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255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1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制药废水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混凝去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药废水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由于组成复杂、难去除、具有多异质性和分散性,是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主要去除对象和关键限制因子.本论文以发酵制药废水二级出水的DOM为研究对象,采用投加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去除DOM,考察混凝剂投加量和混凝pH值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分子量分级、亲疏水性分级以及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方法等对DOM进行了系统表征和分析,进一步阐述混凝过程DOM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PAC投加量为250 mg·L~(-1)、pH=7时,混凝沉淀30 min对DOC、UV_(254)、色度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13.05%±0.29%、23.65%±0.75%、12.66%±1.34%、63.67%±0.89%;混凝对分子量10 kDa的组分和疏水中性(HON)组分去除效果分别为50.33%±0.98%、21.56%±0.42%,而对分子量1 kDa组分去除率较低为2.26%±0.12%;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将制药废水二级出水分为2个类腐殖质组分(C1、C3)和1个类蛋白组分(C2),混凝对类腐殖酸组分(C1)最大荧光强度去除率(F_(max))最高为46.22%,而亲水性的小分子和蛋白类物质混凝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2.
SBR生物反应器出水溶解态有机物性质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考察了SBR生物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过程中,反应器内部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了污泥龄对于SBR反应器出水溶解态有机物性质特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过程中,以分子量650Da、1700Da和2000Da为代表的腐殖质类有机物逐渐积累,小分子量有机物(<200Da)逐渐转化为具有中间分子量(500...  相似文献   
33.
采用浸渍法制备Cu基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臭氧化工艺,探讨了运行参数对工业园区二级出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利用三维荧光图(3D-EEM)分析了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单独臭氧氧化反应时间为60 min时,COD去除率及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29.7%和5.3%,芳香化程度SUVA254迅速从2.7 L/(mg·m)降至1...  相似文献   
34.
人工湿地对二级出水中TN、TP去除效果的季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垂直流和表面流两种人工湿地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 d条件下,在不同季节对二级出水中TN、TP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垂直流湿地系统对TN、TP的去除效果优于表面流湿地系统。两种类型的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随季节的变化而波动,夏秋季节去除率最高,春季次之,冬季去除效果最差;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随季节的变化趋势与TN去除率的变化相同,而表面流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在春夏秋季变化不大,冬季的平均去除率仅有16.5%。分析认为,人工湿地应用于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对于满足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尤其是观赏性河道和湖泊类)的水质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
高效原油降解菌处理油田采出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油田采用废水中原有微生物种群分离驯化出的高效原油降解菌,通过单一菌种高效原油降解菌降解性能实验,高效混合菌正交实验,最佳组合菌株的连续生物处理油田采出水实验,都取得了处理低浓度含油废水的良好效果。这表明在常规物理,化学法处理油田采出水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再空度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城市生活垃圾渗透系数测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常水头测渗实验,对不同压实密度和水力梯度下的新鲜垃圾与陈垃圾的渗透系数进行测试,根据达西定律求得渗透系数值。由于垃圾的不均匀性、小颗粒的运动和大孔隙沟道流的形成和改变,实验初始阶段渗透系数值先增大至峰值,然后缓慢降低直至趋于稳定。实验稳定后,新鲜垃圾压实密度为0.75—0.95t/m^3时,渗透系数值约为1.26E-03~1.43E-03cm/s。陈垃圾在压实密度分别为1.2和1.4t/m^3时,渗透系数为8.29E-04和1.35E-04cm/s。  相似文献   
37.
采用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法处理碱减量印染废水二级生物处理出水,利用TTC-脱氢酶活性(DHA)法监测反应器内DHA生物活性分布.研究发现反应器内生物炭表面附着生物膜活性较高,特别是反应器上部生物碳粒同样具有较高的DHA活性,这与反应器运行一年多能够保持对COD、色度和UV等较高去除率有一定关系.还研究了活性炭吸附、反应器反冲洗对DHA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为曝气生物活性炭法有效去除印染碱减量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两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主要特点是体积小、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流程简单,集生物氧化和截流悬浮固体于一体,在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的同时,脱氮效果良好。该工艺不设二沉池,节省了基建投资,且自动化控制水平高,也降低了运行成本。本文综合介绍了该工艺的工艺流程、设计要点、技术经济分析和运行状况等。  相似文献   
39.
40.
采用微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进行同时去除有机物和氮的研究。结果表明,膜出水COD不受水力停留时间变化的影响一直稳定在较低值,为15~35mg/L,去除率在94%以上。氮通过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反应而去除。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6h以上时,系统总氮去除率为65%~92%,平均去除率为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