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217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3DBER-S-Fe同步脱氮除磷及去除邻苯二甲酸酯的工艺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娅  郝瑞霞  徐鹏程  徐忠强 《环境科学》2016,37(11):4268-4274
为探究三维电极生物膜耦合硫铁新工艺(3DBER-S-Fe)脱氮除磷并同步去除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工艺特性,在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8、6、4 h条件下,研究分析了系统内总氮(TN)、总磷(T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NO-3-N、SO2-4及pH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DBER-S-Fe系统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及PAEs去除效果.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6、4 h时,TN去除率分别为80.99%、78.85%、64.76%;TP去除率分别为65.18%、67.17%、43.44%;DBP去除率分别为96.72%、97.32%、96.53%;DEHP去除率分别为91.89%、81.57%、74.30%.在3DBER-S-Fe系统内,存在异养、氢自养、硫自养反硝化脱氮过程,当HRT由8h缩短到4h时,单质硫可以弥补进水NO-3-N负荷增加所导致的反硝化电子供体相对不足问题,维持系统高效的脱氮效率;系统中海绵铁填料腐蚀产生的铁离子能够高效持续沉淀除磷;3DBER-S-Fe工艺结合了物理吸附、生物降解及电化学作用,使其在不同HRT条件下具有较高的DBP与DEHP去除率.  相似文献   
342.
间歇曝气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单级垂直潜流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厂沉砂池出水,通过提高湿地出水水位控制淹没水深作为缺氧区;并在湿地反应柱下部安装穿孔曝气管,从而在湿地上部创造好氧环境.通过优化间歇曝气的曝气时间与间歇时间比例(间歇曝气比例)以及间歇曝气周期两个参数来提高湿地脱氮效率.结果表明,随着间歇曝气比例增大,湿地对COD和NH~+_4-N的去除率逐渐升高,而TN去除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曝气比例为3∶1时,缺氧段污水碳氮比(C/N)值达到4.8,TN去除率达到最高为62.1%,较连续曝气提高了12.7%,出水质量浓度为15.8 mg·L~(-1).随着间歇曝气周期的延长,出水DO质量浓度逐渐降低,COD和NH~+_4-N去除率也逐渐降低,TN去除率在周期为6 h时达到最大为65.5%,当曝气周期超过湿地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时,TN去除率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343.
通过中温半连续厌氧消化实验,考察了果蔬垃圾在不同食微比(0.5、0.75、1.0和1.5)及不同水力停留时间(2、3和4d)下的产氢性能.结果表明,当食微比较低(0.5和0.75)时,各水力停留时间下均不适宜连续产氢,且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 d和4 d时容易产生大量甲烷;当食微比较高(1.0和1.5)时,可以实现稳定连续产氢,发酵过程中几乎无甲烷产生.当食微比及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0及3 d时可获得最佳连续产氢效率,其最高容积产氢量和平均容积产氢量分别为451m L·(L·d)~(-1)和(186±29)m L·(L·d)~(-1),最高挥发性固体产氢率和平均挥发性固体产氢率(以VS计)分别为133 m L·g~(-1)和(27±5)m L·g~(-1),氢气含量可达20%~30%.  相似文献   
344.
HRT对ABR处理低浓度废水的效果和颗粒污泥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效果检测、粒度分布与分形等方法,研究了ABR处理低浓度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其运行状况和颗粒污泥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RT从24 h逐渐缩短到5 h,反应器保持了较高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运行稳定阶段的COD去除率多在90%以上,主要承担COD去除的格室由反应器的前2格逐渐过渡到中间3格室;反应器后面格室颗粒污泥的MLSS值随着HRT的缩短总体也呈增加趋势,MLVSS/MLSS值先降低后升高,前3个格室的MLVSS/MLSS值高于后2个格室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分形维数和粒度的变化表明,HRT为24 h和18 h时,ABR中颗粒污泥呈现表面光滑、结构密实和粒径逐渐增大的特点;HRT为12 h和8 h时,形成大而中空、表面相对不规则的疏松颗粒污泥; HRT为5 h时,水力扰动破碎、筛分以及微生物修补作用的综合影响导致颗粒污泥粒径减小、表面光滑、结构密实.在同一HRT下,ABR不同格室中颗粒污泥D1和D2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显示了沿着ABR格室,颗粒污泥表面变得光滑时对应的结构比较密实的特征.  相似文献   
345.
