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1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562篇
安全科学   143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17篇
综合类   1906篇
基础理论   430篇
污染及防治   323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139篇
灾害及防治   7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6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应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的原理.提出了潜流湿地系统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对湿地选址、填料的应用、水生植物的栽种等实地应用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2.
导流明沟人工湿地治理橡胶废水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人工湿地原理,采用明沟导流治理橡胶生产废水,其工程投资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易于管理,去除率高,处理后废水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3.
锌镉还原法的海水硝酸盐浓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海洋调查规范》(1991)中锌镉还原法 ,用三对基体来配制NO3 -标准溶液 :NaCl水 (31gNaCl加纯水至 1L)与无氮东海海水ECS、《海洋调查规范》(1991)人工海水SAS(NaCl水加MgSO4)与ECS和Strick land Parsons(1972 )人工海水SP72 (SAS加NaHCO3 )与ECS。经测定 ,且忽略标准曲线方程的截距 ,纯水与ECS的NO3 -还原率比为 0 .2 6 6 ,NaCl水与ECS的比为 0 .70 6 ,SAS与ECS的比为 0 .90 1,而SP72与ECS的比则为1.0 0 9。显然 ,用ECS和等价的SP72定出的值最接近天然海水中NO3 -的浓度。由《海洋调查规范》(1991)SAS定出的浓度须乘上 0 .90 1~ 0 .95 6后才接近海水中NO3 -浓度。  相似文献   
64.
人工湿地植物的作用和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阐述了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和选取植物应注意的一些原则.在人工湿地中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去除污染物质,而且还具有生态美学和经济价值;选择植物应考虑植物的适应性,净化能力,耐污能力,经济和观赏价值以及物种间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65.
人工生物浮岛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改善浮岛性能,减少有机高分子材料所造成的"白色污染",有必要研制开发新型浮岛载体-轻质高效微生物载体.从国内外浮岛的研究现状看,目前在工程实例中广泛采用的是有机高分子材料载体,无机材料的浮岛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在对几种典型无机材料-轻质滤料的物理特性、成分、化学稳定性、价格、来源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可知,用无机材料制作有机浮岛载体的替代品是可行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6.
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本文简述了污水处理方法的概况,全面论述了人工湿地系统这一处理污水新模式的发展、工艺、基本原理。提出了设计的一般过程,结合实例说明了该系统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以及良好效果。通过总结该系统的一般特征,展示了该系统在处理污水处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利用人工食物链处理缫丝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内,缫丝废水经过30小时的人工食物链处理后,COD_(cr),的平均值为25.06mg/l,去除率为84.7%;BOD_5的平均值为4.97mg/l,去除率为93.1%;PO_4~(3-)的平均值为0.07mg/l,去除率为97.2%;DO 以零升至3.2mg/l;嗅阈值为零.但NH_3—N 无去除效果,当停留时间延长至48小时,出处经砂柱过滤时,废水出水的COD_(Mn)为2.71mg/l,BOD_5未测出,已达地面排放标准.试验用的鱼为罗非鱼,经两个月的试验放养后,增重两倍多,成活率为100%,从试验结果可见,人工食物链处理无毒,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是一条比较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8.
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水文学计算等,研究的空间尺度则为坡面与流域相接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为变动源区产流机制;②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主要受饱和地表径流、亚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控制;③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④优先流在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位于黄河上游流段的乌海市,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且有恶性循环之势。为了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防治,追究植被破坏的原因,尽早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问题  相似文献   
70.
德国城市建筑环境大面积植被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安 《环境保护》2003,(10):60-64
“城市建筑环境大面积植被化”工程,运用生态学观念和城市生态工程原理,通过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应用技术和工艺措施;通过城市设计,将开发出来的生态技术及措施运用到相应的城市项目中,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控制城市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重新恢复或再造生态良好的城市生存空间。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这是生物科学与建筑科学结合的产物,也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场“生物学一建筑学”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