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244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41.
胍胶压裂返排液具有高黏度、难固液分离的特征。强化该类废液的固液分离效果是开展深度处理的前提,去除废液中泥砂、岩屑、胍胶残渣等颗粒物,可确保处理后水水质达到再利用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得出影响该类废液固液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废液黏度、颗粒物密度、粒径及混凝效果,并就延时混凝技术强化固液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延时混凝形成的絮体粒径较常规絮凝物增加0.7~1.8 mm,絮凝物沉淀速率由常规的18 mm/s增加至25 mm/s,该试验研究为胍胶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42.
针对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机组凝汽器排汽压力偏高的问题,对1号机组低压缸运行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找出了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改造结果表明:凝汽器真空比改造前提高了0.341 kPa,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090t,折合成人民币83.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43.
介绍了油管输送射孔技术特点及作业要求,优选出MLS安全评价法对其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结合施工步骤,开展各个操作步骤中的危险因素分析。确定了危险因素的个数、发生的频率分值、危险因素可监测与可控制状态,后果严重度等评价参数,通过MLS定量计算得出危险因素的评级结果。最后,根据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分析事故后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给出有针对性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以达到消除危险因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4.
公路隧道发生火灾开启横通道后,形成通风网络。本文以重庆地区吕家梁隧道为工程依托,进行了斜井前后不同位置发生火灾的通风网络模拟。结果表明,斜井前发生火灾时,受斜井浮力效应、风流密度变化等的影响,主风机的工作压力降低,而体积流量增加;当火灾发生在斜井前隧道时,采用斜井单抽方式可实现全部火灾烟流从竖井中排除,斜井前设射流风机增压调节、斜井后设射流风机增阻调节是一较好方案;对于斜井后发生火灾,采用全射流火灾通风和斜井压入两种通风方案均能满足火灾风流控制要求,虽然后者需要开启轴流风机,通风能耗大,但火灾通风的时效性要好于前者。  相似文献   
545.
文章梳理了页岩气开发中广泛采用的污染治理技术,特别针对油基钻井废弃物和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开展研究分析,结合国内生产实际情况,介绍各项技术的优劣。通过一线科技专家评分,在油基钻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中热脱附法得到最高评价,压裂返排液一、二级处理技术中化学絮凝法得分最高,压裂返排液三级处理技术中反渗透技术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的技术在国内外油基钻井废弃物处理及压裂返排液处理应用中十分普及,评分情况与实际应用情况相符,反映了评分系统的准确性。该研究对我国页岩气开发污染治理技术甄选和研发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6.
为验证菌株所产生的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增效作用,以菌株Da-6产生的表面活性剂BH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层析(TLC)分析确定BH为脂肽类物质。对BH、鼠李糖脂、吐温80和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乳化性能、排油能力和洗脱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并研究温度、NaCl浓度以及pH值对BH表面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H的CMC为25 mg/L;在72 h内乳化指数仍保持在70%,乳化性能较稳定;同一浓度下,排油直径最大为81.0 mm,均优于其他3种表面活性剂,排油能力较强;并且在12 h时达到最大洗脱率(90.23%),对油泥洗脱效果优异;在温度10~80℃、NaCl浓度0~16%、pH值4~13,BH仍保持较高表面活性,表面张力保持约26 mN/m,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47.
为解析煤制气中CO_(2)和H_(2)共存环境下不同材质油管的腐蚀行为,促进煤制气技术发展,结合文23储气库工况,分别对P110 Cr13S、L8013Cr、P110(低碳合金钢)3种材质油管进行汽液两相动态高温高压腐蚀试验和应力腐蚀开裂试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分析腐蚀产物,研究了CO_(2)环境、CO_(2)和H_(2)共存环境下3种材质油管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2种环境下3种材质油管腐蚀速率从小到大均为P110 Cr13S、L8013Cr、P110;煤制气中H_(2)不会导致3种材质油管发生氢致开裂,可使油管表面腐蚀产物膜鼓泡破裂造成腐蚀加剧,但因Cr_(2)O_(3)膜的保护,H_(2)对P110 Cr13S、L8013Cr等13Cr耐蚀管材影响不大,主要加速了P110碳钢的腐蚀;在高质量浓度氯离子下P110 Cr13S材质抗点蚀能力优于L8013Cr材质。因此,建议文23储气库优先选用P110 Cr13S材质油管。  相似文献   
548.
文章介绍了车间和处理设施排出口的现状,通过对各排口污染物排放量之间关系的分析,确定一类污染物采样点位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549.
浅议井下油管的腐蚀机理及防腐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腐蚀已成为影响油气田安全生产的重大不利因素。文章阐述了井下油管的腐蚀现状、特点,对造成腐蚀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结合腐蚀发生的条件和危害,简要地提出了有效控制井下油管腐蚀的措施,如正确选材与合理设计、缓蚀剂保护、涂镀层保护、阴极保护、改善油田水介质状况、加强和完善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550.
<正>曙光工程技术处是辽河油田公司下属的二级单位,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用工总量为4201名,专业技术干部48 1名。先后通过了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