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0篇
  免费   595篇
  国内免费   1751篇
安全科学   423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320篇
综合类   4055篇
基础理论   772篇
污染及防治   288篇
评价与监测   323篇
社会与环境   275篇
灾害及防治   279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88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89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51.
本文研究了水深的变化以波高与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造成影响。本文将236组实测数据按水深因子H的大小进行了分组,分别对其进行了谱分析和统计分析,得到了各组数据的联合分布图。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扩大水深因子的变化幅度,得到了模拟联合分布图。研究发现,水深因子的改变不会对联合分布构成大的影响,因此得现一般水的波高与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模式适用于浅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2.
153.
154.
采集微表层水,使用自行研制滚轮式取样器,能有效地采集微表层水50-100μm厚度。调查研究表明,在珠江河口微表层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其富集系数在1-3左右。测定有机物中DOC占重要组成部分,其中DOC占TOC的70%左右,C:N的比值从微表层到次表层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55.
中国南岭风化壳型稀土资源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南岭风化壳型稀土资源的元素、储量、时代、构造和地理等5个方面的分布特征研究入手,分析结果得出中国南岭风化壳型稀土资源以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资源为主,表现出元素丰度高、储量大、时代新、构造条件简单和地理分布面积广的特点,其次是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碱性岩与千枚岩的风化壳也都有稀土矿产出,从而打破了南岭风化壳型稀土矿都是由花岗岩风化后形成的传统概念,扩大了稀土资源的找矿方向与远景储量。  相似文献   
156.
利用2005-2019年OMI-OMAERUV L2气溶胶数据集,研究了近15年华中地区吸收性气溶胶指数(UVAI)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主导气溶胶类型,探究下垫面变化和人为及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华中地区UVAI的年际变化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5-2008年UVAI波动下降,2009-2013年逐年增加并于2013年达到近15年来的最高值(0.767),2014-2019年逐年下降.2在空间分布上,UVAI整体由华中南部向北部递增,豫东平原、南阳盆地及武汉、长沙附近的城市群为高值区;UVAI的稳定性整体呈现“北低-南次之-中部高”的分布格局.3从季节变化来看,冬>春>秋>夏,冬季大部分区域由高值覆盖,夏季全境低值;气温、降水和UVAI均呈显著负相关;结合风场和压场进一步分析发现,加强源、较差的大气扩散条件和弱降水使冬季呈现大范围高值,夏季充沛雨水的冲刷作用叠加良好的大气扩散条件使得UVAI在夏季全境低值;气温、降水和大气扩散条件是导致UVAI呈明显季节性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4一氧化碳指数(COI)与UVAI的季均和年均空间分布一致且随季节同步变化,冬季UVAI高值区域的COI值>2.8;华中地区的吸收性气溶胶为碳质主导.52005-2018年林地、湿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增长21.1%、67.9%、2.3%,扩大了环境容量,提高了污染物的代谢速度;城市及建设用地面积增长14.3%,致使该类排放源逐年加强;UVAI与人口增长率和第一、二产业的增加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合大气排放清单分析,工业源、居民源、农业源为人为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7.
根据2003年12月-2005年5月对大亚湾纬度22.563°以北海域进行的7个航次海域生态环境监测资料,对大亚湾水螅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数量分布、区系特征等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大亚湾共出现水螅水母类40种,其中大洋性种有6种,其总N/O值为5.67,表明本海区水螅水母类的近岸性较强;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是第一优势种,占水螅水母丰度的27.59%;大亚湾海域水螅水母类,其动物地理区划属印度-西太平洋区印-马亚区。  相似文献   
158.
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是重要的一项。从10间住宅室内提取实验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室内空气中TVOC的8种组分浓度含量及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甲苯、乙苯和对间二甲苯已成为TVOC中的主要物质,也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甲苯浓度占TVOC的5.41%~360%,乙苯浓度占TVOC的4.61%~22.2%,对间二甲苯的浓度占TVOC的408%~29.3%,三者之和约占到TVOC含量的40%~50%。  相似文献   
159.
对影响葫芦岛市城区环境质量可吸入颗粒物的各类污染源颗粒物的粒度成份、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斯托克直径ds(Stoke's Diameter)表示法,利用巴柯离心机对样品进行处理,得到各类排放源所排放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重量百分比,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0.
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0的聚醚砜超滤膜进行膜过滤试验,研究有机物的特性,如亲疏水性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对超滤膜通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过滤亲水性组分时膜通量明显高于过滤疏水性组分.对2种不同水源的试验表明,尽管有机物含量相同,但由于亲疏水性的比例不同,造成的膜通量下降不同.疏水性越大的原水,其膜通量下降也越大.因此,疏水性组分是造成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试验还表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并非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有机物的分散性可能是影响通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