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27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490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932.
为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赋能下的创新型安全生产管控模式,从安全信息学的角度分析安全管控过程中的信息流动特点,提出安全生产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模式;基于安全信息-安全行为(SI-SB)系统安全模型分析安全管控过程中安全决策偏差和滞后的机制,提出安全管控系统性能改进的思路;结合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特点和数字化技术优势,阐述数字化技术在信息感知传递、安全信息解释和安全行为引导等3个方面的赋能依据,以及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和多层级管控等3个方面的赋能途径,并提出具备智能决策、敏捷响应、弹性扩展和人机协同特点的安全生产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模式;在紧急事件、短周期管控、长周期管控3类场景中,对应用智能管控模式前后的安全事件响应进行时效性计算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层级边缘智能管控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安全管控效能。  相似文献   
933.
中国能源分区情景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涛  沈镭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484-1495
论文在综合运用基于IPAT方程的情景分析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分区技术,基于该技术开展了中国能源分区及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持续到21世纪中叶,能源消费仍集中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而能源供给则集中分布在"三北"(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②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京津冀、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具体包括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广东与海南,而能源对外依存度最小的省份则主要分布于"三北"地区;③按能源可持续利用情况把中国划分为五大区,即能源强不可持续区(I)、能源不可持续区(II)、能源弱可持续区(III)、能源可持续区(IV)与能源强可持续区(V)。最大幅度地挖掘能源资源潜力,实现能源资源的本地化、多元化及来源的多元化是强输入区(I区)、次强输入区(II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对非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力度,优化能源结构是自给自足区(III区)的核心所在;作为周边区域能源安全缓冲区是次强输出区(IV区)的主要职责;作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区和能源基地是强输出区(V区)的功能所在。  相似文献   
934.
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的分区模型,用于对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的尝试.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众多指标进行降维处理,产生彼此互补又能综合反映湖区情况的新指标,构建了湖北省湖泊营养物生态分区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区域新指标值结合聚类模型进行湖泊流域的初步分类,利用判别分析完成非湖泊流域的类别归属判别,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区域各因素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量化分析,以揭示零散分类区块在空间地域分布上的关联和差异,最后根据关联结果确定边界完成分区并进行特征描述. 结果表明,利用该分区技术方法体系可以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干扰,得到更为客观的分区结果,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5.
936.
以江苏省13个设区市为例,基于碳排放(CE)和碳吸收估算方法,分析2005—2020年江苏省市域碳收支和碳补偿率的时空演变特征,随后引入环境基尼系数(EGC)从经济和生态两个角度分析空间碳平衡特征。结果表明:2005—2020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从14 210.005×104 t增至23 015.325×104 t,碳吸收3 039.383×104 t波动上升至3 628.703×104 t,总体表现为碳源;13个设区市的碳补偿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比较协调状态,与其人口聚集协调性较高;根据碳平衡分析,将13个设区市划分为碳汇功能区、低碳保持区、经济发展区、碳强度控制区、高碳优化区5类,并建议前两个分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着重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变现;其余分区优先推动产业低碳转型,能源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937.
中国河流生态水文分区初探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在综合分析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界定了河流生态水分区的内涵.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水水资源状况,确立了河流生态水分区的原则与依据,建立了不同级别分区的指标体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专家判断与定性分析等方法,将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区、44个二级区和406个三级区.  相似文献   
938.
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真实反映流域各区间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差异 ,同时解决流域上下游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重复计算问题 ,提出了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的概念 ,对流域分区、河道功能确定和河道生态环境分区需水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 .以黄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黄河流域的河道需水分区需水量差异显著 ,黄河下游区间的河道分区需水量最大 ,为 14 8 93× 10 8m3·a- 1 ,上游兰州—河口干流区间最小 ,为-5 0 12× 10 8m3·a- 1 ,龙羊峡—兰州干流区间和黄河下游区间河道分区需水量超过区间的自产水资源量 ,需要其它区间的水量补充 ,才能维持其河道的生态环境功能 .黄河流域的河道分区需水量之和为 2 3 0 6× 10 8m3·a- 1 ,约为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 3 9% ,说明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应低于 61% .  相似文献   
939.
孙伟  陈雯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3):402-413
根据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特征,运用相关分区方法,划分各地开发与保护的适宜性空间,合理配置建设和保护空间,获取较高的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地理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大部分学者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并对分区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由于各个地方的情况有较大差异,在经济和生态两方面的指标选择上还存在因地制宜的问题。论文以宁波为例,讨论平原与丘陵交错的沿海港口城市的区划指标体系选择和方法应用的问题。在借鉴已有区划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通过自然生态约束和经济开发需求的矩阵分类分析,将宁波市划分为优先开发、适度开发、控制开发、适度保护、优先保护以及禁止开发等6类适宜性区域,并结合宁波市空间开发现状,提出了不同类型区空间布局调整引导方向和管治要求。  相似文献   
940.
鉴于当前地质勘查单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管理现状,为提升地质勘查单位有效防控风险的能力,在对比分析地质勘查单位现行安全管理模式与双重预防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在地质勘查单位建立双重预防体系的建议,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和建立完善的风险分级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并给出实施双重预防体系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