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3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950篇
安全科学   152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67篇
综合类   1719篇
基础理论   121篇
污染及防治   464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张婷婷  张建  杨芳  谢慧君  胡振  李一冉 《环境科学》2012,33(4):1283-1287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是大气中的氧化亚氮(N2O)的一个重要来源.以anoxic-oxic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A/O SBRs)工艺为研究对象,考察了5组不同温度(10、20、25、30、35℃)条件下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氧化亚氮释放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对COD的去除无显著影响,但对氮素的去除有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氮的去除率升高,但温度超过25℃后,随着温度的上升氮的去除效果下降;温度对氧化亚氮的释放量有重要影响,随温度的升高氧化亚氮的释放量逐渐降低[释放量(以MLSS计)依次为:530.1、260.8、218.3、104.7、57.7μg.g-1].对于A/O SBRs工艺,氧化亚氮的释放主要集中的好氧段,缺氧段几乎无氧化亚氮释放.  相似文献   
962.
天气衍生品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产品,为天气风险的管理和转移提供了新的途径.与传统衍生品不同的是,天气衍生品合约标的物是常见的天气变量,本身不具有资产价格,因此面临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基差风险.天气衍生品的基差风险包括产品基差风险和空间基差风险,这些基差风险严重影响着天气衍生品的风险对冲效果,阻碍了市场发展,也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相比产品基差风险因特定部门而异,空间基差风险具有不可避免的特点.依据反距离加权法,增加空间多样性构建天气衍生品组合,可用于对冲空间基差风险,但需要经验数据验证.研究表明,天气衍生品收益与假设收益的均方根误差(RMSE)能够很好的量化天气敏感企业遇到的天气风险,天气风险对冲效果可以通过RMSE的变化值进行度量;构建中国华东地区降雨量看跌期权交易,相较单一地区收益偏差,期权买方采用空间组合策略取得了更好的空间基差风险对冲效果.此外,研究结果发现,在构建天气衍生品空间组合时,组合中气象观测点的数目并不是越多越好,即较少的观测点个数即能显著降低天气风险对冲效果,这也为实践操作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963.
964.
同步脱氮除磷复配菌剂对河流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培养基、溴麝香草酚蓝(Bromothymol Blue,BTB)培养基筛选及脱氮除磷性能检测,从城市河道中成功筛选出6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陶厄氏菌属(Thauera),其中3株菌株兼具硝化、反硝化和聚磷能力,菌株MC-5除磷能力最优.在此基础上,将筛选出的6株单菌株进行复配,考察了复配菌剂在不同COD/TN下的脱氮除磷性能.根据群落结构变化分析,发现复配菌剂中的产碱杆菌属在脱氮除磷中发挥了更为关键的作用.水中碳源耗尽时补加碳源能显著提升复配菌剂的脱氮除磷性能,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由55.87%和50.48%提高到100%和98.89%,而水中COD/TN高于20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探究复配菌剂处理受污染河水最佳投加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投加量为1.69 g·m-3时,总磷指标能够从地表水劣Ⅴ类提高至Ⅲ类水质标准,氮类指标能够提升至接近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适当提高菌剂投加量能提高氮、磷元素降解速率,缩短河道水质修复时间.这说明本研究中的同步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965.
以太湖流域上游南苕溪流域农业区竹林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乙炔抑制法研究不同外源硝态氮(NO3--N)添加量(模拟添加NO3--N浓度分别为0、5和10 mg·L-1的污水,分别用N0、N5和N10处理表示)对不同离水距离(0~3、3~6、6~12 m)、不同深度(0~10、10~20、20~40 cm)土壤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0、N5和N10处理的土壤72 h内的反硝化速率均值分别为59.65、163.56和295.81μg·kg-1·h-1,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N5和N10处理的土壤对外源NO3--N的脱氮率均值分别为0.45和0.51,且N5处理显著低于N10处理;土壤反硝化速率和对外源NO3--N脱氮率均随NO3--N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土壤反硝化速率随离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的...  相似文献   
966.
CA固定化亚硝化细菌氨氮去除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在不同温度、pH值、葡萄糖浓度和锰离子浓度条件下,观察游离亚硝化细菌和CA固定的亚硝化细菌对亚硝化菌培养液中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A固定的亚硝化细菌比游离亚硝化细菌有较强的氨氮去除能力,并且其氨氮去除能力还表现出一定的抗高温、抗酸、抗葡萄糖干扰和抗锰离子毒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7.
N_2:Ar法直接测定水体反硝化产物溶解N_2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深入开展水体反硝化过程及机理研究,利用HIDEN公司生产的HPR40溶解气体质谱分析仪,通过仪器配置和条件摸索,建立了基于N2:Ar原理直接测定水体反硝化产物溶解N2的分析方法,并总结了采样技术要点.实验结果表明,膜进样质谱仪(MIMS)在长时间(10h)连续测定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信号稳定性,盐度为0和2%的标样的N2/Ar(物质的量比)变异系数(CV)分别0.53%和0.17%;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恒温槽温度设为18~25℃,磁搅拌气液平衡52h,仪器信号平稳),15d内绘制了5条校准工作曲线,其斜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03%,说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好;平行水样的标准偏差小于2μmol·L-1.将N2:Ar法应用于福建省九龙江表层水样的连续观测,可观察到明显的反硝化过程,表明所建立的N2:Ar法在今后各种水体反硝化过程和机理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8.
曝气—过滤一体化装置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曝气—过滤一体化装置主要由生物反应器、慢性砂滤池及滤布组成。因慢性砂滤池和滤布具有分离截留作用,可以使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当污泥浓度维持在9~l0g/L时,曝气一过滤一体化装置中要取得较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应满足:DO为1mg/L,C/N值为29,pH值在7.7~8.1之间。  相似文献   
969.
好/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脱氮特性与功能基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西安市金盆水库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反硝化细菌,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测序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命名为KK99.探究了该菌株在好/厌氧条件下的脱氮特性以及nar G、nir S和nos Z功能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KK99菌株在好/厌氧条件下,均能进行反硝化作用,且在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均具有高效的脱氮效率.经过24h的培养,其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85.08%和89.05%.胞内功能基因nos Z和nir S的表达量较高,nos Z在好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发挥主要作用,nir S在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发挥主要作用,nar G在两种条件下的表达均较低.同时该菌株还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在好氧条件下,能同时去除硝酸盐氮和氨氮,24 h时,TN去除率为76%.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 KK99)将为微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总氮削减工程应用提供菌源保障.  相似文献   
970.
缺氧反应时间对反硝化除磷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硝化除磷工艺具有节省碳源、曝气量以及污泥产量低等优点,因而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中具有显著优势。反硝化除磷效能主要在缺氧阶段完成。缺氧时间直接影响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本实验以SBR反应器在厌氧/缺氧/好氧条件下富含的反硝化聚磷菌(DPAOs)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不同的缺氧反应时间(150 min,210 min和270 min),考察缺氧反应时间冲击对下一周期代谢的影响和长期对整个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冲击实验发现:缺氧时间的改变基本不影响下一周期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吸收以及硝氮去除。在长期缺氧反应时间不同的系统中,当缺氧时间分别为150 min、210 min和270 min时,除磷效率分别是-10.4%、62.5%、73.6%,脱氮率均达到100%。当缺氧反应时间从150 min延长到270 min时,微生物体内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水平和聚磷(poly-P)水平以及释磷量都升高。实验表明,缺氧时间的适当延长利于提高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