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5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51篇
安全科学   818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73篇
综合类   942篇
基础理论   143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122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12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悬浮物对三峡水库水质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长江寸滩断面和嘉陵江大溪沟断面水样为测定样品,探讨了悬浮物对三峡水库水质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出在三峡水库水质监测中,应对经0.45μm滤膜过滤的滤液进行指标测定,同时测定悬浮物含量,并对悬浮物进行组分分析;建议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纳入悬浮物项目。  相似文献   
22.
酸性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加热时间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会因实验条件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不同加热时间,加热方式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时间以水浴加热沸腾30min或电炉直接加热8min为宜。  相似文献   
23.
依托北京市、廊坊市和保定市高密度的地面空气质量监测、气象要素监测以及PM2.5化学组分监测和后向轨迹分析等手段,对2017年上半年三地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地中北京市空气质量较好,保定市较差。分污染物来看,保定市SO2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廊坊市和北京市,颗粒物PM10和PM2.5也呈现保定市最高、北京市最低的规律。从污染物日变化来看,CO、SO2、NO2、PM10和PM2.5呈双峰型分布,O3呈单峰型分布。从区域整体分布规律来看,PM2.5和SO2呈现明显的"南高北低"特征。PM2.5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1—4月燃煤对该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5—6月机动车排放的影响更为凸显。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在2017年上半年到达北京市的气流中有24%来自于北京市南部,且这些气流多为低空传输,表明区域传输对于北京市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江西九岭地体南缘武功山地体北侧以及其间的萍乐盆地内,有大量的逆冲推覆构造分布。逆冲推覆构造的类型有两种──逆冲推覆型和重力滑覆型。逆冲推覆构造具有横向上对冲挤压,纵向上多层滑动的特征,据此笔者建立了一个可能的多层滑动──对冲挤压模式,并根据地质和同位素年龄资料讨论了逆冲推覆构造的演化历史,指出区内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时间为中生代晚期(119.6Ma)。  相似文献   
25.
大连市金州区交通噪声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连市金州区交通噪声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价,2002年城区交通噪声与往年测量值相比有下降趋势,但仍超过国家标准29dB(A)。  相似文献   
26.
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法从株洲清水塘地区的土壤、污泥初步筛选了9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培养筛选并经过多次隔代培养,得菌种B212和B233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较高.在相对接种量为10%,温度30℃,摇床转速120r/min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表明:B212处理高岭土悬液时的最佳投加量为1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7,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9h,最高絮凝率达92%;B233处理高岭土悬液的最佳投加量为2mL/100mL,最佳絮凝环境pH值为8,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5h,最高絮凝率达91%.  相似文献   
27.
针对当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中普遍存在的冬季处理效果差等问题,研究了在处理系统中构建天然蛭石缓冲单元及其吸附饱和后进行生物再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4 m3·m-2·d-1(COD:150~350mg·L-1、NH 4-N:10~30 mg·L-1、TP:1.0~4.5 mg·L-1)和蛭石层填充高度≥60cm的条件下,无植物天然蛭石缓冲单元可至少在45d内保持出水各项水质指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从而可基本满足人工湿地在植物换季时期的处理需要,而且,增加系统含氧量和蛭石用量可提高体系缓冲性能.在夏秋季温度较高的条件下(25~30℃),利用微生物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和植物根系的吸收与复氧功能,可有效提高蛭石再吸附的能力,其中有植物的湿地单元90d后蛭石吸附容量的再生率可达88.2%~91.3%,生物再生过程的动力学方程符合指数关系,植物种类、干湿交替时间和碳源对蛭石生物再生过程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29.
用直接火加热可燃物料时 ,操作过程中潜在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根据工艺及设备特点 ,分析了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条件 ,总结了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与技术。  相似文献   
30.
就隔油调节罐设置的目的,容积的确定,设置的位置,收油设施的设计,污油的加热排泥,排油的操作控制,消防措施及污油的输送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