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271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太行山区典型植被对土壤水势动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对土壤水动态的影响研究对认识水循环机理和合理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以崇陵实验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负压计对太行山区的3种典型植被荒草、刺槐和侧柏覆被下的土壤水势进行观测。通过土壤水势的动态变化可以看出,土壤水势在年内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土壤水势在3~6月缓慢下降,7~8月波动上升,9~10月下降,且3种植被在丰水年的土壤水势差异大于枯水年。从土壤水势剖面可以看出,荒草地土壤水蒸散发消耗集中在0~50cm土层,刺槐林地在0~90cm都有较大水分消耗,侧柏林地在整个土壤剖面上具有较小的水分消耗。通过降水后土壤水势的变化可以看出,刺槐林地土壤对降水入渗的反应时间最快,侧柏林地土壤在雨后的持水性最好。  相似文献   
82.
灌丛群落为华北土石山区常见的次生植被类型,揭示其演替规律对明确北京区域森林动态及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线调查方法,选择封育5、7、10和15 a的4个地段,进行10 m×10 m样地调查.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灌丛群落的物种重要值、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以及单位面积生物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递增,灌丛先锋阳生性优势种重要值下降,阴生性和乔木树种重要值上升;封育到第7年时,乔木加入演替序列,到第15年时开始构建乔木层片;群落生态优势度指数降低,均匀度指数上升,灌丛植被向生物多样化和生态稳定的方向演替;研究区内植被潜在演替序列为: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x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灌丛→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灌丛→山杨Populus davidiana×椴树混交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  相似文献   
83.
广西南部地区坡地桉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偏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西南部地区2.5万hm2 2~8 a生桉树(Eucalyptus)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蓄积量等生长指标与该地区的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制约坡地桉树生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该地区桉树生长与气候因子间存在着较密切的相关关系,其中成年桉树的树高和单位蓄积量生长主要受最冷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的影响;(2)胸径生长受气象因子的影响较小;(3)4 a生桉树受最冷月气温、年平均气温影响较大;(4)2 a生桉树幼林平均胸径与最冷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5)尽管降水量丰富,但由于坡地特殊的地形,年降水量仍然是制约广西南部坡地桉树人工林的主要限制因子;(6)广西南部地区太阳辐射较大,不是制约桉树生长的主要因素,故在采用3-PG模型预测桉树生长状况时,太阳辐射不是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84.
刘志林  崔铭 《青海环境》2000,10(3):119-121
对湟水流域荒山上的人工沙棘灌丛牧草的地上部与地下部产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的荒山上人工种植沙棘,地上产草量平均提高23.7%,地下牧草根量平均提高18.2%,每公倾减水土流失1300t。  相似文献   
85.
黄山风景区旅游水供需系统安全及动态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岳型风景区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工程性供水难度大,随着区内床位数和游客量的不断增加,水供需矛盾更为突出,成为山岳型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黄山风景区尤具代表性。论文通过典型年分析法,对黄山风景区各月各供水片区的水供需系统进行深入分析,认为:①黄山风景区总体上供水量不足,缺水态势明显,且存在时间、空间、丰枯水期等方面的矛盾;②建立水供需动态调控模型,通过水库和引提水工程调节供水是改善黄山风景区供水短缺的重要途径;③通过现有各分片水库的调节和五里桥水库提水上山,可分别解决目前和中期供水问题,远期若建立钓桥水库,形成全山供水连片,可达到远期水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86.
香港灌丛植被的数量分类与环境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丛是香港植被的主要组成部分,2005年1—3月在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大屿山岛)设置样地,利用组平均法(UPGMA)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香港灌丛群落进行聚类和排序分析. 结果表明,灌丛植被可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桃金娘、米碎花、岗松、苏铁蕨、大头茶、山油柑和细齿柃. DCA排序揭示了灌丛群落的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生态关系,DCA排序第1轴反映了灌丛群落所在环境的湿度梯度,排序图的对角线指示出海拔梯度,也反映了温度的变化. 结合物种多样性分析发现,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说明水热条件和海拔是制约灌丛植被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
揭示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海拔格局及其驱动因素一直是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以芦芽山灌丛土壤细菌群落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梯度分别在高海拔(2 668-2 689 m)、中海拔(1 835-1 855 m)和低海拔(1 368-1 392 m)选取鬼箭锦鸡儿灌丛、中国沙棘灌丛和黄刺玫灌丛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取样,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3个不同海拔段土壤细菌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是灌丛样地土壤细菌优势类群。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却逐渐减少,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整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线性判别分析(LEfSe)分析表明低海拔样地和高海拔样地土壤细菌群落具有较多的显著差异物种(P<0.05),在组成上表现出一定的特有性,而中海拔样地的特有性相对较低,但多样性相对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88.
结合潜在危害指数法和综合评分法筛选大武水源地地下水典型污染物。鉴于潜在危害指数法不考虑污染物的环境浓度,将潜在危害指数作为综合评分法的评价指标之一,同时引进污染物的检出频率、生物降解性、生物累积性、研究区是否有污染源检出、是否为环境激素、是否为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优先有机污染物、是否为中国优先污染物、是否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指标,计算不同污染物的综合得分,再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典型污染物。研究结果表明,大武水源地地下水典型污染物为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四氯化碳和苯。  相似文献   
89.
以河南省18个地市旅游与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典型相关模型探讨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一典型变量揭示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第二典型变量显示旅游发展能够促进工业化、拉动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依据典型方程得分,划分为旅游与经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地区等三种类型,并提出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0.
北京是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入境口岸之一。入京旅游流西向的扩散转移对省域之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具有极大的直接促进作用,转移态是反映旅游流流向和流量的重要指标。在对我国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界定的基础上,利用转移态指数模型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对入京旅游流向西转移态及其与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入京旅游流西向转移态对西部典型区经济的影响程度为:成渝泛西安云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并对西部三大典型旅游区如何更好地吸引北京入境旅游"二手客源",以促进旅游业更快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