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9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1105篇
安全科学   497篇
废物处理   67篇
环保管理   242篇
综合类   3035篇
基础理论   534篇
污染及防治   318篇
评价与监测   350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日本GOSAT及美国AIRS反演数据产品,对我国中部六省大气CO2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GOSAT反演的中部地区2010~2013年大气CO2年均柱浓度由389.36×10-6增长到396.52×10-6,年均绝对增长率达2.39×10-6/a,呈现出冬春季高值、夏秋季低值的季节变化特征,其柱浓度年均值及去长期趋势后的月均值均略低于长三角地区,高于京津冀和东三省地区;其CO2柱浓度高值区集中在湖南、江西及周边一带,年均绝对增长率为2.01×10-6,其柱浓度年均值及去长期趋势后的月均值与长三角地区相当,略低于京津冀和东三省地区,由于受地面源汇影响较小,其与GOSAT反演结果相反,可能是由于AIRS反映了对流层中层大气状况,而GOSAT则更多地反映了近地面层大气CO2变化.  相似文献   
32.
黔西南喀斯特地区红色风化壳的物源及元素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喀斯特地区广泛分布着大量的红色风化壳,其成因及形成机制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泥凼石林的两处红色风化壳剖面(ND和YK)为研究对象,来探讨风化剖面上覆红土的物源问题,并计算其主、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迁移规律,认为本研究两处风化壳上覆红土为下伏基岩原位风化形成的,而且两剖面土壤均继承各自基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由于pH、风化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元素迁移特征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3.
本文采用OMI臭氧遥感数据,结合甲醛垂直柱浓度、气象数据以及经济数据,分析了2005~2015年兰州地区臭氧柱浓度时空变化格局,并探索了影响臭氧的新气象因子,总结达到臭氧污染的日照、气压等气象条件,确定影响臭氧柱浓度的主要人为源并确定其限域。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夏季柱浓度值最高,冬季、秋季次之,春季最低;夏季波动幅度最大,其余三季波动幅度较小且平稳。2)11年中,臭氧柱浓度具有较大的波动。2005年至2010年快速增长到最高值331.997 DU。2010年之后,臭氧柱浓度缓慢下降,2014年起有回升趋势。3)OMI遥感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根据AQI的线性关系划分了臭氧柱浓度的污染等级。结果指示了11年大气臭氧空间变化,2005~2009年5年间研究区全区空气质量一直处于良,2010年全区轻度污染,后两年污染逐渐减弱,2013~2015年全区恢复至良。4)根据兰州发展的趋势以及周边城市的关系,划分了兰州经济圈及功能区,并结合臭氧柱浓度空间分布图得出臭氧污染与经济特征的密切关系。5)正弦模型拟合后臭氧柱浓度变化趋势呈不明显的周期性,说明臭氧的人为来源贡献较大。6)创新探索影响臭氧污染的新气象因子(日照、气压等参数),并确定其重要人为源限域。  相似文献   
34.
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的分析,对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对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的分析过程进行模拟还原,分为网格划分与构建边界条件两部分。以某市2017年9月6日至2017年10月7日的监测数据为模拟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构建大气环境污染物浓度分析模型,对当前大气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分析,得出污染源与大气环境污染物程度成正相关性,依据环境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的结果,从两方面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并提出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35.
以1998年10月的观测资料为例,分析了北京市某地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该地区大气细菌浓度的分布特征,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一天内气象要素及细菌浓度均是周期变化,且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渤海大气气溶胶元素组成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发射光谱法(ICP-OES)分析了2000年夏季渤海大气气溶胶样品,给出了渤海气溶胶污染物浓度分布特点,结合气象资料和富集因子进行了元素物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的污染程度高于其他海区,气溶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Zn(1638ng/m3),含量最低的是V(2ng/m3).渤海气溶胶中Pb、Zn、Cu和Ni等具有较高的富集因子.辽东湾Pb的富集因子达4000以上,Zn的富集因子普遍大于其他海区.Pb、Mn、Cu、V等含量的相对大小与同期北京的分析结果一致.综合分析表明,渤海大气严重受到陆地人为排放污染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
大连市区大气气溶胶的无机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连市的两个采样点从2002年4月至12月三个期间的气溶胶的三种粒径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区气溶胶中PM10质量浓度约占TSP的50%,PM2.5质量浓度约占TSP的30%;8种可溶性离子在不同粒径气溶胶中所占的比例,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冬季的SO42-、NO3-、NH4 在各种粒子中含量高于夏季,沙尘暴期间各种可溶性离子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含量较低;11种常见元素在细粒子中的含量比粗粒子中的含量高,春季各种粒子中的元素含量要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38.
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碳的直接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原来用元素分析仪测定大气颗粒物样品中有机碳、元素碳的方法[1 ] 进行改进 ,将差减法间接测定元素碳改为一步直接测定元素碳。有机碳、元素碳的测量标准偏差的平均值分别为 0 35 %、0 34% ,提高了元素碳的测量精度 ,同时避免了误差传递 ,解决了差减法测定元素碳时出现负值的情况。  相似文献   
39.
深圳市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深圳市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五种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特征、相互关系及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与人们活动的关系等进行分析,试图找出深圳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及变化规律,为环境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使用JY TO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磷灰石中的主量元素钙、磷、铁、铝、镁、钛、锰进行同时测定。各项检验指标均能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