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35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矿化垃圾吸附处理垃圾浓缩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 《环境科技》2009,22(1):20-23
以沈阳市大辛垃圾场的浓缩液为处理对象.对比了赵家沟和榄军屯的矿化垃圾为吸附载体处理浓缩液的吸附效果。考察了不同填埋年限的矿化垃圾,不同高度的矿化垃圾对浓缩液主要污染物COD,SS,NH3-N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水力负荷与COD去除率的关系,不同回灌次数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处理浓缩液不仅去除效果好,而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382.
膜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能耗和易操作的液体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废水的复杂性,单一膜技术很难达到处理要求,而且容易导致膜的污染及损坏.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膜集成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微滤/超滤与反渗透集成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83.
采用城市生活用水作为原水,生产5t/h高纯水以满足太阳能电池厂工艺的要求,采用西门子S7200PLC编程控制,建立了从原水获取到最后提供工艺用水的一整套自动控制系统,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了纯水产水水质,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与节能。  相似文献   
384.
介绍了采用"预处理+超滤+反渗透"工艺处理污水厂达标排水,并实现中水回用的工程实例。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工业生产、循环冷却水补给水和绿化用水,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目标。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设计合理,出水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回用要求;经济、环境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5.
采用石灰软化法处理硬度较大、碱度较低的反渗透浓盐水,研究不同的氢氧化钙单独投加量,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混合投加量对反渗透浓盐水的硬度、钙离子、碱度的去除率及对其电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去除效果和投加成本,当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同时投加,投加量分别为500 mg/L和650 mg/L时,硬度的去除率可达55.8%,同时钙离子的去除率可达88.3%,且对电导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86.
利用沸石负载型二氧化钛对炼化企业的反渗透浓缩水进行研究,考察了催化剂对浓缩水的处理效果及影响降解的因素。由实验结果可知:沸石负载型二氧化钛对反渗透浓缩水TOC降解率达到67.4%,降解浓缩水的最佳条件为:pH值为4~6,温度30~40℃,光照时间2.5h,催化剂投加量为1.5g/L。实验为浓缩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87.
以钢厂实际运行中污染的反渗透膜为研究对象,采用SEM、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对膜面污染物成分和碱洗所带出的污染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反渗透膜表面的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磷酸铝、钙、镁等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388.
研究一种基于电触媒系统处理印染反渗透(RO)浓水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负载型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通过提高次氯酸盐的氧化能力,可有效降解印染RO浓水,COD去除率受电极材料、催化剂、电解反应时间、初始pH值和NaCl含量等影响较大。在次氯酸盐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下,印染RO浓水的色度和COD值明显降低。在以石墨板为两极,初始pH为8~10、NaCl含量为2g/L的条件下,电解60min,1L印染RO浓水的COD值可降到100mg/L以下。  相似文献   
389.
为了降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膜浓缩液混凝出水中的有机物浓度,采用电化学氧化对渗滤液膜浓缩液混凝出水进行了处理.同时,考察了阳极材料、电流密度、初始pH值和电解时间对有机物的去除影响,使用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了有机物的去除特性,并通过氯离子的转化探讨了有机物的降解机理.结果 表明,钌铱(Ru-Ir/Ti)阳极对有机物的去...  相似文献   
390.
针对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可生化性极低而无法进行生物处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絮凝-臭氧微纳米气泡(O3/micro-nanobubbles,O3/MNBs)耦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以期提高其可生化性。通过改变絮凝工艺的絮凝时间,聚合硫酸铁投加量,絮凝转速以及O3/MNBs工艺的臭氧进气量,初始pH,温度等参数来探究絮凝-O3/MNBs耦合工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絮凝时间为40 min,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10 g·L-1,絮凝转速为300 r·min-1的最佳絮凝工艺参数下,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的色度、腐殖质及COD去除率分别为79.8%、59.2%和73.3%,B/C从0.09增至0.22,生物毒性由92.4%(高毒)降至50.6%(重毒)。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絮凝工艺的出水进一步采用O3/MNBs工艺处理,在臭氧进气量为400 mL·min-1,初始pH=11,反应温度为30℃的最佳工艺参数下,絮凝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