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7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759篇
安全科学   197篇
废物处理   92篇
环保管理   300篇
综合类   2362篇
基础理论   400篇
污染及防治   476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自来水悬浮培养黑藻、河道底泥-河水悬浮培养黑藻以及河水-底泥扦插黑藻实验条件下,黑藻的生长繁殖状态,以期为河道内各种沉水植物群落的构建提供技术方案。实验结果显示:悬浮生长在河水黑藻长势要比自来水中的好,黑藻适应性强,能在富营养化的河道中生长;扦插河道底泥生长的黑藻较悬浮生长在河水中的黑藻枝条长度要长,且发芽发根率达到100%,说明黑藻主要从底泥中吸取营养物质,相比悬浮生长而言,更适合于扦插生长。  相似文献   
142.
针对辽宁省菱镁矿区资源状况与环境问题,提出菱镁矿区土地生态修复技术对策,包括土壤污染等级分类对策、不同立地条件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与对策、板结土壤复垦技术与对策和排土场贫瘠土壤肥力改良修复对策,进行适宜性复垦植物筛选与复垦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43.
黑岱沟露天煤矿已经开采20多年,该矿区的排土场进行了生态修复,使得该地区景观生态发生了显著地变化。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排土场生态修复已见成效,对于是否能使该地区生态系统在修复后保持长期稳定,进行了如下研究。本文运用Miami模型,通过计算该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黑带沟露天煤矿所在地区的自然系统本底的生产力处于最低--较低水平,稳定性较差;复垦后稳定性大幅度提升,即生态系统更稳定。  相似文献   
144.
利用以菲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富集培养基,从天津港6号码头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分离到1株多环芳烃降解细菌,命名为DHD,经16SrD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属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DHD能以多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包括萘、菲、蒽、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以菲为代表,通过摇瓶培养实验考察了该菌株降解多环芳烃的适宜培养条件为:酵母浸粉为氮源,初始pH 9.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为200 r/min。  相似文献   
145.
内生菌是生活于植物的各组织、器官内部,但并不使植物表现出有害症状的真菌、细菌或放线菌。因其具有固氮、矿物溶解、光合作用、载运铁、利用1-氨基环丙烷-1羧酸为唯一氮源、传递营养物质等作用,内生菌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内生菌及其抗重金属机理(促进植物生长和拮抗重金属方面)研究进展,以期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6.
钦州湾生态系统健康主要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了社会的不断关注。本文基于钦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结果,利用近几年的数据资料,筛选出该海湾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筛选结果来看,近年来钦州湾海洋生态系统所受的环境压力较大,生态系统出现了组织结构变简单、活力降低、出现病态症状等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钦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本文从流域整治、污染减排、减少扰动、生态建设、加强管理等方面提出保护和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147.
油田周围普遍存在着土壤盐碱化和石油污染的双重问题,石油污染盐碱化土壤的修复是亟需解决的环境瓶颈问题。本文在分析石油污染盐碱化土壤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适用于盐碱地土壤修复的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以及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8.
采用直接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原位修复深圳湾污染水体,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污染物,15天检测分析微生物处理对水体溶解氧(DO)、氨态氮(NH4-N)、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技术修复深圳湾近海污染水环境具有显著效果,试验期间水体中DO明显提高,最佳复配硝化茵(B2)与枯草芽孢杆菌(B6)对NH4-N降低了53.9%,悬浮物(ss)降低了56.9%,总氮(TN)降低52.1%,总磷(TP)降低57.6%。有害弧菌单一菌落数降低了64.9%  相似文献   
149.
还原法修复六价铬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铬渣中含有毒性较强的六价铬化合物,其严重污染环境。本文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抗坏血酸和硫酸亚铁等还原剂对铬渣污染土壤中六价铬的解毒效果。探讨了还原剂的浓度、pH和反应时间对六价铬还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钠浓度为1mol/L、pH9.5和反应时间为15min时对六价铬的还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0.
为了探索削减入湖面源污染负荷的有效方法,拟在入滇池河流东大河实施示范项目,采取“河口前置库”、湿地、AquaCleanTM&BioAktiv生物技术,对示范河道东大河进行治理修复。预计第一年运行费用113.64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