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8篇
  免费   599篇
  国内免费   1163篇
安全科学   1598篇
废物处理   81篇
环保管理   446篇
综合类   3486篇
基础理论   600篇
污染及防治   534篇
评价与监测   201篇
社会与环境   172篇
灾害及防治   152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38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390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对苗圃金龟子幼虫化学防治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表述了3%呋喃丹颗粒剂,50%辛硫磷乳油防治苗圃金龟子幼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的类生命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旅游地视为一个特殊生命体和特殊的生态系统.旅游地与生物体存在非常类似的机理。具有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地生态系统、旅游地之间存在诸如共生、竞争、寄生、捕食生态空间关系等明显的类生命特征。研究旅游地的类生命特征.为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旅游发展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切实可行性,为更好地解释和透视旅游发展问题实质提供了崭新的途径与思路,生态学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和解决旅游问题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在丰富旅游学与生态学理论的同时,指导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阻垢剂种类、浓度、温度、pH值、金属离子种类等因素对金属与阻垢剂沉淀反应的影响,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阻垢剂会与钙离子生成沉淀,加大浓度后沉淀会溶解。经过分析发现,这几种阻垢剂与钙离子之间存在化学计量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实验模拟煤的自然发火过程,运用了非定温热重分析和微分热重分析手段,对4种煤样做了低温氧化实验研究,探讨了煤炭自然发火机理.运用Arrhenius典型方程分析出不同的热重数据,求出了煤样的动力参数,并讨论了煤低温氧化阶段的活化能和煤的自燃倾向性之间的关系.活化能可以作为划分煤自燃倾向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石码河口及上游水域为研究对象,2007年5月对表层水中不同形态的磷及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Chla)进行了调查,分析河口磷形态分配的影响因素及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以颗粒态有机磷(POP)为主的颗粒态磷(PP)占总磷的61.2%;溶解态无机磷(DIP)占溶解态磷(TDP)的72.8%。河口区上游磷与河口磷的组成相似,雨水的淋洗作用对水体中磷的组成有较大影响,以颗粒态无机磷(PIP)的显著增高为特征。水中Chla与TP和DOP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生物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该水域表层水中磷形态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合成麝香是一类近十多年才引起人们关注的有机污染物.合成麝香广泛分布于环境中.难降解,易生物富集,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均呈现一定的生物毒性.文章对某一化妆品厂生产车闯内、外及工厂外的上、下风向大气中多环麝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ATⅡ之外,大气中检测出了五种多环麝香,其中作为对照点的上风向多环麝香总浓度为5.43ng/m3,而工厂室内、外及下风向的多环麝香浓度范围为17.25~5543.4ng/m3;气固分配实验研究发现,超过68.43%的多环麝香分布于气相中.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事故树对小断面锚网支护方式下,上下隅角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求出了最小割集和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提出了防止事故的方案,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β修正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痕量银进行了研究,该方法能消除反应液中过量显色剂干扰,提高分析灵敏度和准确度。测定结果表明,银加标回收率93.0-106.0%,精密度RSD2.3%,银量低测定浓度0.02mg/L。该方法适合于印相,电镀等行业废水银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中地区飑线天气的预测及灾害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廷标  张汝鹤 《灾害学》1996,11(2):57-61
对1961~1990年发生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飑线天气及其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天气形势背景方面对飑线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时就飑线的预测和防灾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文明带来严峻挑战,需要人类社会采取共同措施和行动积极应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最能体现人类共同命运的领域,深度参与并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也是生态文明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方面。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以共同价值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各国力量携手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良好载体和国际平台。文章通过分析可知,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者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三位一体"特征;人与自然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是前提条件,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要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和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整合各国力量方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社会基础;生态文明包容各国文明,凝聚价值共识,成为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全球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既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价值基础,也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撑;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生动实践。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国际平台,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