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0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704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398篇
综合类   2347篇
基础理论   399篇
污染及防治   330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177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聊城市城市生态用地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用地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组分,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发展有积极作用。在介绍城市生态用地的基础上,将城市生态用地划分为2大类、4个亚类,并简单介绍了城市生态用地的服务功能,最后以山东聊城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城市生态用地的开发与利用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92.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最。随着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数量的增多,迫切地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维护方法,以充分发挥其美化水环境和提升人文环境的双重作用。本文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水位控制、进出水装置维护、护堤维护、植物管理、气味控制、蚊蝇控制和野生动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系统论述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运行管理和维护中需要考虑的主要事项。对将来建立完善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3.
Cd2+、Cu2+和Zn2+对人工湿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正  K.Sakadevan  J.Bavor 《环境科学》2000,21(4):110-112
实验室研究了 3种重金属离子 Cd2+、Cu2+、Zn2+对人工湿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以 100、500、1000 mg/kg剂量的 Cd2+、Cu2+、Zn2+处理人工湿地土壤样品 ,检测其 N2O的产生 .结果表明 ,3种金属离子的 500、1000mg/kg处理组土样 N2O的产生均显著降低 ,各金属离子抑制 N2O产生的程度顺序为 Cd2+>Zn2+>Cu2+,这与 3种金属离子在土样中的有效态浓度顺序是一致的 ,反硝化微生物在处理过程中逐步产生了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 ,500、1000mg/kg处理组样品的 NH+4- N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提示部分 NO-3- N由于反硝化过程的抑制而异化性还原为 NH+4-N.  相似文献   
994.
黄河清水沟改道以来河口新生湿地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76-12-2003-01共22个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以及GIS空间分析手段,对黄河清水沟改道以来河口新生湿地的时空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不同时相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获得水陆界限,在GIS支持下对研究区内的水陆边界进行比较,确定侵蚀区和淤积区,并计算其面积。结果表明,在黄河泥沙沉积和海洋侵蚀的双重作用下,河口新生湿地的增加和减少交替进行,且近年来净增加面积呈现减少趋势。27年余净增加河口新生湿地17154.41hm2,1993年以前为净增加,此后则逐步减少。1993年之前的增加部位为新河口区和东南沿海区,减少部位在老河口区,之后则老河口区增加,新河口区和东南沿海区减少。  相似文献   
995.
刘海  张军 《四川环境》2001,20(4):47-50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合理的开发利用将对西部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直到巨大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我国西部湿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四川省若尔盖地区为例提出了西部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996.
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50年代以来湿地退缩过程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0  
以小尺度的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湿地的空间和时间退缩过程及其驱动力,重建了自1954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湿地面积由1954年的1149878hm2下降到2000年的277691.25hm2,由占总面积的45.85%下降到11.07%,仅仅是原来面积的1/4不到;而耕地面积由206003.5hm2增加到1440260.25hm2,由占总面积的8.21%增加到57.43%。同时指出,人类农垦活动是挠力河流域湿地面积退缩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97.
多级生态塘/湿地系统底泥中磷的归趋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多级生态塘/湿地处理系统不同单元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及释放规律,考察了季节和泥龄对磷形态分布及其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系统前端到后端,钙磷在底泥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的比重逐渐减少;3~6月是底泥磷的集中释放期,主要释放单元为复合兼性塘,释放形态为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绝大多数铝磷和碱可提取有机磷在泥龄为 1.3 年时都释放到水体中.钙磷和铁磷是底泥中磷的主要贮存方式.  相似文献   
998.
几种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的机理   总被引:69,自引:4,他引:65  
研究了砂子、沸石、蛭石、黄褐土、下蜀黄土、粉煤灰和矿渣7种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净化污水磷素的机理,并初步评价了其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可能导致的磷素二次污染的风险.结果表明,矿渣、粉煤灰有很好的磷素去除效果,蛭石、黄褐土和下蜀黄土次之,沸石和砂子的去除效果较差.上述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的机理主要为化学机理,表现为基质全钙、氧化钙、水溶性钙的含量越高,其固定形成的磷酸钙盐越多,在pH值较高的情况下,主要形成难溶性的磷酸八钙和磷酸十钙,有利于磷素的净化;基质中游离氧化铁、铝和胶体氧化铁、铝含量越高,其固定形成的磷酸铁盐和磷酸铝盐数量越多,基质净化磷素的能力越强.除砂子外,上述基质磷素饱和吸附后,磷素释放比例很低.加强人工湿地基质管理,其基质吸附的磷素一般不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蓄湖泊湿地水资源的评价,提出防御调蓄湖泊湿地水生态恶化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工程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湖泊湿地水生态系统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有机质积累与基质堵塞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利用灼烧失重研究了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小试及中试系统中有机质的积累规律及其与湿地基质堵塞的关系,通过示踪剂实验测定了堵塞前后系统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质主要积累在基质表层和上层0~50mm处且有机质积累主要发生在下行池.有机质含量与基质深度负相关,基质表层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层.湿地系统中有机质含量与基质渗透系数呈明显的负相关性,有机质含量越高,基质渗透系数越小,说明有机质积累是导致构建湿地堵塞的一个重要原因.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堵塞后,其水力特征发生了改变,延长了该系统的实际水力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