班次时刻,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和地域的不断扩展,对公共交通的需求相应快速增长。公共汽车作为最为普遍的一种大众运输工具,其安全问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9.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