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安全科学   298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487篇
综合类   1433篇
基础理论   260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110篇
社会与环境   102篇
灾害及防治   1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为探究半干旱区地表水化学特征及物质来源,以白洋淀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Piper三线图和Gibbs水岩模型,对地表水的主要离子组成特征及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地表水pH为7.56~8.23时,呈弱碱性,且溶解性总固体(TDS,100~650 mg/L)在流域的不同空间区域表现为淀区 > 下游 > 上游。白洋淀流域地表水阳离子以Na+和Ca2+为主,离子总量占比76.60%;阴离子以HCO3-为主,约占阴离子总量61.52%。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上游水体)和HCO3·SO4·Cl-Na·Ca型(下游河流和淀区)。白洋淀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作用的双重控制;自然作用下,白洋淀流域地表水中的离子来源于岩石风化(碳酸盐岩及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同时受到蒸发-结晶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生态系统质量与服务现状及变化特征,有助于准确了解流域生态系统状况与趋势,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高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相对生物量密度与相对植被覆盖度指数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粮食生产)评估模型,评估2000—2015年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及服务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长江流域森林、灌丛以及草地生态系统质量提升显著,56.56%的森林、45.65%的灌丛以及19.26%的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②研究期间,长江流域粮食生产、洪水调蓄、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粮食生产能力增加13.7%,洪水调蓄功能提升10.1%,土壤保持服务提高19.5%,防风固沙总量增加30.0%.③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不高,处于低与差质量等级的生态系统面积比例在25%~35%之间;受不同类型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与服务均存在局部退化现象.研究显示,在生态质量与服务评估的基础上,分区域、分类型实施不同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途径,是今后长江流域加强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对气象水文序列进行一致性分析,划分基准期(1961—1979年)和影响期(① 1980—1989年、② 1990—1999年、③ 2000—2016年),利用基准期校准的可变下渗容量(VIC)模型,采用步进式方法,探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伊逊河流域径流变化的波动影响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近56年年均气温显著升高,年降水量无明显变化趋势,流域年径流量下降趋势明显,季节尺度上流域非汛期降水量增加显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均会对径流产生显著影响且作用机理复杂,步进式方法对影响机理的研究较传统方法更能体现其变化过程;在降水丰沛的影响 ② 期,冬季降水量增加会显著增加流域径流量,而在降水略少的影响 ① 期和 ③ 期,蒸发量增加以及土壤含水量降低使得流域径流减少;人类活动耗水在影响 ① 期和 ③ 期引起流域径流减少并且影响作用逐渐增强,影响 ② 期由于城镇化和耕地扩张使得流域产流能力增强导致径流增加。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机制,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及最大日流量变化影响的定量识别问题,以华南湿润区武江流域为例,分别采用HIMS(Hydro-Informatic Modeling System)模型和敏感性系数法,从日和年尺度定量模拟和评估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最大日流量和径流变化的影响过程及贡献率。结果表明:HIMS模型在武江流域适用性良好,日尺度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西效率系数分别为0.85和0.77,水量平衡误差绝对值分别为3.1%和3.3%;两种方法均表明气候变化是引起流域年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导致了流域径流量的减少,但贡献率较小。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了流域年最大日流量的增加,气候变化对年最大日流量增加的贡献率为94%,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则为6%。相较于年均径流量,气候变化对年最大日流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无线电引信识别欺骗式干扰的能力。方法根据炮弹弹体自旋的特点,使得采用连续波线极化天线的无线电引信所收到的干扰信号呈现出有别于地面回波的周期性幅度调制特征,通过对此特征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后进行识别,可以作为无线电引信是否受到欺骗式干扰的判断依据。结果通过仿真和试验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表明该识别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连续波无线电引信的识别欺骗式干扰的能力。结论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检测旋转调制的对地旋转弹无线电引信欺骗干扰识别的方法可以对干扰信号特征进行识别,算法处理时间短,能够作为引信是否受到干扰的一种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滤纸法测定悬浮物时,水样的酸碱度,取样量的多少对悬浮物测定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对于偏酸,偏碱的水样用酸碱中和后再过滤即可消除影响,取样量应根据悬浮物的不同而定。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COD在线分析仪和实验室比对结果人为差异的原因是样品不均匀,在线分析仪取样装置滤过,取样层面和采样方式以及沉淀消除的方法不同造成的.提出应在相同的地点、层面和同一容器取样,用相同沉淀消除方法去除样品中氯离子干扰,保证两方法比对中使用水样的一致均匀,使测试结果正确可信.  相似文献   
18.
用ICP──AES法获得Ag、Al、Ba、Cr、Fe、Mg、Ni、Ph筹8个元素对As189.042×2nm分析线的干扰图,并测定了干扰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As含量100倍的Ag、Ba、Fe、Mg、Ni、Ph对As分拆线几乎没有影响,而浓度为As含量100倍的Al和Cr对As分析线有一定的干扰.提出了校正和消除Al、Cr干扰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过氧化氢对化学耗氧量测定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含有机物的样品中,化学耗氧量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提出了计算机学耗氧量的修正公式和避免过氧化氢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动力学光度法,在不经分离的条件下,采用比均定中变换同时测定水样中BrO-3与IO-3,优化了试验条件,试验了不同干扰离子对测定的影响.BrO-3与IO-3在0.10 mg/L~3.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1 mg/L与0.02 mg/L,RSD分别为2.8%与2.0%,回收率为97.2%~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