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专用叶面营养液对主要叶菜的增产效果;并以芥菜为供试叶菜系统研究了专用叶面营养液对叶菜的增产机理。结果表明;专用叶面营养液可明显促进芥菜对N、P、K养分的吸收,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专用叶面营养液分别优于这种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芥菜喷施专用叶面营养液,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增加20.2%、36%、1.201μg/(g·h);平均增产24.6%;Vc、可溶性糖分别增加87mg/kg和1.7g/kg。  相似文献   
102.
5种钝化剂对镉砷污染稻田的田间修复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取费效比高的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土壤修复材料,比较了黏土矿物和调理剂不同投加组合对稻田土壤中镉砷的田间修复效果,并且针对种植水稻进行了修复效果的验证;研究了修复前后稻田土壤镉砷的有效形态变化、镉砷的形态分布变化、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成熟期水稻产量和水稻各部分镉砷的含量。结果表明,修复100 d后,不同修复材料的二乙烯三胺五乙酸提取态Cd浓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各修复材料均能提高土壤中Cd的残余态(RS)和As的有机结合态(OM)。修复材料处理后,土壤pH均有所提升,其他理化性质初期虽有所变化,但最终会恢复到空白对照组的水平附近;除1 kg·m~(-2)的膨润土处理外,其他材料处理后水稻干谷产量均有所提升;农田调理剂处理后水稻的可食用部分Cd含量最低,修复率达到72.0%。水稻的可食用部分As含量无显著差异,籽粒中Cd和As平均含量符合食用标准。调理剂在田间修复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土壤中有明显优势,黏土矿物仅适用于镉污染农稻田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根外追肥对常绿阔叶树种养分再吸收的影响,以7.5年生刨花楠(Machilus pauhoi,MP)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氮(N)、磷(P)梯度对叶片进行根外追肥,并分别于6月、9月、12月对成熟新叶与衰老叶进行采样,测定其N、P含量,计算其N、P再吸收效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喷施处理与不同季节对刨花楠叶片N、P再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低N且N、P配施与中N且N、P配施处理外,其余N、P喷施处理对刨花楠叶片N、P再吸收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同一处理组内刨花楠在不同季节,其叶片N、P再吸收效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施P除外);(2)生长旺季时叶面喷施N肥能够促进叶片对P元素的吸收,叶面喷施P肥能够促进叶片对N元素的吸收;N、P再吸收效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3)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存在明显的N再吸收现象.可见不同喷施处理对于不同季节的叶片N、P再吸收效率的影响机制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探讨亚热带珍稀常绿阔叶树种养分循环利用以及贫瘠立地环境植物养分保存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骨炭、磷矿粉与生物调理剂对赣南稀土矿区土壤稀土元素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骨炭、磷矿粉和生物调理剂均显著地提高了淋溶液的p H值.不管是高钇型重稀土土壤还是富镧少钇型轻稀土土壤,添加骨炭均显著地降低了淋溶液中稀土元素的浓度,7 d时淋溶液中15个稀土元素浓度比对照处理降低10.4%~86.7%(重稀土土壤)和4.6%~87.8%(轻稀土土壤),铈、镧、钇、钕、镝、钆等稀土元素浓度降低最明显.培养时间越长稀土元素淋溶量越少,骨炭的降低作用越小.在轻稀土土壤中添加磷矿粉7 d和14 d后,淋溶液中稀土元素浓度均比对照处理有所降低,而在重稀土土壤中添加磷矿粉7~28 d后,均导致淋溶液中稀土元素浓度比对照升高(除了个别元素外).土壤中添加生物调理剂均导致淋溶液中稀土元素浓度急剧提高,7 d时淋溶液中15个稀土元素浓度比对照处理提高0.86~123.4倍(重稀土土壤)和5.4~250.2倍(轻稀土土壤),在重稀土土壤中钇、铒、镱、镝、钆、钕等浓度提高最明显,而在轻稀土土壤中浓度提高最明显的为铈、镧、钕、镨、钆等.另外,还研究了骨炭、磷矿粉和生物调理剂对土壤总稀土元素淋溶的影响.研究表明,骨炭是可以用来修复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的潜力改良剂,而磷矿粉和生物调理剂的应用将提高环境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复合型污泥脱水调理剂的研发进展,着重讨论了不同类型污泥调理剂的复配使用方法,指出使用复合型调理剂或复配调理剂可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并探讨了污泥处理与处置一体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6.
