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4篇
  免费   433篇
  国内免费   1070篇
安全科学   441篇
废物处理   95篇
环保管理   303篇
综合类   2896篇
基础理论   506篇
污染及防治   207篇
评价与监测   118篇
社会与环境   340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403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340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陈熹  朱婧 《环境保护》2023,(13):46-51
国家自主贡献减排制度是《巴黎协定》的重要设计,《巴黎协定》通过自下而上的自主减排路径,将各国的INDC承诺目标与整体温升控制目标相联系,以实现国家自主行动。在巴黎气候大会前,各国纷纷提交自主贡献减排承诺,如何实现承诺目标是各缔约方履约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如何通过国内制度设计实现INDC目标,成为我国在《巴黎协定》后思考的主要问题。各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所递交的INDC目标文件中,大部分都提到了本国在国内政策与法律上的响应。其中,日本向联合国提交的INDC承诺中提出,日本将通过促进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双边减排信用制度等政策实现INDC目标,并将促进节能列为最主要的政策。本文分析了日本在节能政策方面的有效做法,提出我国应更加重视节能工作在气候变化应对中的地位,加强节能制度建设、促进节能法治发展,加强节能政策设计,推动智慧节能、技术节能、市场节能。  相似文献   
982.
为探明生物炭对黄土高原石灰性农田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及机理,于400、600和800℃条件下制备玉米秸秆生物炭(BC),并采用热水浸提法制备碳骨架(BS)。在分析材料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将其分别按质量比1%和2%与土壤充分混匀,开展为期50 d的室内静态土壤培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从400℃上升到800℃),玉米秸秆生物炭和碳骨架的pH值和总碱性含氧官能团含量显著增加,而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和总酸性含氧官能团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碳骨架DOC和ROC含量均显著低于同一热解温度条件下制得的生物炭(P0.05)。随着添加材料(生物炭或碳骨架)热解温度的升高,各处理CO_2累积排放量呈降低趋势,且添加生物炭处理的CO_2累积排放量高于添加碳骨架处理,尤其是BC-2%处理CO_2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BS-1%处理(P0.05)。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培养体系的DOC和ROC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但DOC含量降低幅度(87.90%~89.18%)大于ROC含量(19.29%~38.49%);培养过程中400、600和800℃处理DOC和ROC含量均呈BC-2%BC-1%/BS-2%BS-1%对照趋势。在添加生物炭或碳骨架处理中,与ROC含量相比,DOC含量对CO_2排放变化的解释程度更高,且达到显著水平(P0.01)。DOC和ROC含量均是影响黄土高原石灰性农田土壤CO_2排放的重要因素,但相比较而言,DOC含量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83.
基于硫碳同位素研究南京北郊冬季霾事件中PM2.5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2月27日—2016年1月6日,针对南京北郊地区一次霾事件所采PM_(2.5)样品,测定样品中水溶性离子、硫同位素与碳同位素组分含量。水溶性离子研究结果表明:该次霾事件以二次污染为主且移动源占主要地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硫酸盐的δ~(34)S(SO_4~(2-))值的范围为4.4‰~6.8‰,平均值为5.7‰±0.7‰(n=11),结合该地潜在硫源可知,此次霾事件中硫酸盐气溶胶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及煤炭燃烧。PM_(2.5)中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28.43‰~-24.94‰,平均值为-26.62‰±1.11‰,说明碳质污染物来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燃煤。此外,硫、碳同位素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结合潜在硫源、碳源可知,2016年1月1日之前,南京北郊地区大气污染源以汽油车尾气排放为主;1月1日之后大气污染源以柴油车尾气和燃煤排放为主。  相似文献   
984.
为了解城市道路积尘PM 2.5中碳组分春秋季节差异,利用样方法采集石家庄市4种不同类型道路积尘PM 2.5样品,测定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并分析。结果表明:OC,EC在积尘PM 2.5中平均浓度春季为86.77,12.11 mg/g,秋季为119.70,9.44 mg/g,秋季OC浓度大于春季,EC相反;OC/EC为6.4~7.9(春季)和11.36~17.49(秋季),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秋季明显高于春季。与国内不同地区对比发现,石家庄市道路积尘中碳质颗粒物污染严重。主成分分析发现春季积尘中的碳主要来自于汽油车与柴油车尾气排放、道路降尘的沉积,而秋季则增加了生物质燃烧、燃煤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5.
黄晓哲  汪箭 《火灾科学》2018,27(1):62-70
对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三种不同含碳量的可燃液体进行了燃烧实验,利用一台压力范围为40 kPa~101kPa的低压燃烧设备,分析了其在低压下的火焰高度、宽度及其与压力的关系,发现上述3种可燃液体的火焰高度均随压力升高而增加,火焰宽度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利用激光诱导炽光法研究了压力对三种可燃液体碳烟浓度分布的影响,包括不同高度下的径向碳烟浓度、轴向碳烟浓度和碳烟浓度峰值,结果表明低压下可燃物含碳量越高、压力越大,碳烟浓度越高;碳烟浓度峰值与压力成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986.
987.
刘晓红  付小琴  代超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0):2530-2536
为了寻找一种以生物质为原料,能够温和地合成磁性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的路径,以生物质柚子果皮为原料合成磁性固体酸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油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中。结果表明:MPC-0.4-SO_3H和MPC-0.8-SO_3H在反应温度为80℃、催化剂用量为油酸质量的7%、油醇比为1∶20、反应时间为8 h时,酯化率可达到68.0%和68.8%,高于商用催化剂Amberlyst-15的酯化率;2种催化剂耐水性好,稳定性高,重复使用3次和4次时,酯化率仍高于或接近Amberlyst-15。通过分析可知,2种固体酸活化能较低,与Amberlyst-15相比,其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更大,在生物柴油的合成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8.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铁酸锰(MnFe_2O_4)纳米球修饰的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MnFe_2O_4/g-C_3N_4),并对其光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去除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的性能进行探究。考察了PMS浓度、MnFe_2O_4负载量、催化剂投加量及pH对双酚A去除的影响。XRD、SEM、TEM及FT-IR等结果证明,MnFe_2O_4纳米球已成功负载于g-C_3N_4。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与单独g-C_3N_4相比,MnFe_2O_4/g-C_3N_4光催化活性有明显提升。同时,PMS的加入可进一步大幅提高该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当PMS浓度为1 mmol·L~(-1)、MnFe_2O_4负载量为20%及催化剂投加量为0.5 g·L~(-1)时,复合催化剂光催化活性最佳,反应2 h后,BPA的去除率达到98%。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引入MnFe_2O_4后可提升g-C_3N_4光生载流子分离能力。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光催化剂具备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可为新型高效光催化体系的开发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9.
Chinapaddysoilsoccupyalandareaofabout3×107hm2andproduce44%oftotalcerealsofthestatewithalandportionof25%.Managementofpaddysoilscanbetracedbackto7000yearsB.P.andhaveledtoaparticularsoiltypeofanthropogenicwetlandsoilswithenhancedCstorageincomparisonwiththeu…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