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09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605篇
基础理论   211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10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本文通过对砷类化合物用作饲料添加剂的全面分析,考虑到砷类化合物即有抗菌促生长作用,又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及对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性污染,提出在使用砷类饲料添加剂时,应配合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生态环境效益三者并重的原则,制定出相应的法规政策,并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12.
第六十九类 N-卤代化合物 活性特点: 含有N-X键的许多化合物显示出不稳定性和爆炸性,同时又是氧化剂。二氟基化合物,包括从二氟化氨、四氟联氨至聚二氟氨基化合物等一系列物质,是众所周知的爆炸性物质。因此,在处理这类物质时需采取防范措施以避免其爆炸性危险。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产酸脱硫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连续流试验,从“动态”角度考察COD/SO4^2-比改变引起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碱度(ALK)和末端产物(VFAs)等的变动及生态因子的叠加效应引发的优势种群变迁,分析了乙酸型顶极群落的稳定性及其发生定向性生态演替的规律,进而阐明了乙酸型顶极群落抵抗环境压力的内平衡与反馈调节机制,并指出乙酸型代谢和乙酸型顶极群落是产酸脱硫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团贡献法对取代苯类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 47种取代苯类化合物在松花江水中的 5日生化需氧量 (BOD5) .分别采用线性基团贡献法和非线性基团贡献法(人工神经网络法 )对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BOD5 ThOD(ThOD :理论需氧量 )进行QSBR研究 .得到不同基团对生物降解性的贡献为 :C6H5>COOH >OH >CH3 O CH3 >NH2 >Cl >NO2 .线性基团贡献法对于训练组和测试组的定性预测正确率分别为72 %和 86 % ;而人工神经网络法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 92 %和 86 % .预测结果表明线性和非线性基团贡献法的预测效果都很好 ,相比而言 ,非线性方法对生物降解性的预测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为方便快速分离沉积物中含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将超声波技术和蒸汽蒸馏萃取技术相结合,萃取沉积物中的微量含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所得萃取物不需进一步的净化和浓缩,可直接用于色谱分析.实验表明,在进行蒸汽蒸馏萃取之前,使用辅助的超声波技术可将大部分待测物的回收率提高20%-30%,较好地解决了由于沉积物的吸附作用而导致的蒸汽蒸馏萃取回收率偏低的缺陷.该法使沉积物样品中的氯代农药和多氯联苯的蒸汽蒸馏萃取富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36个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的急性毒性,应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线性溶解能关系参数和分子连接性指数得出了该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方程,这些方程可以用来进行该类化合物危害性初评.LSER法得到的QSAR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增大分子体积及偶极性极化性,均可增大毒性.化合物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氢键键合作用是导致该类化合物毒性高于其基本毒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对珠江三角洲水体中来源广、毒性大的多氧代芳香化台物(PCAs)在两种自然沉积物和活性污泥中的吸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球江广州诃段鸦岗底泥和顺德鱼塘底怩中,1,2,4一三氯苯、1,2,4,5一四氯苯、五氯苯主要呈现为Fruendlich非线性吸附,六氯苯、2,4,6一三氯酚、五氯酚、七氯和Aroclor1260则表现为线性吸附,而在活性污泥颗粒物上几种PCAs均表现为线性吸附。PCAs的吸附行为与Kow有一定关系,但主要与固体颗粒物中有机碳和粘土成分含量有关.有机碳和粘土成分的高低不仅影响PCAs在颗粒物上吸附容量的大小,其比值还决定了PCAs的吸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索了金属离子络合剂———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合成制备 ,并通过其对锌离子的络合作用 ,以达到脱除金属离子的目的 .实验表明 ,由吗啡啉合成制得的硫代氨基甲酸盐 锌离子络合剂在酸性废水中 ,对锌离子具有良好的络合能力 .通过对废水中金属锌离子的脱除工艺条件的相应探索 ,发现在体系的pH =2~ 6范围内 ,硫代氨基甲酸盐对锌离子的脱除率均达99 %以上  相似文献   
19.
2,4-二氯苯氧乙酸完全抗原和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小分子环境污染物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半抗原,牛血清蛋白(BSA)为载体蛋白,通过与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的偶联反应,合成适当结合比、性能良好的2,4-D完全抗原,并制备了2,4-D的多克隆抗体.完全抗原合成方法为:在pH6、0.05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进行偶联反应,2,4-D的最终浓度控制为12mg/mL,于4℃条件下反应18h,EDC的加入量控制在6~9mg之间.以结合比为16:1的完全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了效价达到6.55×106兔抗血清.抗血清稀释2000倍,剂量-反应曲线在2,4-D浓度为0.5~2000mg/L的范围内线性度最好,相关系数R=0.9946.抗血清稀释8000和16000倍,2,4-D的检测范围为8μg/L~125mg/L,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52和0.9655.经过免疫检测条件的优化,制备的抗血清可以用于饮用水中2,4-D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利用碘消徐碱性和中性溶液中硫化物及硫代硫酸盐对Cr^ 6测定的干扰,经实验找出了含硫化物和硫代硫酸盐工业废水中Cr^ 6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