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35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195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通过对铜川剖面黄土-古土壤地层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AMS-~(14)C年代学数据,利用Na/K值、CIA(化学风化指数)、A-CN-K三角图、Bc(退碱系数)、Ki(残积系数)、Rb/Sr值和Ba/Sr值等指标,探讨了该地区11.4~1.5 ka B.P.间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结果表明:(1)Na/K、CIA和A-CN-K三角图等分析指示铜川剖面11.4~1.5 ka B.P.间黄土-古土壤地层处于初等化学风化作用阶段。(2)Bc、Ki、CIA、Rb/Sr和Ba/Sr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同黄土-古土壤地层具有很好的对应性,较好的记录了铜川地区11.4~1.5 ka B.P.间的气候变化特征,可以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划分为4个阶段:11.4~10.2 ka B.P.气候寒冷干燥;10.2~9.1 ka B.P.温度逐渐上升,气候略温偏干;9.1~4.4 ka B.P.气候温暖湿润;4.4~1.5 ka B.P.气候逐渐转为冷干。(3)元素地球化学参数记录的铜川地区全新世最适宜期为9.1~6.0 ka B.P.,并且在6.0~5.0 ka B.P.期间存在次一级的气候恶化事件。  相似文献   
392.
树轮宽度和树轮稳定同位素在古气候重建中具有不同优势,然而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单一树轮指标中往往由于气候信号不足达不到重建要求,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急需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本文在前期独立的马尾松树轮宽度和树轮δ~(18)O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桂林地区树木生长季水文气候进行模拟重建。重建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和方差解释量较仅利用单一树轮指标的重建显著提升,且重建值与器测时期的水文气候记录拟合度更好。空间相关分析揭示:利用多指标重建的5—11月平均标准降水蒸散指数在空间上可以代表研究区及周边较大范围内的水文气候变化。本文研究表明了联合多树轮指标在未来桂林地区水文气候重建中的光明前景,也为未来亚热带地区树轮气候重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93.
阐明进行灾后恢复重建示范区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双重意义;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包括战略环境评价现状动态、开展本研究的可能性、机理探讨及动态仿真思路等;然后,提出了进行灾后恢复重建示范区规划环境评价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机理、方法论及实证等。研究表明,从规划(战略)环境评价角度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示范区规划建设研究,在做好环保工作的同时,将强化灾后恢复重建示范区的防灾减灾功能,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及研究预期。  相似文献   
394.
1998年,我国长江、松花江流域均经历了100年罕见的特大洪灾。据初步统计,受灾面积达212万km2,倒塌房屋497万多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为确保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能做到生产与生活统筹,治标和治本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避免工作的盲...  相似文献   
395.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区,重建该区全新世降水对理解过去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三江源地区降水重建以单点为主,难以反映整个区域降水变化。本文通过利用下大武剖面化石孢粉记录,同时搜集该区6处化石孢粉点数据,运用转换函数法和点阵成面回归模型重建三江源地区全新世降水变化记录。结果显示:三江源地区全新世早中期降水高于现代年平均降水,全新世晚期降水开始下降。降水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2.0~6.5 ka B.P.降水波动增加;6.5~4.0 ka B.P.降水波动下降;4.0~0.5 ka B.P.降水波动幅度较小,与现代基本持平,变化幅度不超过100 mm;降水极端期为12.3 ka B.P.降水最少,较现代低90 mm左右;6.5 ka B.P.降水量达到最大值500 mm左右。本研究提供了三江源地区全新世降水变化记录,为研究三江源地区长尺度降水变化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96.
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指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过渡性安置、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以及善后工作等活动。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是防震减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减轻地震灾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7.
通过对苏北盆地周奋剖面沉积物进行粒度、地球化学元素比值、磁化率等指标的分析,结合年代数据,重建了苏北盆地晚更新世晚期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序列.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苏北盆地的古气候环境演变经历了2个阶段:阶段Ⅰ:39.6~30.3 cal ka BP期间,气候整体相对湿润,同时也存在冷干波动;阶段Ⅱ:30.3~18.6 c...  相似文献   
398.
森林火灾通过影响土壤生物和非生物部分对土壤氮循环产生长期影响。在全球林火频发背景下,为探讨火灾与土壤氮循环之间的长期响应关系,选择火后1、6、11年兴安落叶松林(Larixgmelinii)重度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氮组分、氮循环功能基因和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火后土壤氮组分和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随恢复年限的变化趋势,以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铵态氮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随恢复年限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MBN恢复较慢。火干扰导致土壤硝态氮含量在火后1年显著增加(P<0.05),火后6、11年均低于对照样地。2)固氮nifH功能基因在火后11年恢复到火烧前的水平,而反硝化nirS、nirK和nosZ功能基因在火后6年显著高于对照样地,火干扰显著提高了硝化amoA-AOA和amoA-AOB功能基因丰度。3)相关性分析表明固氮nifH功能基因与土壤全氮、铵态氮和MB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硝化amoA-AOA功能基因与硝态氮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反硝化nirS、nirK功能基因与硝态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相似文献   
399.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5.12汶川地震灾区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实地考察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次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特点,探讨了灾后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与地震烈度相一致,与断裂带密切相关,并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或崩塌、滑坡→堰塞湖→泥石流灾害链。灾后重建必须注重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科学规划选址,合理避让地质灾害高风险地段;对重点高陡边坡灾害须进行必要的岩土工程加固,山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相关要求,要尽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扰动,预防工程诱发灾害。研究结果可为灾区岩土工程减灾防灾以及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