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0篇
  免费   670篇
  国内免费   2473篇
安全科学   630篇
废物处理   333篇
环保管理   599篇
综合类   5681篇
基础理论   977篇
污染及防治   1320篇
评价与监测   167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462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48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622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60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电动汽车     
吴博任 《环境》2003,(8):44-44
这里说的电动汽车,是指对车载蓄电池直接充电,然后由蓄电池供电推动的汽车。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类似,电动汽车同样零排放、无污染,不受石油的限制,而且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电动汽车概念车“概念车”是指典型的整车设计。电动汽车概念车是典型的电动整车设计,区别于一般汽车的改造。要使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对未来新能源-Ormulsion性质作了简介,着重论述了Orimulsion物化性质,包括在水体中的扩散行为以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并展望了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原喷雾填料式除氧器运行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旋膜式除氧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简要介绍改造过程和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994.
腾月 《环境》2003,(4):36-36
在实验室创造新的生命,一直是人类的梦想,科学家也一直企图用人工合成生命的方式来揭示生命起源的奥秘。很久以来,就有人建议在实验室内制造人造细菌,因为细菌是最简单的一种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995.
996.
复合絮凝处理抗生素废水对其抑菌效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以削减废水抑菌效力和回收有机物的复合絮凝剂预处理方法,对重庆军药三厂的生产废水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Ca^2+的复合絮凝剂可大幅度削减废水中残留的抗生素的抑菌效力,抗生素废水药物效价去除率大于90%。CODC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997.
SBR生物反应器出水溶解态有机物性质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考察了SBR生物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过程中,反应器内部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了污泥龄对于SBR反应器出水溶解态有机物性质特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过程中,以分子量650Da、1700Da和2000Da为代表的腐殖质类有机物逐渐积累,小分子量有机物(<200Da)逐渐转化为具有中间分子量(500...  相似文献   
998.
张冰  孙晨翔  文湘华 《环境科学》2022,43(3):1529-1534
为深入理解有机负荷率(F/M)对活性污泥(AS)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F/M(以BOD/MLVSS计,下同)设计建议范围0.2~0.5 kg·(kg·d)-1为依据,将采集的AS样品分为3组,运用基于随机矩阵理论(RMT)的网络分析方法,解析了不同F/M条件下的AS微生物生态网络拓扑性质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较低的F/M...  相似文献   
999.
高效复合菌在木薯酒精废液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酒精废液生物处理反应器内颗粒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出的8株高效优势菌,初步鉴定结果:1号为皮杆菌属;2号为棒杆菌属;3号、4号为微小杆菌属;5号为乳杆菌属;6号为纤维单胞菌属;7号为丙酸杆菌属;8号为红长命菌属.对8种纯化后的菌株进行混合培养,确定了复合菌群生长最佳培养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6.8.在处理过程中投加适量葡萄糖、硝酸铵和微量元素能够提高复合菌群的处理效果.最佳添加量为:葡萄糖0.5g/L,硝酸铵1g/L,Fe2 5mg/L和Ca2 25mg/L.在日处理量100 m3的UASB生物反应器中投加该复合菌群后,木薯酒精废液的COD去除率明显提高,达到90%以上.处理系统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000.
Ecological effects of crude oil residues on weed rhizospheres are still vague. The quantitative and diversity changes and metabolic responses of soil-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common dandelion (Taraxacum officinale), jerusalem artichoke (Silphiurn perfoliatum L.) and evening primrose (A colypha australis L.) rhizospheric soils were thus examined using the method of carbon source utiliz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various toxic effects of crude oil residues on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soil bacteria, but the weed rhizospheres could mitigate the toxic effects. Total heterotrophic counting colony-forming units (CFUs) in the rhizospheric soi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rhizospheric soils. The culturable soil-bacterial CFUs in the jerusalem artichoke (S. perfoliatum) rhizosphere polluted with 0.50 kg/pot of crude oil residues were almost twice as much as those with 0.25 kg/pot and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crude oil residues. The addition of crude oil residues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 in substrate evenness, substrate richness, and substrate diversity between non-rhizospheric and rhizospheric soils of T. officinale and A. australis,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p〉0.05) difference in the 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between non-rhizospheric and rhizospheric soils of S. perfoliatum. The rhizospheric response of weed species to crude oil residues suggested that S. perfoliatum may be a potential weed species for the effective plant-microorganism bio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s by crude oil resid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