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72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421篇
基础理论   177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左氧氟沙星作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生产该药品所产生的废水为抗生素废水,是一种高色度、有毒难降解的有机废水。通过SBR试验,分析有机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情况,旨在研究其生化处理影响因子,并由此提出处理该类废水所应注意的工艺条件和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52.
利用填埋层内生物代谢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目前国内卫生填埋场运行中存在的渗滤液问题 ,分析了不同填埋结构中生物代谢环境和主要污染物的代谢途径 ,探讨了不同填埋结构中利用渗滤液回灌来控制渗滤液污染的“生物反应器型”填埋技术。  相似文献   
53.
白腐菌对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途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白腐菌(White rot fungi)是目前所发现的对芳香族化合物有很强降解能力的一类微生物。本文探讨了降解芳香族化合物的白腐菌种及其代谢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分析了对不同化合物的不同代谢途径,同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滇池水中细菌和古菌氮代谢功能基因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谢在滇池水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和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真核生物参与氮素转化,原核生物作为氮素循环的主要驱动者,在氮素生物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更不容忽视.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监测滇池草海和外海区域13个点位,分析滇池水中原核生物氮循环功能关键基因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滇池水中细菌35门, 427属,主要以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门类;古菌14门, 61属,主要以广古菌门为优势门类;β多样性指数显示滇池整体细菌丰富度指数高于古菌,草海细菌多样性指数高于外海.PICRUSt功能解析表明细菌和古菌具有功能上的丰富性,细菌中有35个参与氮代谢的KO通路,涉及氮异化硝酸盐还原基因nirB、一氧化氮还原酶基因norB和硝酸还原酶基因nasK等关键基因;古菌中有23个参与氮代谢的KO通路,涉及固氮酶基因nifH、nifK和nifD,古菌固氮酶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其它氮代谢基因,草海中古菌氮代谢能力整体高于外海,滇池水中古菌比细菌固氮潜能更大.本研究从原核生物氮循环中功能基因的角度,探讨滇池不同区域水中细菌和古菌氮循环差异,为进一步揭示氮循环机制,解决氮素污染引起的富营养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5.
分层型水库藻类垂向演替的水质与细菌种群调控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浮游藻类和细菌是水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源水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藻类的空间演替与水体细菌种群代谢和结构演变关系密切.因此,本文以李家河水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水库水质指标基础上,采用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和Biolog技术,研究水库藻类暴发期,浮游藻类和细菌群落结构垂向演替特征及其与水质的偶联关系.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在8月处于热分层期,水体pH、DO和NH~+_4-N随深度变化均逐渐降低(P0.001).藻密度和Chla呈现同步变化趋势(P0.001),表层最大分别为3 364.33×10~4 cells·L~(-1)和7.03μg·L~(-1).藻类群落结构在水深0 m和3 m处以微囊藻为主,而在水深6 m处,小环藻取代微囊藻成为最优藻属,相对丰度达57.28%.Biolog结果表明,微囊藻的暴发对细菌代谢活性及其相对丰度产生较大影响,但细菌种群代谢活性多样性变化不显著.高通量测序共发现1 420个OTUs,隶属于10个细菌门类,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不同水层均为最优门类,其相对丰度之和达50%以上;绿菌门(Chlorobi)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相对丰度随着水深增加发生显著变化,均在6 m深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29%和6.78%,且与水层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与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热图(Heat map)指纹图谱表明,李家河水库的细菌群落结构垂向分布差异显著,且随着水深的增加,细菌群落分布更均匀并趋于多样性.冗余分析(RDA)表明,细菌和藻类的群落结构的垂向分布受不同水质指标调控且差异显著.对水源水库藻类暴发期藻类与细菌群落的偶联机制进行探究,为水源藻华消涨的分子微生态驱动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为了解富营养水体中NH4+-N胁迫对埃格草(Egeria densa)的影响,通过室外模拟试验,研究了埃格草在不同ρ(NH4+-N)(0、0.5、2.0 mg/L)下的RGR(relative growth rate,相对生长率)、R/S(root/shoot ratio,根冠比)、w(SC)(SC为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w(淀粉)、w(蔗糖)、w(FAA)(FAA为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w(NH4+-N)和w(NO3--N)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外源ρ(NH4+-N)的增加,埃格草的RGR和R/S呈降低的趋势,并且在ρ(NH4+-N)为2.0 mg/L时显著降低(RGR为P < 0.001,R/S为P < 0.05);埃格草中w(SC)和w(淀粉)在ρ(NH4+-N)为0.5和2.0 mg/L下有不同程度显著降低[w(SC)为P < 0.01和P < 0.001,w(淀粉)为P < 0.001和P < 0.05],w(蔗糖)在ρ(NH4+-N)为2.0 mg/L时显著降低(P < 0.001);w(FAA)和w(NH4+-N)有随外源ρ(NH4+-N)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并且在ρ(NH4+-N)为2.0 mg/L时升高显著[w(FAA)为P < 0.01,w(NH4+-N)为P < 0.05];w(NO3--N)在ρ(NH4+-N)为0.5和2.0 mg/L下有不同程度显著降低(P < 0.01和P < 0.001).相关分析表明,w(SC)、w(淀粉)和w(蔗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三者与w(FAA)和w(NH4+-N)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w(NO3--N)呈显著正相关;w(FAA)和w(NH4+-N)呈显著正相关,而二者与w(NO3--N)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显示,NH4+-N影响埃格草的生长,导致C-N代谢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57.
基于厌氧共代谢原理构建反应器,分析厌氧共代谢强化四溴双酚A(TBBPA)的转化机理.研究发现,当TBBPA浓度为75μg/L时,TOC和TBBPA去除率都达到最高,分别为88.6%和81.7%;当TBBPA浓度为25μg/L时,生物半衰期最低,为21.97h.根据检测到的中间代谢单环产物3,4-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和TBBPA代谢途径分析可推测TBBPA在厌氧共代谢体系中实现了深度降解,且固氮弧菌属和毛球菌属对TBBPA的厌氧生物降解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Shinella zoogloeoides BC026对吡啶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庆华  柏耀辉  赵翠  温东辉  唐孝炎 《环境科学》2008,29(10):2938-2943
从首钢焦化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1株能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的细菌BC026,它具有自絮凝特性,对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壮观霉素具有抗性,可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中良好生长.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该菌为Shinella zoogloeoides.纯菌对单基质的降解实验表明,在30℃、180 r/min和pH为7的条件下,当投菌量为0.1 g/L时,BC026可在17 h内将400 mg/L吡啶完全降解;在吡啶初始浓度为99~1 806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BC026均能保持降解活性,较高初始浓度的吡啶对BC026的生长产生一定抑制,但BC026在适应后对吡啶的降解速率较快;降解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H为8.BC026对吡啶的代谢途径研究表明:降解的第一步是断开吡啶的2条C—N链,生成氨氮和戊二醛,随后戊二醛被氧化为戊二酸,并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吡啶中的氮有59.5%转化成氨氮.  相似文献   
59.
焦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实验发现,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处理,进水COD为2000mg/L左右时,出水COD在350—700mg/L之间,COD的去除率仅为60%-70%,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根据共代谢机理,向焦化废水生化处理系统中投加共代谢初级基质,促进难降解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从而使COD的去除率提高到75%~85%。  相似文献   
60.
异生型化合物是一种具有多种毒害作用的难降解污染物,因此利用微生物资源降解异生型化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异生型化合物微生物降解途径及调控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功能基因组学、宏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