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371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59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对难生化降解物质去除率不高,出水中仍残留部分污染物,对水安全和回用造成一定影响这一不足,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2.
采用电化学法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常规工艺砂滤出水进行脱稳降黏处理,利用电絮凝催化氧化模块,实现高压脉冲电絮凝—微波紫外超声反应区—电催化氧化的联合作用,将悬浮固体降至5mg/L以下,聚合物降至50mg/L以下,含油量、COD及黏度均有大幅降低,为后续超滤膜、电渗析等深度处理工艺提供有利的进水条件,为配聚、外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3.
风城油田超稠油采出水具有"含砂高、黏度高、密度高"的特点,大量不易分离的粉砂和泥质附在油中,其乳化稳定性强,处理难度大;沉降脱水罐来水含油量10 000 mg/L,悬浮物500 mg/L,高含油及悬浮物对采出水处理系统影响及冲击较大。采用"两级除油+混凝反应+两级过滤"工艺对超稠油采出水进行处理,处理后净化水含油量≤2 mg/L,悬浮物≤2 mg/L,污水处理合格率100%,污水回用率100%,回用油田注汽锅炉。实现了污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清水费用2 463.75万元,可充分利用高温采出水热能,年均节约天然气用量约5 475×10~4 Nm~3,节约天然气费用5 365.5万元。  相似文献   
74.
以小麦秸秆、凹凸棒石、针铁矿为原料,以酚醛树脂为黏结剂,通过复合、热压、烧结等工艺过程制备出不同成分的木质陶瓷,并利用该系列木质陶瓷对城市二级出水中的有机物及氮磷进行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900℃下的木质陶瓷[m(麦秸)∶m(凹凸棒石)∶m(针铁矿)=1∶1∶1]COD及NH_3-N的吸附效果最佳,2 h可达吸附平衡,投加量为8 g/L时COD去除率达66.48%,投加量为6 g/L时氨氮去除率为69.72%,且酸性条件不利于COD的吸附,NH_3-N的最佳吸附p H范围是2~11。800℃下的木质陶瓷[(麦秸)∶m(凹凸棒石)∶m(针铁矿)=1∶2∶0]P的吸附效果最佳,15 min可达吸附平衡,投加量为6 g/L时总P去除率可达99.69%,p H值、转速、温度对吸附磷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5.
相对于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储藏具有特殊性,在其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高含盐量的采出水,处理难度较大。采出水的处置方式主要有3种,即深井灌注、处理后回用及处理后排放。根据处置方式的不同,分别总结了采出水回注处理工艺技术、采出水回用及外排处理工艺技术。回注处理需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细菌等;回用及外排则需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去除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金属离子及盐分等。  相似文献   
76.
钻井废液作为油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液,突出问题为COD难降解和浊度(NTU)高,传统工艺已不能满足环境要求,亟待处理工艺的改进。该文以COD和NTU为主要处理指标,联合混凝和高级氧化技术(UV/H_2O_2)对钻井废液进行处理,通过正交实验和响应曲面法分别确定了2种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PAM投加量0.04 mg/L,先300 r/min搅拌5.5 min,后60 r/min搅拌5.5 min,沉降15 min,COD和NTU有最优的去除率分别是36.40%和98.59%;H_2O_2∶COD(摩尔比)=1.25,pH在7.5,UV反应2 h,COD有最优的去除率为90.16%,2个工艺联合处理钻进废液,COD和NTU的去除率可达93.58%和98.59%。  相似文献   
77.
以活性炭作为载体,金属氧化物CuO-MnO2 作为催化活性组分,对臭氧催化氧化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了催化剂配比实验对比,并通过调节臭氧投加时间控制臭氧的投加量.结果表明,在催化剂活性组元Cu(NO3)2:Mn(NO3)2体积配比3:1,投加量5g/L,臭氧投加量6mg/L,接触时间5min的条件下,可明显提高二级出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78.
将悬浮物从中分离出去,使水由浑变清,是水和废水处理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WH型高效悬浮物分离器(以下简称WH型分离器)作为一种集约化的水处理装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9.
油田采油注入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中原油田注入水水质特点,以前采用的处理工艺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根源在于产出水的“四高一低”,原处理工艺难以去除。针对这一情况,中原油田与江汉石油学院合作开发研制了三组分水质调整剂,分别调整pH,破坏液体的稳定性并去除液体中的金属离子;他们对三种组分的加入时间和投加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组分应按顺序加入,其中A、B剂应有足够的间隔,加入量根据不同水质由试验确定。通过中原油田水处理站的运行试验得出结论:该工艺简单,投资小,处理效果好,适合中原油田的水质特性;处理后的水水质稳定,有效控制了腐蚀,减少了穿孔损失和污染损失,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0.
聚合氯化铁对浊度和腐殖酸的絮凝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聚合氯化铁(PFC)絮凝剂在不同pH条件下处理高岭土悬浮液和腐殖酸溶液, 测试了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浊度和腐殖酸的去除率变化.结果表明:pH=4时, PFC投加量最小, 剩余浊度最大,投加范围最窄;pH=7时次之;pH=10时由于Fe(Ⅲ)离子的正电荷减弱, 电中和能力不强, 而且同时产生Fe(OH)3(s)的吸附作用使得剩余浊度最低, 投加范围最宽, 但投加量很大;在酸性条件下腐殖酸与Fe(Ⅲ)离子最容易发生络合反应;腐殖酸的存在并没有影响PFC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