珠芽魔芋弥勒种——从低产到优质高产作物的希望之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芽魔芋是东南亚地区的特色野生魔芋种,适宜在高温高湿环境生长。以珠芽魔芋人工诱导开花进行规模化无性育种,可将魔芋繁殖系数从1位数提高到约330倍。采用催苗技术让种子及叶面球茎提早出苗,可显著延长魔芋生长周期,使魔芋种植周期由3年缩短为1年,实现当年种植收获商品芋,从而避免魔芋种植过程中种植材料反复休眠的固有特性,可使魔芋从低产作物提升为优质高产作物,显著降低种植风险,使魔芋总量大幅增长,市场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07.
新型保水剂     
新型保水剂具有以下特点:①吸水迅速,保墒节水。它在短时内吸水膨大至数百倍,将水份储存起来,并能有效抑制水份蒸发,防止水土流失,节约用水50%以上。②养根、护根、不烂根。它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调理剂和杀菌成份,能有效为植物根部提供营养和消毒,从而达到养根、护根、不烂根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8.
东南亚珠芽魔芋多苗接力生长特性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珠芽魔芋人工诱导开花进行规模化无性育种,可将魔芋繁殖系数从1位数提高约330倍;采用催苗技术让种子及叶面球茎提早出苗,可显著延长魔芋生长周期,使魔芋种植周期由3年缩短为1年;魔芋种子1年生长最高膨大率超过5000倍,当年即形成1180g球茎;魔芋叶面球茎最大膨大率超过100倍,两者种植一季魔芋即可用于加工.突破了魔芋繁殖系数低、膨大率低导致种植周期长的双重困局,显著降低了病害风险,大幅度缩短了魔芋种植周期,从而突破魔芋传统种植区域的地理限制,使魔芋总产量超常规增长.  相似文献   
109.
我国煤矸石产量大,利用率偏低,大量堆积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铝粉发泡养护得到多孔材料,再将其与废弃有机质以及含碳辅料发酵制成固废基土壤调理剂。对比探究喷播固废基土壤调理剂(SWSC)、丛枝菌根真菌(AMF)和固废基土壤调理剂耦合菌根真菌(SWSC+AMF)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对矿区典型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不同处理下植物中重金属的累积量。结果表明:固废基土壤调理剂的优选配方为:当煤矸石和水泥掺比为85%∶15%时,制备的多孔材料性能最优;优选鸡粪和风化煤作为有机质和含碳辅料;当多孔颗粒、鸡粪与风化煤的质量配比为4∶2∶4时,制备的固废基土壤剂调理剂最优。对土壤调理剂的制备及应用全流程进行重金属安全性评价,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重金属的限定值。喷播SWSC+AMF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35.24 mg/kg,速效钾含量为261 mg/kg,有效磷含量为278 mg/kg,碱性磷酸酶含量可达到293.07 mg/kg,且喷播SWSC+AMF对披碱草的株高和根长生成具有促进作用,可有效减少对披碱草中重金属Cd、Pb、Ni的累积,同时对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针对我国贫瘠果园土壤结构和功能退化的问题,以餐厨垃圾制备的土壤调理剂为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采用DR0.25(团粒结构体占比)、MWD(平均质量直径)、GMD(几何平均直径)和分形维数评价长期施用餐厨垃圾土壤调理剂对贫瘠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及其有机质赋存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餐厨垃圾土壤调理剂可增加0~20 cm土壤层中粒径 < 0.25 mm微团聚体的Wwi(水稳性团聚体占比),施用3 a后其Wwi最大值为23.04%,有利于提升土壤抗侵蚀性;随着施用餐厨垃圾土壤调理剂时间的延长,30~40 cm土壤层的DR0.25逐渐增加,施用5 a后各土壤层MWD和GMD均大于对照组;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相同深度土壤层的分形维数逐渐减小,施用5 a后0~20 cm土壤层分形维数最小值为2.13,表明施用餐厨垃圾土壤调理剂有利于改善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和土壤分维特征;施用餐厨垃圾土壤调理剂可提升0.5~5 mm粒级团聚体中的有机质含量.研究显示,长期施用餐厨垃圾土壤调理剂可改善土壤团聚体粒径和有机质的分布,有助于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的赋存转化,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抗侵蚀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