实验研究了基于A2/O工艺理论开发出的RSSP回流污泥分离高效脱氮除磷新工艺对海产品废水的处理,重点考察了处理海产品废水重要参数之一即不同总水力停留时间下对海产品废水脱氮除磷的处理效果.实验表明:在进水质量浓度COD为450~780.2 mg/L,TN为67~120 mg/L,TP为9~13 mg/L时,在满足国家出水水质一级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得出最佳的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3 h,缺氧段水力停留时间为2 h.也达到降低处理系统的基建和运行费用的目的,从而更好的为海产品废水处理提供适合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46.
文章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进水甲胺磷浓度、外加营养物以及温度对人工湿地去除甲胺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能显著提高甲胺磷的去除效果;进水甲胺磷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人工湿地系统对甲胺磷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进水浓度分别为5.3mg/L、9.74mg/L、19.1mg/L和50.75mg/L时,相应的甲胺磷去除率分别为93.5%、89.5%、90.7%和92.2%。外加碳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工湿地对甲胺磷的去除;在进水中添加葡萄糖浓度为50mg/L时,甲胺磷的去除率下降了6.2%。添加氮源对甲胺磷降解的影响并不明显,温度显著地影响人工湿地对甲胺磷的去除效果。日平均气温在24℃以上时,系统对甲胺磷的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时,系统对甲胺磷的去除效果明显下降,平均去除率低于90%;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系统对甲胺磷的去除率低于60%。  相似文献   
347.
在室温条件下,将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部分剩余污泥进行超声波处理后,与原剩余污泥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置于水解罐中进行水解酸化反应,考察超声波泥投配率及水解时间对水解酸化开发碳源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泥投配率越大,溶解性COD(SCOD)的增加量就越大,但是将全部剩余污泥进行超声波处理的水解酸化效果不及部分污泥进行超声波处理的效果好.SCOD随SRT的增加而增加,0~6 h之间的增加率较高,达20%.刺余污泥中磷和氨氮值较高,本试验对磷和氨氮在水解酸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也进行了监测,便于为后期的回收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8.
对气提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生物膜的形成和水力停留时间及曝气量时中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条件是在HRT为6h,曝气量为0.6 m3/h,进水COD和NH4+-N质量浓度分剐为240.2~298.7 mg/L和29.1~68.9 mg/L条件下,平均COD去除率为83%,NH4+-N去除率为95.1%.  相似文献   
349.
CASS工艺在处理低温生活污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CASS工艺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CASS工艺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可行性,为CASS工艺在我国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低温条件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50.
外循环三相流化床载体挂膜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金生  袁兴中  曾光明  梁运姗 《环境科学》2008,29(10):2794-2797
对外循环三相流化床的挂膜进行研究,主要探讨污泥投加量和碳氮比(C/N)对挂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t为20~30℃.活性炭载体粒径r为0.125~0.5 mm时,2 g·L-1污泥投加量为比5 g·L-1更有利于挂膜;C/N在8~12之间时流化床挂膜最快,C/N≥14时流化床挂膜困难,易出现污泥膨胀.在挂膜成功的基础上,研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反应器内悬浮生物量和膜生物量的影响,HRT越长悬浮生物量越大,膜生物量在HRT由1~3 h时,随HRT的增长而增加,HRT超过5h时,膜生物量随HRT增长相应减少,HRT在4~5 h时,两者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