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8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1038篇
安全科学   508篇
废物处理   64篇
环保管理   214篇
综合类   2561篇
基础理论   432篇
污染及防治   327篇
评价与监测   241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有机物生物降解极限浓度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有关有机物生物降解极限浓度(Smin)的定义,介绍了热力学测定方法、动力学测定方法和扩散测定方法等3种测定极限浓度的方法。正确测定有机物生物降解极限浓度对开发微量有机物生物高度净化新技术,寻求提高现有生物处理技术净化效果的途径,污染环境的修复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采用连续灌胃染毒的方法,探讨了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经口急性染毒对大鼠海马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0只,实验组PFOA染毒剂量分别为2、8、30mg·kg-1(bw).连续灌胃染毒7天后,制备海马单细胞悬液,采用Fura-2/AM荧光探针法测定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使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机法(HPLC/MS-MIS)检测血清与脑组织中PFOA浓度.结果表明,染毒组大鼠血清与脑中PFO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血清与脑中PFOA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611,p<0.01).PFOA染毒8、30mg·kg-1(bw)实验组海马细胞[Ca2+]i分别为(207.89±22.84)nmol·L-1和(284.19±14.75)nmol·L-1,显著高于对照组((141.68±11.47)nmol·L-1)和PFOA染毒2mg·kg-1(bw)实验组((147.38±19.23)nmol·L-1)(p<0.01).大鼠脑、血清中PFOA浓度分别与海马[Ca2+]i存在正相关关系(r2=0.552,p<0.01;r2=0.756,p<0.01).研究结果显示,PFOA暴露可使血清和脑组织中PFOA浓度增加,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Ca2+]i升高.  相似文献   
993.
米氏凯伦藻在三种无机氮源的生长情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颂辉  黄凯旋 《生态环境》2007,16(5):1337-1341
米氏凯伦藻引发的赤潮危害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其营养生理生态,对掌握该藻形成赤潮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一次培养的实验方法研究了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在三种无机氮源不同氮磷浓度比(cN/cP)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分别以氯化铵、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为氮源时,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最适cN/cP比分别为32、32和100。米氏凯伦藻对氯化铵的利用效率相对低于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以氯化铵为氮源该藻生长缓慢,细胞密度低;而分别以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为氮源时该藻生长情况较好,可较长时间维持高的细胞密度。  相似文献   
994.
鼠李糖脂对东海典型甲藻赤潮生物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铜绿假单胞菌产鼠李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对东海典型甲藻赤潮生物锥状斯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海洋原甲藻(Prococentrum marinum)和微小原甲藻(P.minium)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对其不同抑制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鼠李糖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几种甲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几种甲藻生长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锥状斯式藻>微小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海洋原甲藻.对不同属的甲藻,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藻细胞本身表面的附属物、内部物质组成及个体大小有关;而对于同一属的甲藻则与各甲藻的生物膜脂肪酸组成尤其是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关,即甲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低,鼠李糖脂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反之亦然.图1表2参18  相似文献   
995.
乌鲁木齐市典型的冬季环境空气重污染过程剖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2003年12月16日-2004年1月11日,乌鲁木齐市遭遇了2000年以来最不利的污染气象条件,逆温层笼罩上空长达27d之久,致使空气流动不畅,雾天持续出现,大气污染物无法扩散,SO2和NO2浓度逐日累积,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市区空气混浊处于严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996.
对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TB-3-H8)的发酵液进行梯度提取和柱层析分离,得到两种无色晶体,经波谱方法鉴定为ABA和反式ABA二醇;并经NOESY实验研究了反式ABA二醇的优势立体化学.生物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反式ABA二醇的半抑制浓度与ABA十分接近,两者均能够高效地抑制水稻种子胚芽的萌发生长.图3表1参14  相似文献   
997.
甲醛光催化降解与过氧化氢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两种光催化剂(TiO2与Pd/TiO2)和三种紫外光源(黑光灯、杀菌灯、臭氧灯)分解水溶液中的甲醛,同时以酶法测定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生成的低浓度过氧化氢.发现波长较短的紫外光源生成过氧化氢的浓度较高.当以臭氧灯为光源时,无论是否有催化剂存在,生成的过氧化氢浓度都在50mmol·m-3以上,因为185nm以下的紫外光可以直接由水与溶解氧生成臭氧,而后生成过氧化氢.不管有无催化剂存在,在臭氧灯作用下,甲醛溶液中生成的过氧化氢浓度高于纯水中生成的过氧化氢浓度.但是,在以黑光灯或臭氧灯为光源时,上述结果正好相反.此外,对于每种光源而言,当采用Pd/TiO2代替TiO2时,甲醛的分解和过氧化氢的生成都得到加强.甲醛光催化分解速率与相同条件下纯水中过氧化氢的生成速率呈正比,表明光催化降解的活性与光催化生成过氧化氢的能力近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8.
干热河谷主要造林树种光合作用光抑制的防御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比较研究了干热河谷8个造林树种气孔导度、光合色素、叶绿索荧光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①气孔导度雨季较高,多呈“午睡”现象的双峰曲线日进程,旱季气孔导度很低,全呈单峰曲线日进程;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Fv/Fm呈反正态分布曲线日进程,qP和φPsⅡ呈正态分布曲线日进程,白昼qNP随时间呈上升趋势,表明树种启动了过剩激发能耗散功能.②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值及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值从雨季到旱季都呈下降趋势,减少了对光能的吸收.③旱季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Fv/Fm值明显低于雨季值,差异显著,发生了严重的光抑制;qP和qNP值除赤桉(Eucalyptus dulebsis)变化不明显外,其余树种旱季qP值下降而qNP值上升.④对干旱、高光强、高温光保护的主动适应方式是保持较高的光化学猝灭、PSII线性电子传递效率和维持一定耗散过剩光能的能力,如降低光化学猝灭而增加非光化学猝灭来适应逆境,则是一种对生长不利的内损耗被动适应方式.图4表2参14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对上海大气中总悬浮物浓度分布进行了分析,表明工业区或工业与人口密集居住区的浓度最高,商业区和稀疏人口的居住区的浓度较低.作者讨论了TSP浓度分布的季节变化,表明上海市区TSP浓度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受局地源的控制,季度变化对分市格局影响不大,而对浓度高低影响显著.浓度的变化主要为气象条件的季节变化所控制.作者还试图以自然正交函数(EOF)分解法对TSP浓度分布的成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TSP浓度分布在很大程度上为两正交分量所控制,其一为源的影响,其二是大气的扩散、输运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气象条件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条件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鞍山市二年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