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55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01.
湘西南是湖南重要的产金区,该区金矿以脉型金矿为主。按其成矿元素组合,该区脉型金矿可划分为单金石英脉型和金-锑石英脉型;按其矿体产出形态特征,可划分为顺层式和切层式脉型金矿两种。该区脉型金矿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明显,矿物组合简单,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产出。该区脉型金矿形成主要与脆、韧性剪切作用有关,雪峰山一带加里东期的剪切作用,使该区的浅变质岩发生变形,并促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发生活化、迁移,最终富集形成金矿床,因此,该区金矿的成因类型为与剪切带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地球物理参数块体填图并结合地表资料,推断浙东南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层下的中深部构造特征:变质基底呈东西向展布,为早元古代华夏板块的一部分。其后,发展为浙西钱塘裂陷槽、华夏古陆和沿海裂隙槽,进而形成巨形花岗岩环、中生代酸性火山岩以及沿NW向深断裂活动的双峰式火山岩。现尚处于脉动式裂解,蠕散的初级阶段。因此,构造活动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103.
冯琳  唐亮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6):13-15,27
在“控制导流,清污两制”的战略指导下,借助淮河入海水道的水工设施,利用南泓作为三淮一洪地区城市污水的调度通道和生态处理场所,尾水最终入海。研究表明,南泓生态工程净化能力显著,基本不会对沿线环境卫生、地下水、下游地面水及海口生态构成影响,是淮阴市三淮一洪以至下游滨海、阜宁地区未来污水安全可靠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大巴山区主要分布的早古生代地层中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石煤的原岩,风化岩,原生土壤的硒含量及其相关关系分析,及对南秦岭早古生代地层和石煤中硒的化学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岩石和石煤中的硒在地层环境下有较大的活动性,不同类型岩石中硒淋失率和硒的淋失量不同,富硒而淋失率低但淋失量高的下寒武统鲁家坪组和早志留世大贵坪组的炭质板岩和石煤的分布区土壤(主要为当地岩石的风化残积物)的含硒量可达10mg/kg,甚至更高,是大巴山的富硒带和硒中毒带,含硒低而且淋失率高的志留系砂岩和粉砂岩以及寒武系统砾屑灰岩分布区是大巴山区的低硒带。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南泉河污染现状的监测和调查分析,同时基于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的要求,提出了建设人工湿地治理南泉河污染的方案。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方案内容、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南泉河污染现状的监测和调查分析,同时基于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的要求,提出了建设人工湿地治理南泉河污染的方案.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方案内容、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介绍了富水金矿带区域地质、金矿带地层、构造及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属中、低温渗滤热卤水型金矿-卡林型金矿,金为微细粒浸染型金,肉眼甚至一般光学显微镜中均不可见.作者根据本区金矿体的分布及赋存情况,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化探异常分布,对金矿带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实地调查和制图分析,研究1983~2013年南洞庭湖区万子湖湿地和鱼类生境景观变化及其人为驱动,结果表明:湿地洲滩面积由1.410×104 hm2增加到2.135×104 hm2,敞水面面积由1.363×104 hm2减少到0.631×104 hm2;芦苇洲减少,但林地由0.056×104 hm2增加到0.728×104 hm2并扩展到保护区核心区;新增泥围21个、网围10个,引淤、沥水排水设施长度增加了201.71km。人为干扰对景观变化有极大影响,其中引种意大利杨及芦苇改变了地形和群落结构,挤占了自然演替条件下应有的草洲景观空间,使鱼类产卵、索饵的适宜生境减少;泥围作为有害渔法,与网围都处于建设发展阶段,占据了草洲、洼地等鱼类产卵、索饵的适宜生境;引淤渠建设使大面积湖泊快速淤积成洲,将水生生态景观转变为大多数时间干露的以陆相生态景观为主的水陆相生态景观,鱼类生境被压缩,并对南洞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继续发挥促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苕溪干流悬浮物和沉积物的磷形态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磷是控制水体营养状态和诱发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不同形态的磷对水体富营养贡献不同.以东西苕溪干流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法获得磷形态,对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悬浮物和沉积物的物质组分与磷形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西苕溪水质状况劣于东苕溪,而东苕溪中游水体的水质状况好于上游和下游;悬浮物中营养物质含量普遍高于沉积物,其弱吸附态磷、还原态磷和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所占比例较表层沉积物大,钙结合态磷则在沉积物中占较高比例.相关性分析表明,西苕溪悬浮物和沉积物的组分对磷形态的影响较弱,而东苕溪的物质组分对磷形态有显著的影响,有机质和黏土矿物对悬浮物和沉积物中形态磷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与河流的地质背景及物质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110.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FID分析测定了南黄海(SYS)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探讨了影响该类污染物分布的因素,并对其潜在生态危害做出初步判断。研究海域4种PAEs总含量在(311.4~6 156.5)×10-9之间,平均浓度为1 636.3×10-9,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黄海中部。二丁酯(DBP)检出浓度最高,介于(159.7~5 499.3)×10-9,二正辛酯(DnOP)浓度最低,为(2.2~81.1)×10-9,二甲酯(DMP)和二乙酯(DE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59.5×10-9和74.2×10-9。4种PAEs浓度高值区同样主要集中在南黄海中部,不同组分之间的分布规律稍有差异。PAEs本身的性质、沉积物的特性、水动力条件以及周边环境都会影响PAEs的分布,其中沉积物中TOC的含量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站位只有DBP超出警戒值,但低于其风险评估低值(ERL),初步判断南黄海海域目前这4种PAEs的生态危害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