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25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18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5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为了合理地优化元宝山露天煤矿内排土场填方体与英金河改选河道位置的安全距离,开展露天煤矿内排土场的沉降变形规律研究。采用定常伯格斯(Burgers)蠕变模型对排土场填方体细粒土质砂蠕变参数进行反演,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内排土场排水垫层砂砾石土蠕变参数进行反演,同时利用FLAC3D对内排土场填土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整个排土过程中,排土场的沉降位移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前0~2 a内,沉降位移增加速率较快,在2~4 a内,其增加速率出现减小,而在4 a以后趋于稳定;在细粒土质砂参数反演过程中,在蠕变过程的衰减蠕变阶段,数值计算与现场监测结果差距较大,而在稳态蠕变阶段,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值相一致;填土高度对排土场填方体的沉降量及其达到稳定的时间具有影响,填土高度越大,工后沉降量越大,所需达到稳定的时间越长;填方体推进位置对排土场的沉降位移具有较大的影响,合理地优化填方体与河道安全距离可以缩短排土时间。  相似文献   
652.
地下空间开发引发了大量的补偿基础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岩土技术难题。对结构荷载已完全被开挖土重所替代的等补偿和超补偿基础而言,理论上基础将不会出现工后沉降,但大量实测数据表明,等补偿甚至超补偿基础往往在竣工后均出现沉降变形,南京地铁隧道基础便是典型实例。为此,探讨了深基础与浅基础间的异同点,并推导出考虑埋深的坑底土体应力计算方法;然后围绕基础的整个施工过程,详细分析了开挖卸荷和施工找平对基底变形的影响,发现找平过程中多挖了与隆起量体积相等的土体,而该缺失的土体将导致基础后期发生沉降变形。据此思路计算地铁隧道基础的变形量,并与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隧道附加纵向变形值,应用三次样条插值对其进行拟合,并通过曲线拟合方程计算基坑影响范围内隧道纵向变形曲率的分布,以判别隧道纵向差异变形的敏感位置,从而评价隧道在不同抽条开挖方式与不同开挖工况下的变形状态,为基坑支护的设计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基坑中心位置隧道的纵向变形最大,隧道纵向变形曲率变化最大的区域为隧道纵向基坑围护结构的位置。说明对于由基坑开挖引起的近接隧道保护问题而言,在严格控制坑底隆起量的同时,更应关注基坑维护刚度对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通过施工工法、隧道纵向变形及隧道纵向曲率变化三方面的综合评价,得出顺向抽条开挖方式对隧道保护更加有利的认识。  相似文献   
654.
堆石体存在流变,不仅与荷载有关,而且与日晒雨淋引起的干湿循环有关。通过室内试验模拟日晒雨淋引起的干湿循环作用,研究其对堆石体长期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荷载作用流变很快趋于稳定,测得的流变量也相对较小;偏应力状态干湿循环作用引起的长期变形非常明显,其变形占后期变形总量的50%~70%,且后期变形的衰减远小于荷载单独作用引起的流变,这对于坝体的安全和稳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根据试验研究揭示的变形规律,本文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干湿循环变形的数值模型,可用于有限元计算。  相似文献   
655.
粗粒料湿化变形特性对土石坝静力稳定有着显著影响。目前开展的三轴试验和直剪试验研究,一般只能进行干样和饱和样的试验,而对于非饱和情况研究较少。基于粗粒料不同围压下湿化变形试验研究成果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湿化变形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细观剪切模量和细观摩擦系数来实现;随着颗粒破碎随饱和度和围压的增加,湿化后粗粒料的强度低、内聚力降低,但摩擦角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56.
为监测大坝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状态,防范化解大坝溃坝等重大风险,基于大坝变形大样本、非线性监测数据,引入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大坝变形趋势进行预测,以测试样本的均方根误差最小为适应度函数,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优化LSTM模型参数,建立大坝变形GA-LSTM组合预测模型。以福建水口水电站大坝为例进行验证分析,并与LSTM模型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 GRU)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GA-LSTM模型的预测效果和性能更佳,且相较于LSTM模型和GRU模型各测点预测误差均有减小,平均绝对误差减小量最高达6.92%。  相似文献   
657.
本文开展了金属/复材混合结构壁板热变形的测试方法研究,针对混合结构从常温20℃到-55℃的热变形行为,采用非接触式光学测试技术获取整个温度历程的热屈曲变形参数,揭示了飞机温度包线下混合结构壁板的热屈曲变形规律。结论:结构离面位移变化是结构屈曲失稳的表现,壁板结构在降温过程中虽然产生屈曲失稳现象,但是结构仍可恢复至正常状态,并未产生后屈曲现象,结构变形的变化斜率在-15℃之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呈现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58.
计算机模拟隧道围岩失稳研究的困难在于失稳模型不清楚、失稳判据不明确。本文综合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应用的隧道稳定性判别方法,总结了不同变形失稳机制下的计算模型及其量化的破坏判据,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存在局限,为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提供快速、合理、可操作的判据。  相似文献   
659.
峰后的刚度劣化现象(渐进损伤)在多种煤、岩石、混凝土、土和砂子的循环加载实验中已被观察到。本文考虑了剪切带及带外弹性体的不同的刚度劣化现象,推导了剪切带(断层)-弹性围岩系统在直剪条件下的应力—变形曲线。剪切带的刚度劣化不改变剪切带的总变形,但使剪切带的弹性变形增加、塑性变形降低。考虑弹性体的刚度劣化现象之后,系统的峰后应力—变形曲线呈现非线性特征,这不同于过去忽略刚度劣化现象的结果。在应变软化过程中,剪切带之外弹性体的刚度劣化,使系统的峰后响应由负斜率(Ⅰ类行为)变为正斜率(Ⅱ类变形行为)。较高的弹性体尺寸、较高的脆性、较小的内部长度、较低的围岩初始弹性模量、较高的抗剪强度、较低的残余剪切应力及较高的残余剪切弹性模量,使系统的峰后响应变得陡峭,甚至发生Ⅱ类行为,使系统的失稳(岩爆、冲击地压、采矿诱发地震或矿震)易于发生。  相似文献   
660.
一种新型让压管锚杆的变形特性及其支护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深埋软岩巷道支护的新型让压锚杆的主要结构特点,通过拉拔试验分析了这种具有特殊让压结构锚杆的变形特性,给出了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基于巷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变化以及锚固力与围岩变形的关系,分析了让压锚杆与围岩共同作用的协调性,深入探讨了让压锚杆的支护作用机理。最后,依据组合拱理论,给出了让压距离与支护强度间的关系,可为该新型锚杆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