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181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快速测试管法现场测定水中总余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余氯在水中极不稳定 ,需现场测定。通过研制一种测试管 ,从而能快速、简便地测水中的总余氯。常规法测定时间需要 3~ 5小时 ,而该测试管法仅需 1 0分钟。分析成本也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242.
氨氮浓度对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广东省北江水源佛山段水质深度处理实验中,采用活性炭(GAC)和臭氧(O3)-生物活性炭(BAC)深度处理工艺,比较了两者对不同进水浓度下氨氮的去除效果,并对前加氯预处理工艺于氨氮的活性炭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AC和O3-BAC工艺对突发性氨氮污染具备耐冲击负荷能力.低氨氮浓度下,GAC和O3-BAC对氨氮的去除率接近(约40%),并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两者出水中CHCl3浓度均未超标,但O3-BAC处理后的浓度更低.基于GAC工艺处理成本低于O3-BAC,建议优先采用GAC工艺.高氨氮浓度下,O3-BAC工艺除氨氮效果显著优于GAC,消毒后出水中CHCl3浓度也低于GAC的情况,建议优先采用O3-BAC工艺.若使氨氮去除率达最佳,则合适的氨氮浓度范围是:对O3-BAC工艺:0.57~0.62 mg/L,去除率高于93%.在0.43~0.62 mg/L时,去除率高于70%;对GAC工艺:0.5~0.57 mg/L,去除率介于70%~76.3%.O3-BAC工艺的适用范围宽.在合适浓度的沉淀池出水余氯下,可以在O3-BAC工艺前采用前加氯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43.
论述了城市污水消毒处理的必要性。预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氯消毒将是我国城市污水消毒处理的重要方法。阐明了氯在杀死细菌的同时产生具有三致作用的消毒副产物 ,并且在尾水排入水体后 ,余氯会对水体生物体产生持续的毒性影响 ,为保护水生生物 ,需在氯化消毒后加以脱氯。对各种脱氯药剂进行分析 ,并指出氯化—脱氯工艺的不足 ,提出对于我国城市污水厂消毒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4.
通过对大型γ辐照装置周围环境的电离辐射监测与调查,并按照剂量学方法计算分析各相关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年有效剂量,结果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的剂量限值的四分之一.表明大型γ辐照装置的厂房辐射防护设施只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就不会对环境和公众产生附加剂量的照射.  相似文献   
245.
《交通环保》2004,25(6):12-1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10月28日在京联合发布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05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按照整车整备质量对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提出了要求,并制定了分段实施方案:新开发车型从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第一阶段限值要求,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第二阶段限值要求;在生产车型比新开发车型推迟一年实施。  相似文献   
246.
应用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基于中国人群暴露参数特征推导我国不同人群的室内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浓度限值.并通过文献调研收集我国室内空气中BaP浓度,运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不同人群的BaP暴露致癌风险,探讨限值的可达性.研究发现,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人群暴露特征推导所得的BaP限值的平均值±标准偏差为(1.38±0.32)ng/m3,与我国现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8883-2002)中的BaP限值相近.基于城市男性、女性暴露特征推导的健康限值分别为1.34ng/m3和1.40ng/m3,基于农村男性、女性暴露特征推导的限值分别为1.35ng/m3和1.41ng/m3.基于低年龄人群暴露特征推导的限值要低于高年龄段人群限值.我国大部分室内空气BaP实际监测浓度高于本研究推导出的健康限值,建议持续加强室内清洁能源使用和控烟等措施,减少BaP室内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247.
我国农药行业的水污染排放管理长期以来缺乏对特征污染物的控制要求,特征污染物产生、处理和排放的数据基础也非常薄弱.鉴于农药活性成分对作用对象极其敏感但又具有高选择性的特点,可以立足于对敏感作用对象以外的水生生物加以充分保护的思路,建立基于非靶向物种保护的农药水环境急性基准,作为我国现阶段农药排放限值的推导基础.基于对几十种农药活性成分毒性数据的分析,将物种毒性数据敏感度变化最显著的位序点(累积概率在5%~30%之间)作为“靶向物种”与“非靶向物种”累积概率的分割点,提出保护非靶向物种目标的水质基准计算方法,并以毒死蜱为例,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对特征污染物毒死蜱水质基准值进行示例推导.筛选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植物等9门39科59种共109个急性毒性数据,经计算得出,毒死蜱对我国水生生物的HCt(靶向物种的危害浓度)为4.35 μg/L,基于HCt得到的毒死蜱排放限值为20 μg/L,与美国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指南与排放标准中毒死蜱对现源的日最大排放限值(经换算为8 μg/L)较为接近.研究显示,基于非靶向物种保护的农药水环境基准方法推导的排放限值与发达国家排放控制要求接近,通过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具有可达性.   相似文献   
248.
未来十年我国内陆核电将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本文以内陆核电站发电原理为基础,考察污染产生种类及成因,探讨我国内陆核电站在正常运营情况下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思考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9.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某LNG工程冷排水中的余氯排放,并通过毒理实验研究海洋中余氯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 Boone,1931)幼体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幼体在设定的0.00、0.02、0.08、0.14、0.20、0.26 mg/L浓度条件下,存活率分别为100%、100%、88.89%、61.25%、56.25%、20.83%,表现出存活率随着余氯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得到其拟合趋势线为y=-2.725 7χ~2+3.2307χ+101.24。根据余氯扩散场预测数模,0.01、0.05、0.10 mg/L 3个余氯浓度的最大扩散面积分别为0.248、0.047、0.010 km~2,内插值法求出水体中对应的虾类幼体的致死率分别为0.00%、5.56%、20.32%。结合渔业资源损失评估公式W=D×V×M估算,该LNG工程余氯排放对临近海域幼虾的损失量为0.583×10~3ind.。2010年9月调查数据表明,该海域幼虾的尾数密度为9.17×10~3ind./km~2,远低于2009年同期该海域调查所得虾类幼体的尾数密度125.41×10~3ind./km~2。但根据调查资料,2010年9月该海域调查所得的虾类幼体比(7.76%)远低于2009年9月(69 38%)。由此推测,该海域2010年9月虾类幼体数量显著减少并不是余氯排放引起的。  相似文献   
250.
This article focused on the influences of fulvic acid and humic acid on aluminum speciation in drinking water. Factors includ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residual chlorine and pH value had been concerned. Aluminum species investigated in the experiments included inorganic mononuclear, organic mononuclear, mononuclear, polymer, soluble, and suspended forms. It was found that the e ects of fulvic acid and humic acid on aluminum speciation depended mainly on their molecular weight. Fulvic acid with molecular weight less than 5000 Dalton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aluminum speciation; while fulvic acid with molecular weight larger than 5000 Dalton and humic acid would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aluminum significantly even at concentration below 0.5 mg/L (calculated as TOC). Aluminum species, in the present of fulvic acid with molecular weight larger than 5000 Dalton and humic acid, were more stable than that in the present of fluvic acid with molecular mass less than 5000 Dalton, and varied little with reaction time. Within pH range 6.5–7.5, soluble aluminum increased notably in water with organic matter.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residual chlorine increased, the e ects of fulvic acid and humic acid became weak. The reactions between humic acid, fulvic acid with large molecular weight, and aluminum were considered to be a multi-dentate coordination process.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aluminum bioavailability,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fulvic acid and humic acid and keeping the pH value among 6.5–7.5 were recommended during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