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17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310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镉铅在粘土上的吸附及受腐殖酸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10,他引:34  
Yu G  Jiang X  Wu H  Zeng Y  Wang F 《环境科学》2002,23(5):109-112
试验研究了镉和铅2种重金属在蒙脱土和高岭土上的吸附,以及外加腐殖酸的3种组分(富里酸、棕色胡敏酸和灰色胡敏酸)的影响。镉铅在粘土上的吸附随着介质pH的升高而增加。在pH4-8范围内的任意pH点,镉在高岭土上的吸附量因富里酸而降低,因2种胡敏酸而升高;当pH值高于6时,吸附量急剧增加。外加富里酸使得铅在粘土上的吸附在pH>6时意外出现随着介质pH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2.
煤是一种有机沉淀岩,主要包括有机碳化合物和无机矿物。在燃烧的高温条件下,煤中的矿物质首先经历热分解和气化,当烟气冷却时,它们经过冷凝成核、凝结和团聚等作用,形成大量细粒子。这些细粒子的排放会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研究燃烧过程中细粒子的形成机理将为其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文系统地综述了煤燃烧过程中矿物质和痕量元素的气化、冷凝成核、表面凝结、团聚的机理、模拟和预测方法以及细粒子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对苯酚富集能力的影响,应用国际腐殖酸协会(IHSS)推荐方法提取腐殖质,以Ca2+、Al3+、Fe3+为桥键离子,制备了高岭石、蒙脱石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对苯酚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高岭石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对苯酚的饱和吸附量(Qm)大小依次为FA(富里酸)团聚体[(254.11±5.35)mg/kg] > HA(胡敏酸)团聚体[(186.14±1.61)mg/kg] > HM(胡敏素)团聚体[(120.61±1.67)mg/kg];蒙脱石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对苯酚的饱和吸附量大小依次为FA团聚体[(418.72±19.14)mg/kg)] > HA团聚体[(290.00±13.06)mg/kg)] > HM团聚体[(160.46±4.92)mg/kg)];高岭石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对苯酚的富集系数(ER)大小依次为FA团聚体(2.03±0.07)> HA团聚体(1.91±0.04)> HM团聚体(1.85±0.04);蒙脱石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对苯酚的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FA团聚体(2.50±0.10)> HA团聚体(2.45±0.11)> HM团聚体(1.36±0.04).研究显示,FA团聚体对苯酚的饱和吸附量和富集系数较大,对苯酚的吸附(富集)作用较强,HM团聚体对苯酚的饱和吸附量和富集系数较小,对苯酚的吸附(富集)作用较弱.不同腐殖质组分团聚体对苯酚的富集能力大小表现为FA团聚体> HA团聚体> HM团聚体.因此,FA团聚体可作为控制受苯酚污染场地土壤的首选修复剂.   相似文献   
64.
北京森林土壤富里酸亚组分的表征及荧光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土壤FA(富里酸)的结构组成及其腐殖化和芳香性特征,采用SFS(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结合FRI(荧光区域积分)、DSFS(导数荧光光谱)及PCA(主成分分析)对土壤FA亚组分的荧光光谱特征及荧光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利用XAD-8吸附树脂结合初始pH为3、5、7、9和13的Na4P2O7(焦磷酸钠)缓冲溶液逐步洗脱技术将土壤FA分别分级得5种亚组分(FA3、FA5、FA7、FA9和FA13).结果表明:①FA3-FA13的SFS体现3类荧光峰,分别代表类蛋白、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FA3和FA5含有含量相近的类蛋白、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而FA7-FA13含有的主要成分是类蛋白物质;同时,FA7-FA13的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较FA3和FA5更为复杂,且FA7-FA13含有更多易降解的单环芳香族化合物.②FA3和FA5的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物质被识别,且FA7-FA13的类色氨酸含量明显大于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含量.③FA3-FA13光谱荧光强度指标(I240/I340、I240/I450、I340/I270、I450/I270和I450/I340)的对比分析表明,FA3和FA5的腐殖化程度和芳香性均大于FA7-FA13.④荧光指标AFLR/A、AHLR/A、S270-340、S270-450、A2/A1和A3/A1可作为指示亚组分芳香性的优化指标,且AHLR/A、A2/A1和A3/A1可作为最佳指标反映亚组分的腐殖化程度.研究显示,土壤FA亚组分的结构表征及荧光指标分析为后续FA亚组分与环境污染物相互机理研究提供依据,为探究有机质的结构特性和环境行为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5.
2017年6月1日上午,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举行,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安排部署,全国各地将以"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题,聚焦改革发展、监管执法、事故预防和安全法规知识等内容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66.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近日下发通知,部署2017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从6月开始,全国将以"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题,聚焦改革发展、监管执法、事故预防和安全法规知识等内容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全社会凝聚弘扬安全发展理念、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共识,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三个继续下降"筑牢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7.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岩源磷释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分子量有机酸是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分泌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采用浸泡实验比较了4种常见低分子量有机酸(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对巢湖北岸东部富磷地层中岩源磷的释放量,并对浸提后的部分残渣进行磷的赋存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当有机酸浓度小于5mmol·L-1时,柠檬酸的释磷量最大;大于5mmol·L-1时,草酸和酒石酸的释磷量最大,此时释磷量与有机酸的浓度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其增加趋势远大于浓度小于5mmol·L-1时的增加趋势,而其中草酸和酒石酸又远大于柠檬酸和苹果酸.在有机酸溶液终止pH≥4时,有机酸溶液终止pH与释磷量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在50mmol·L-1相同浓度时,草酸对各赋存形态磷转化作用均最大,酒石酸次之.而4种酸对有机磷释放率最大,均高达97%以上,对闭蓄态磷的释放率最小.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考察队和中国科学院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简称千烟洲站)的历代科研工作者从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到农业科技攻关示范,再到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一步一个台阶,不仅为红壤丘陵区的生态恢复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机理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论文以千烟洲站的发展为主线,对南方山区生态环境观测成果与发展进行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69.
2009年6月6日,"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在福州市启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以宣传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0.
生物质热解焦油脱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质热解焦油的产生不仅降低了热解效率,影响设备运行,更危害着人类健康。通过介绍生物质热解焦油的特性及危害、对比分析目前各种不同除焦方法(文丘里法、旋风分离法、电捕焦法、高温裂解法和催化裂解法)的特点及应用前景,得出采用多种方法组合的形式进行联合除焦可显著提高焦油脱除效率。寻找用于湿法除焦的可再生利用的有机溶剂,开发经济、高效、长寿命的催化剂将成为生物质热解焦油脱除技术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