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安全科学   24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632篇
基础理论   203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54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了解海南岛半干旱区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因素和污染状况,在感城镇采集1818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其重金属含量和化学组成.采用相关分析、地累积指数(Igeo)、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危害指数(HI)、致癌风险指数(CR)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开展重金属风险评价和来源识别.结果显示,重金属ω(As)、ω(Cd)、ω(Cr)、ω(Cu)、ω(Hg)、ω(Ni)、ω(Pb)和ω(Zn)的平均值分别为22.7、0.128、33.4、14.5、0.032、9.32、32.5和43.3 mg ·kg-1,除Zn外,均高于海南岛土壤背景值.相关分析表明,重金属富集与土壤中Fe、Mn、Al和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Igeo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土壤主要受到As的污染,其次为Cd和Cu;RI结果显示,高风险以上的样品占比为29.4%,其中As是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As、Cr和Ni对儿童存在致癌风险,需要引起注意.基于PMF模型,确定了研究区重金属的4种主要来源,其中Hg主要来自工业排放;As主要来自农业活动;Ni、Cu、Cr和Zn主要来自与成土母质密切相关的自然来源;Pb和Cd主要来自农业活动和机动车尾气的混合源.研究表明PMF模型与相关分析相结合,能够有效识别土壤重金属来源.  相似文献   
92.
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植被类型的固碳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不同恢复植被类型的固碳特征,比较恢复年限和坡向因素对植被碳汇效应的影响,在陕北黄土丘陵区选取了6种典型植被类型(农地、草地、沙棘、柠条、刺槐和山杨),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构成特征.结果表明:①半干旱黄土区植被恢复具有明显的碳汇功能,不同植被组分(地上生物、地下根系和枯落物)碳密度均表现出乔木>灌丛>草地>农地的变化特征.农地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最低(1355.5 g ·m-2),草地、沙棘、柠条、刺槐和山杨较农地分别增加了91.4%、125.2%、144.0%、124.5%和232.6%.②草地、沙棘、柠条和山杨的不同植被组分碳密度和不同土层(0~5、5~20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恢复时间的推移总体上表现出增加趋势.③坡向对农地和草地植被碳密度无明显影响,沙棘、柠条、刺槐和山杨不同坡向间的植被碳密度差异明显.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明显的阴阳坡差异,农地、草地、沙棘、柠条、刺槐和山杨阳坡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阴坡减少了22.9%、34.3%、75.8%、49.1%、22.4%和69.4%.④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碳密度差异明显,其中农地最低(2022.1 g ·m-2),草地、沙棘、柠条、刺槐和山杨较农地分别增加了48.7%、152.8%、125.1%、166.3%和530.7%.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密度总体表现为:土壤层>地上生物层>根系层>枯落物层.土壤有机碳构成了农地、草地、沙棘、柠条和刺槐碳密度的主体,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密度的67.0%、86.3%、59.7%、72.7%和56.5%.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科学管理生态系统碳库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与地震易损性相比 ,结构震后火的易损性研究尚未深入 。 以三层三跨平面钢框架为研究对象 ,采用 ABAQUS 进行建模,选取火灾荷载密度作为火灾强度指标,同时将耐火极限作为破坏状态指标,采取拉丁超立方法生成了 50 个结构样本,对钢框架进行震后火作用下耐火极限分析和易损性分析,并给出了不同损伤程度的四种破坏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震后火作用下钢框架失效概率随火灾荷载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火灾荷载密度达到最大值时,大震下钢框架发生轻微破坏、中等破坏和严重破坏的概率较高,出现倒塌破坏的概率相对较低;对比三水准地震设防烈度下火灾易损性曲线,随着地震烈度的升高,钢框架发生严重破坏和倒塌破坏的概率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94.
文中采用一种快速求解方法——半解析半数值法计算多层频率选择表面(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简称FSS)复合结构的反射系数,然后结合具体两层复合结构的实例通过测试验证了半解析半数值法的正确性,并基于复合结构吸波材料吸波频带窄的缺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的圆形FSS复合结构吸波材料。计算和测试结果都表明,这种新的复合结构在较宽带宽内具有低反射系数。  相似文献   
95.
叶开 《环境教育》2014,(6):70-70
正醒来时一切正常,但月亮不见了。幽暗沙漠伸向遥不可及的远方。天空中的星星像散在草原的羔羊。虽然是经验丰富的宇航员,躺在距地球五千光年外自由星沙漠的深处,我也分不清天上的星星哪颗是哪颗了。美好的夜晚必须有月亮、草地、河岸,如非洲撒哈拉大森林里鸟儿鸣叫,恐龙温柔地走过小丘。曾经干旱酷热的撒哈拉大沙漠,在人工洋流带来的温湿云团滋润下,成  相似文献   
96.
在核设施退役及核应急过程中,放射性气溶胶的快速有效控制是首要任务。采用水性聚氨酯作为压制剂,研究了压制剂用量、雾化压力和气溶胶浓度等工艺条件下模拟气溶胶粉尘颗粒物的凝并及去除效果,获得了优化工艺条件:雾化压力0.3 MPa,水性聚氨酯雾化量/待处理空间容积≥0.09 L/m3时,压制效率达95%;当待处理空间内气溶胶颗粒初始浓度为2 000~15 000 p/cm3时,半值时间变化范围为26.4~59.1 min。  相似文献   
97.
目的:建立密度瓶法测定柔肤水相对密度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方法: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采用GB/T 13531.4—2013《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相对密度的测定》,建立测量模型,绘制不确定度来源因果图,对检测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类和量化,得到扩展不确定度U=0.0002。结果:柔肤水相对密度测定结果表示为1.009 7±0.0002。结论:研究为相对密度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
Jarnsjon湖治理活动中笼养虹鳟鱼的亚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
以影响大面积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性能的几个物理参量和几何参量为切入点,分析了内部电阻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针对几种构型不同的大面积电池,建立了效率的半经验模型.根据并联、串联、和各单元独立式串并联的大面积电池的相关物理参量和几何参量,对电池效率进行了计算.通过比较计算值与测试值的偏差,分析了半经验模型的适用性.在半经验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物理参量和几何参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半经验模型分析物理参量和几何参量的影响,可以优化大面积电池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0.
刘子刚  王铭  马学慧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0):1814-1819
根据全国泥炭资源调查的结果, 运用有机质含量、干容重、泥炭储量、泥炭地面积等数据估算中国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并探讨其碳储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泥炭地有机碳总储量约15.03亿t.在各省和各气候区分布不均匀,四川省(6.45亿t)和云南省(2.91亿t)泥炭地有机碳储量最丰富,占总储量的62.29%.各气候区中高原湿润区泥炭地有机碳储量最大(7.14亿t),特别是若尔盖高原泥炭地有机碳储量(6.30亿t)占总储量的41.92%.我国泥炭地有机碳密度一般在80~140kg/m3, 最大值为270~360kg/m3,最小值小于80kg/m3,其分布以燕山、太行山至横断山为界,西北部低,东南部高.泥炭地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均值为143.97kg/m2,滇南高原最高,达到637.06kg/m2.区域平均泥炭地有机碳积累强度为208.23 t/km2,若尔盖高原最高达3972.71t/k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