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8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691篇
安全科学   213篇
废物处理   97篇
环保管理   316篇
综合类   2293篇
基础理论   389篇
污染及防治   467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系分泌物及其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系分泌物种类和数量的最根本影响因素是环境的变化。根系分泌物对完成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文章在阐述根系分泌物的定义和种类的基础上,综述了根系分泌物在植物修复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土壤中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探讨了该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2.
海泡石及其复配材料钝化修复镉污染土壤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选取湖北大冶Cd污染土壤,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海泡石、酸改性海泡石以及二者与石灰、磷酸盐配合使用对油菜生物量、体内Cd含量以及土壤pH和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钝化剂处理均能有效提高油菜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最大分别提高1.03和1.43倍,复合处理以及改性海泡石单一处理的增产效果优于海泡石单一处理。不同钝化剂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油菜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最大分别降低66.40%和22.68%。钝化剂复合处理比单一处理对降低油菜Cd吸收的效果显著,6%的钝化剂添加量较为合适。钝化剂复合处理以及海泡石单一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不同钝化剂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钝化剂复合处理对土壤Cd有效性的影响要比单一处理显著。综合实验结果,海泡石与磷酸盐复合处理对土壤Cd污染的钝化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3.
兴义市对采矿区进行土地修复,用6个月的时间开展土地修复100hm^2,其中耕地54hm^2。耕地生产能力逐年增大,植被增加32%~65%,水土流失降低60%~85%。做法:掘井采矿区类,用矿渣回填矿井与建挡土墙造成梯土,对采矿弃土和客土进行pH值调整和分层填埋有机质3-8个月后植树造林或为耕地;平洞-裸露采矿区类,先作为城乡垃圾场所,填至离平面1.0~1.2m时,客土并植树造林或为耕地;裸露采土矿区类,水源条件好的改建成养鱼池,否则先作为城乡垃圾场所,填至离平面0.8~1.0m时,客土为耕地。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形式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城市中关停拆除的企业,或外迁的企业逐年增多,尤其是化工企业的遗址,多数土地污染严重,有的渗入地下10多米。现场还发现有的土层聚集有机污染物,新增污染源,不同程度地渗入地下水,造成大范围的污染。原先这些土地上可能是车间,也可能是库房,可能存放毒害物质,也可能有污染物泄露渗入土层,有很大的污染隐患,不及时排除,就会造成环境污染。本文就针对污染场地如何实施土壤修复技术,浅谈看法。  相似文献   
995.
借鉴发达国家对污染物场地的管理方法,探索了我国污染场地分类管理的程序:从疑似污染场地的申报建档、疑似污染场地的初步调查、场地的危害分级、污染场地的详细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到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以及贯穿场地管理始终的环境监测.在上述管理程序中还缺失危害分级的方法,其他步骤已有相关技术文件支持.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其中场地危害分级的方法:即根据污染源是否存在,污染物的性质、赋存状态、迁移性、含量水平,周围是否有敏感目标及其类型,分成不同的危害级别和管理级别,并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江苏省八家氯丹、灭蚁灵生产企业场地为例,经初步调查和危害分级,将8个场地分为3类:B类场地(有1个场地)环境介质中无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上的有害废弃物需要处置;C类场地(包括3个场地)局部有超标污染物检出,但场地不具备详细调查采样和修复的条件,需要对污染区进行隔离处置,以降低人体健康风险;还有D类场地(包括4个场地)需要详细采样以确定污染范围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最后一类4个场地进一步调查评估的结果,并考虑到场地实施修复的经费、技术可行性及场地相关利益方的意见,决定优先对其中1个场地实施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996.
污泥耐受性草本植物的筛选及其对重金属Cu、Zn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植物修复污泥中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配制不同污泥含量的介质土开展盆栽实验,对从河南、云南和上海等地收集的抗逆性强的19种草本植物进行污泥适应性筛选;研究了植物对污泥的生理响应及其对重金属Cu、Zn的吸收和分布.结果表明,上海市浦东新区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农用是可行的,农用时污泥比例应控制在60%以下;筛选出三叶鬼针草、稗子、荆芥和金叶马兰4种污泥耐受性植物;三叶鬼针草具有修复重金属Cu、Zn污染土壤的潜力;稗子具有修复重金属Zn污染土壤的能力;金叶马兰具有修复重金属Cu、Zn污染土壤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7.
概述了蓝藻毒素的结构、特性以及蓝藻毒素的危害,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城市河道污染水体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评述了水体生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污染水体生物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8.
湖北铜绿山古铜矿冶炼渣植被与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研究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对已废弃3000余年的湖北铜绿山古冶炼渣堆进行了植被和土壤调查。化学分析表明,冶炼渣的含Cu量极高,总量和有效态的Cu质量分数ω(Cu)分别为7789和538mg kg^-1。Cu的毒是影响铜绿山植物自然定居的限制因子。铜绿山现已形成了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良好植被,本次调查共记录有高等植物28种,隶属25属15科。优势种包括海洲香薷、蝇子草、鸭跖草、头花蓼、滨蒿、白茅和狗尾草等7种植物。植物分布与土壤中Cu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鸭跖草分布区土壤中的Cu含量最高,白茅分布区土壤中的Cu含量最低,而其它5种植物的分布区含Cu范围较广,平均在7000mg kg^-1左右。除白茅、狗尾草和滨蒿外,其它4种优势植物都有一定的Cu指示作用,尤其以这些植物的单优群落或者是它们的集合具有更高的指示价值。本文首次报道鸭跖草是Cu的超富集植物,Cu^2 在地上部分(DW)和根部(DW)的质量分数(ω)分别为1034和1224mg kg^-1。而早期报道Cu超富集植物的海洲香薷则证明不是Cu超富集植物。综合植物分布区土壤中的Cu含量和植物体的Cu含量,认为铜绿山海洲香薷、鸭跖草、蝇子草、头花蓼、滨蒿种群都是Cu耐性植物,可用于富Cu土壤如矿业废弃地的植被重建,而超富集植物鸭跖草可用于Cu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表4参22  相似文献   
999.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因具有强烈的"三致"作用,业已引起各国环境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也已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以菲为PAHs的代表,研究了黑麦草/苜蓿间作对多环芳烃(菲)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通过温室盆栽模拟实验,观察到5 mg/kg和50 mg/kg污染水平没有明显抑制黑麦草和苜蓿的生长;黑麦草/苜蓿间作促进了植物对土壤菲的吸收,且间作体系根系富集系数大于单作;土壤中菲的可提取浓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在菲重度污染土壤上,黑麦草/苜蓿间作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作,菲去除率可高达90.53%。因此,对于重度PAHs污染土壤该体系是一种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间作修复体系。  相似文献   
1000.
广东东莞运河是目前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运河的生态重建不仅可改善东莞人民的生活环境,而且会对我国类似河流的水体修复提供经验。本文分析了东莞运河水生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东莞运河的生态重建应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多专业多部门协同工作,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的思路,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最终实现东莞运河水环境优良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