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31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0篇
综合类   30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1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中国西南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随着开发规模的日益扩大,天然气井逐步转向山区这类地质环境恶劣的地区。本文以西南山区某气井为原型,在详细阐明井场区地质环境背景特征的基础上,首先对井场出现的典型地质问题——地下采空区进行定性判断和分析;之后选用F lac-2D有限差分软件,对井场加载前/后地下采空区可能造成的井场地基应力和变形特征,采用双洞和采空区这2种计算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井场加载前/后地基最大位移量为2 mm,地基局部地段出现拉应力区,但总体上地基稳定。研究结论将为后期建设中井场建筑物的优化布局及基础的选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2.
路堤荷载下带桩帽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堤一般由填土、碎石等散体材料组成,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土刚度差异较大引起的桩土间沉降差异,会导致路堤内部出现相对竖向位移。通过路堤填土的受力平衡分析,根据桩土差异沉降,求解出桩帽和桩帽间土体的应力分配,并结合桩帽下应力分配得出桩身应力,最终求解出桩土应力比及桩的荷载分担比例。工程实例监测结果验证了文中计算公式的适用性和可靠性。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得出了一些路堤荷载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规律,可供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43.
软土等向固结与K_0固结条件下的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软土重塑样分别进行等向固结和K0固结条件下的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固结条件、不同围压下软土的强度和应力应变特性,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低围压下,等向固结三轴压缩试验和K0固结三轴压缩试验土样破坏时的主应力差差别不大,随着围压增大,K0固结条件下试验土体的主应力差要明显大于等向固结条件下的试验土体;与等向固结相比,K0固结条件下的土体粘聚力c值减小,而内摩擦角增大;土体呈现剪缩特性。运用等向固结三轴压缩试验确定的邓肯模型参数模拟K0固结条件下土体的试验曲线,吻合较好,初步验证了邓肯模型参数对K0固结土体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44.
目的 准确高效地测量弹簧在应力松弛试验过程中的载荷。方法 针对周期试验法中繁琐的拆装工作和连续试验法中测试效率偏低的难点问题,以周期试验法中可以让“弹簧的总形变量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的事实为依据,通过驱使待测弹簧进一步发生少量变形,将待测弹簧承受的准不变载荷转换为缓冲弹簧的连续变化载荷进行测量。测量后分别对直线进行拟合,便可求得驱动力F0,进而可以计算出待测弹簧处于装夹状态时所承受的载荷。结果 得到了一种在应力松弛过程中测量弹簧载荷的新方法,并结合螺旋压缩弹簧的结构特点,介绍了该方法的2种实现方式。当置信度为0.95时,测试结果的置信区间在±2%内,说明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论 实践应用表明,在周期试验法中,采用该方法能够避免繁琐的拆装过程,有利于降低人为误差;在连续试验法中,采用该方法可以提高测试效率,从而有效地解决应力松弛试验中的载荷测试难题。  相似文献   
845.
采用宏观检查、几何尺寸测量、化学成份分析、拉伸性能试验、金相组织分析、非金属夹杂分析、硬度试验及碳化物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某发电厂锅炉末级过热器管开裂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开裂处管内壁有较深的原始裂纹,在炉内高应力的作用下,管子靠外壁处产生了蠕变孔洞及蠕变裂纹,最终导致开裂。  相似文献   
846.
地表沉陷区是判定地表建(构)筑物稳定性的重要依据,一般认为沉陷区内地表的下沉值较大,不利于建(构)筑物稳定。充分采动时通常在垂直和平行矿体走向的主断面上,从采空区边界按照查手册确定的地表移动角向地表绘出矿体两侧的地表临界变形点,再连接这些临界变形点形成地表移动区。不充分采动或充填法采矿时还没有地表移动区的圈定方法,只能沿用充分采动的圈定方法,导致圈定的范围过大或评价结论不可靠。基于房柱式留矿法对地表滑坡影响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出不充分采动时绘制地表移动区的启示,并结合充填采矿的地压规律研究,探讨了充填采矿的地表移动区绘制方法。结果表明:充填采矿时应根据主断面开采的应力与位移分析确定地表沉陷区绘制的参考面及地表移动角;附近几乎受拉或地压与原岩应力区别很大的位移等值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应为地表移动角,否则,根据附近不受拉或处于原岩应力状态的位移等值线确定的移动角偏小,圈定的地表沉陷区过大;主断面内位移变化明显的平面应为参考面,如矿柱稠密或充填法采矿时最顶部采场的顶板。  相似文献   
847.
管埋式液体循环换热桥面除冰融雪技术可以利用浅层地温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融雪方式。依托江阴市征存路观风桥市政桥梁工程,针对在桥面板铺装层或桥面板底部埋设换热管两种埋管方式,开展桥面工程除冰现场试验。在桥面铺设冰层,分别通过铺装层换热管和底部换热管与桥面板进行换热,并通过参照试验消除外部环境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实测两种埋管位置循环换热作用下,桥面的除冰效果和桥面板的温度变化规律;初步对比分析两种埋管位置除冰系统的热效率(用于除冰的热量与系统提供的总热量的比值),及桥面板的热-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现场试验条件下,铺装层埋管除冰系统运行8小时后,系统的热效率约42%,8小时内平均热效率约25%;底部埋管桥面除冰系统的平均热效率约为铺装层内埋管桥面除冰系统的50%;在相同的热交换功率下,底部换热管除冰系统流体温度远高于铺装层换热管除冰系统,底部换热引起的桥面板底部混凝土最高温升为31℃,相应温度应力为2.78 MPa,约为混凝土抗压强度(19.1 MPa)的14.5%。为了达到相同的融冰效果,底部换热系统需提供更高的换热功率和流体温度,并在混凝土内部引起更大的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848.
根据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的考察和观测结果 ,结合构造单元、地震活动分区和研究区位置确定计算模型的范围 ,选定一个构造骨架 ,确定计算模型的边界形状和几何参数。然后参考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和新构造运动特征 ,选定模型边界条件 ;参考岩石力学实验结果 ,确定模型的物理参数。最后利用线弹性二维有限元程序计算了各节点位移、各单元应力应变及应变能增量。通过分析应力应变场和应变能增量划分出 2个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849.
对薄板材料在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给出了两种应力状态下所得 n 值的相关性,分析了两者对预报成形极限的适用性。将研究材料在单拉及双拉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用于深拉延成形的过程分析和成形极限参数计算,结果证明单向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用于分析深拉延成形过程更为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50.
针对含裂纹缺陷的埋地天然气管道这类随机退化设备,现有的研究方法更多依赖于失效机理分析,由于构建失效机理模型较为困难和复杂,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应力影响下的非线性Wiener退化模型。将应力对管道的影响看作随机变量以影响管道的退化速率,同时考虑个体的差异性,获取非线性退化模型更加准确的可靠性评估结果。在首达失效时间下推导出剩余寿命的概率密度函数。然后针对小样本的退化数据,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参数,确定分布函数和可靠度。最后利用裂纹数据验证本文提出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