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265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82篇
综合类   885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88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0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公众自身生存环境,弥补国家在环境保护中的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公众参与制度存在公众参与的范围较窄,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在立法中缺乏可操作性,缺乏环境公共利益受损的救济方式,非政府的组织的力量比较薄弱等缺陷。本文主要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关概念开始分析,探讨了公众参与制度的问题以及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2.
目前,环境质量恶化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国家在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中倾向于末端治理、政府主导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从所占排放负荷、减排措施选取和完善法治建设角度,在污染减排工作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均有其必要性,意义重大,需要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力倡导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3.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巨大动力。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对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就如何改进公众参与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初步探讨了互联网时代环境治理的特征,系统分析总结了我国现阶段各社会主体基于互联网开展环境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我国政府环保部门如何推动互联网时代环境治理改革提出建议。此文为下篇。  相似文献   
105.
以昆明市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6.
笔者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校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旨在系统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特殊的成长心理特点和活动特点,从中发现其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7.
108.
吴真 《环境保护》2014,(9):37-39
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环境责任制度将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控制仅仅局限于生产和消费阶段,而投资机构对其资金注入的产业造成的环境破坏后果则无需承担任何环境责任。将投资机构纳入环境责任主体的范畴,恰当地对投资机构设定环境责任,此为实现环境正义的必然,亦是从根本上预防污染产生的重要制度保障。投资机构环境责任法律制度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投资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也需要国家的监管、中介机构的辅助以及公众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9.
正政府是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没有每一位公民对环境的悉心呵护,环保工作既困难重重,也不可能有真正完美的结果。近日,广州市开展的"垃圾分类万人行"引发了广泛关注。该活动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社会各界1.1万人、分十余批次参观垃圾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发电厂等。活动期间,市长陈建华还曾在现场亲自做讲解,俨然成了垃圾处理设施的专职"导游"。  相似文献   
110.
当前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既体现了党和国家治理污染的决心,又是对百姓关注环境问题的积极回应。"向污染宣战"需要凝聚政府、企业、公众各方的力量,将环境危机转化为环境质量提升的转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